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

时间:2024-05-13

李敏

摘  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收治的5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用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资料,比较500例患者的MRI及MRA诊断符合率、检查结果。结果 MRA的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和烟雾病诊断符合率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能更清晰和全面地观察患者的病灶情况,对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检查结果优于MRI。结论 脑血管疾病采用MRA技术诊断的符合率与应用价值均更高。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147-02

目前,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MRI)等影像学技术均常用来检查脑血管疾病,尤其是MRI的多角度成像,对此类疾病的检出率较高,但近年临床上较为推荐的是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MRA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效果显著[1]。本文回顾性分析5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MRI和MRA检查结果,探讨MRA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收治的5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97例,女203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8.52±5.2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患者354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6例,动脉瘤患者97例,烟雾病患者2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或)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病情者[2];②临床资料完善且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类疾病者;②智力损伤或(及)低下者[3];③经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合并心肾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者。

1.3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MRI)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MRI检查采用FSE和SE序列,T1WI和T2WI轴位扫查,T1WI冠状位与矢状位扫查。T1WI扫查层间距为1.5 mm,层厚为5.0 mm,TR20~80 ms,TE500~1 000 ms;T2WI扫查层间距为1.0 mm,层厚为8.0 mm,TR3 900 ms,TE102 ms。MRA技术扫描时,围绕患者的病灶部位扫描,FOV为20 cm,矩阵为256×160,射频偏转角为20°,TR32 ms,TE3.1 ms,切层厚度为1.4 mm。

检查前嘱患者将身上的金属与加压、支架等物品取掉,让患者在检查时用医用棉球堵住自己的耳朵,对患者的脑部进行扫查;告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能随便乱动,仔细观察患者的病灶部位,分析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患者的脑血流及血管走行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计算MRI和MRA的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率,分析MRI及MRA的检查结果,参考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与MRA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率比较

MRA的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和烟雾病诊断符合率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MRI检查结果

①脑梗死:328例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显示病灶组织均≥2 cm,153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布在小脑半球,104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布在基底节区,71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布在基底节区与大脑各叶,14例患者误诊为脑肿瘤,8例患者误诊为脑脓肿,4例患者误诊为脑溢血。②脑动静脉畸形:1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MRI影像学有一定程度的亚急性出血情况,2例患者误诊为胶质瘤,3例患者误诊为脑血肿,2例患者误诊为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③动脉瘤:87例动脉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见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颞叶出血9例,85例患者的海绵窦前方区域有圆形流空信号,病灶组织直径>0.8 cm,<1.5 cm,边缘光滑,5例患者误诊为脑肿瘤,2例患者误诊为脑囊肿,3例患者误诊为脑动静脉畸形。④烟雾病:17例烟雾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为颅底血管异常,19例患者脑出血或(及)脑梗死的征象,4例患者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患者误诊为脑出血。

2.3  MRA检查结果

①脑梗死:343例患者中340例的梗死部位血管壁不规则,204例患者表现为血管闭塞或狭窄的情况,病灶远端具有侧支循环血管,8例患者误诊为脑肿瘤,2例患者误诊为脑脓肿,1例患者误诊为脑溢血。②脑动静脉畸形:23例患者的局部血管增生成团,21例患者表现为粗大血管与病灶区域的血管相连,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静脉回流情况,可清楚地了解到动脉来源,11例患者发生出血,观察到迂曲血管影,和血管相连接,1例患者误诊为脑血肿。③动脉瘤:94例患者的肿瘤直径经MRA检查证实,病灶部位在眼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的患者34例,大脑中动脉起始位置21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中动脉M2段17例,大脑前动脉7例,病灶组织的边缘光滑,2例患者誤诊为脑肿瘤,1例患者误诊为脑囊肿。④烟雾病:22例患者的MRA检查均显示侧支循环血管,血管网异常,22例患者具有动脉狭窄的情况,具有明显异常的血管团,大脑中动脉狭窄8例,大脑前动脉A2段狭窄9例,左侧颈内动脉C2短管腔狭窄5例,1例患者的右侧颈内动脉C1段管腔闭塞,1例患者误诊为脑出血。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致残率高,一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确定非常关键,所以临床治疗时,强调准确无误的检查和诊断患者的病情,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能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准确无误的诊断,为医生提供清晰全面的检查结果,确保治疗的科学合理[4]。但临床经验显示[5],人们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接受程度较低,因为检查操作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检查后患者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

本研究采用MRA检查的效果优于MRI,诊断符合率高于MRI,能对脑梗死、脑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等脑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张琨[6]指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于螺旋CT,能准确清晰地观察患者的脑部血管各方面情况,影像图分辨率高,病灶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清晰度高。实际检查的过程中,MRA检查时不需要使用造影剂,检查操作无受限,检查采用的是TOF法,以射频脉冲反复作用,调整层面内静质子为饱和状,而流动质子到层面内,并未经过射频脉冲的饱和调节,使其处于高信号状态。闫凤全等人[7]指出MRA的慢血流敏感性高,对层面内的血管敏感度良好,评价基底动脉闭塞和静脉窦等病变的准确度高,成像时间短,影像图的空间分辨力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MRA对数层相邻层面进行薄层图像,能准确地显示动脉血管病变,对血管狭窄和畸形等情况的显示清晰,能为医生提供颅内动脉瘤、脑梗死等疾病的病灶影像,也能使医生准确的分析和判断烟雾病、脑动静脉畸形等。

参考文献

[1]白利利.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52例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247-248.

[2]李传,官晓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3):125-126.

[3]洪波.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带来颅内血管疾病诊疗的革命性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7):337-339.

[4]连涛,吴建发,黄永础.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11):187-189.

[5]蔡春柳,程忠伟.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8):256.

[6]张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3):65-66.

[7]闫凤全,彭霞,劉丽,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诊断准确率评价[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2):294-29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