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X 射线与 CT 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4-05-13

李洪伟

摘  要:目的  探究食管癌经X射线与CT检查方式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7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X射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关注患者的检查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X射线,CT检查在食管癌疾病的诊断优势更加明显,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食管癌;X射线;CT检查;诊断;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4-0159-02

食管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管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多数食管癌患者在中晚期确诊,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所以,加强食管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对延续患者生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食管癌治疗方面,我国当前医疗水平已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仍难以扭转患者高病死率这一局面。这一现象多与食管癌诊断准确率低有关,患者难以及早接受临床治疗,给患者的正常恢复带来严重影响。当前食管癌的诊断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拉网细胞学检查、食管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中以拉网细胞学检查检出率最高,而食管镜检查易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70例食管癌患者,给予X射线与CT两种检查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70例食管癌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5.76±3.24)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病程(6.43±0.52)个月;食管癌发病位置:上段13例、中段10例、下段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8例,女17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55.36±3.64)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6.49±0.34)个月;食管癌发病位置:上段14例、中段13例、下段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本研究经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食管癌诊断标准[2];②术后均经病理檢查确诊。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临床研究配合度不高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X射线检查。在患者空腹状态下,使用X射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主要观察患者食管癌形状、具体位置及黏膜状态。

观察组患者接受CT检查。选用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查。扫查前,要求患者禁食12 h,再吞服50 mL经稀释的碘海醇,从而扩张患者食管,便于检查。取患者仰卧位,对患者实施连续扫查,将层厚与层距调为5 mm,进行胸部常规扫描。将患者肺尖至膈顶区域作为扫查范围,如果患者为食管上段病变,应按患者实际病情,扫查患者颈部;如果患者为食管下段病变,应按患者实际病情,扫查患者腹部。以上检查均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判断,术后安排两组患者接受病理检查。

1.4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经X射线、CT检查的结果,CT检查阳性指标为:腔内有肿块、或使管壁增厚>5 mm、或局部淋巴结转移、或由远处转移;X射线检查阳性指标为:黏膜皱襞破坏、或管腔狭窄3~5 cm、或腔内充盈缺损、或不规则的龛影。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两组患者的符合率(符合率=检查阳性例数/总例数×100%)和漏诊率(漏诊率=检查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为(5.02±1.34)s,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检查时间(19.76±2.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48,P<0.05)。

2.2  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

经CT检测,观察组患者的符合率、漏诊率分别为88.57%和11.43%,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745,P<0.05)。见表1。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病理上通常为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常发生于患者食管下段位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使得食管癌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加。所以,加强我国食管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

X射线是一种能够显示患者病变大小、形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其操作较为简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患者检查痛苦少,费用不高,是当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其虽对早期食管癌患者检出效果不理想,但是通过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甚至还能反映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够评价肿瘤是否在纵膈内有所侵犯,是否存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此外,还能够对患者双肺、胸部内转移灶进行有效观察[4]。所以,将CT检查应用于食管癌诊断中,能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分期,特别是食管癌晚期患者。此外,CT检查还能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开胸探查手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

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CT平均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CT检查对食管癌疾病的检查时间更短,降低了检查辐射量。使用CT检查能够细致地观察患者病变位置,有助于扫查患者食管管壁局限性增厚情况。此外,如果食管癌患者管腔存在偏移情况,检查者可通过细致的观察与诊断,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经CT检测,观察组患者的符合率、漏诊率分别为88.57%和11.43%,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CT检查应用于食管癌临床诊断,不仅能提升患者诊断准确率,还有助于减少漏诊风险。X射线检查虽可全面显示患者病变、黏膜、食管腔狭窄程度及管壁蠕动功能等情况,但难以显示肿瘤组织对食管壁内的浸润情况,更难以判断周围脏器及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情况。CT检查能够反映出食管病变的实际大小,同时,还能显示出邻近组织是否被浸润,从而判断患者邻近或远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情况[5]。

总之,CT检查应用于食管癌诊断,其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射线检查,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仍存在漏诊情况,所以,对患者进行术后病理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胡知文.X线钡餐造影、螺旋CT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120-123.

[2]徐礼侠,孔延亮,王迎春,等.胸部CT和MRI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8):940-942.

[3]吴汉然,柳常青,郭明发,等.CT诊断胸段食管癌最小径>1 cm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8):601-606.

[4]郑星星,冯峰.能谱CT在食管癌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3):571-575.

[5]王丙勇.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62-6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