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浮针疗法对混合痔PPH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4-05-13

孙彬彬

(泰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山东 泰安,271000)

痔病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肛肠科疾病,按照病灶分布可以将痔病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虽然该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但是术后并发症依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水肿、疼痛、肛门坠胀等[2]。现阶段,西医学在缓解肛门坠胀症状时可以选择内科治疗,或者是采用外科治疗手段,虽然起效快、简便,然而疗效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而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长时间疗效并不理想,部分治疗手段的费用较高。中医药治疗则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弥补,特别是针灸疗法,是缓解肛门坠胀的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手段,不仅操作简单方便、疗效显著,而且治疗时间短、作用持续时间长,也不存在不良反应[3]。浮针疗法则是针刺疗法的巨大发展和延伸,虽然浮针疗法类似于毫针刺,但是其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现阶段浮针疗法主要用于缓解躯干、四肢的疼痛类症状,其疗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证实[4]。然而在肛肠疾病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关浮针疗法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浮针疗法对混合痔PPH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行混合痔PPH术后发生肛门坠胀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11±4.73)岁;平均混合痔病程(1.87±0.94)年。研究组中,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85±4.26)岁;平均混合痔病程(1.95±0.6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泰安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混合痔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接受PPH手术治疗,选择椎管内麻醉;③年龄20~70岁;④术后3 d内发生肛门坠胀;⑤未接受常规治疗以外的其他治疗。

排除标准:①伴肛裂、肛瘘等其他肛周疾病;②伴炎症性肠病等具有肛周表现的其他疾病;③因肛管直肠炎症、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引起肛门坠胀症状;④伴恶性肿瘤,如肛管直肠肿瘤等;⑤伴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⑥精神病、过敏体质、体质虚弱;⑦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⑧因害怕或严重晕针而拒绝接受浮针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术后去枕平卧、严格禁食6 h,为其提供肛肠科一级护理干预,预防性使用止血药、抗生素,2次/d,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间为2 d。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第1天不排便,如果患者在术后2 d排便困难或者仍未排便,则应进行清洁灌肠处理,以促进患者排便。坐浴早晚各1次,在1 000 mL 35~40 ℃温水中加入自制肛肠熏洗剂,坐浴时间为7 min。

研究组术后则在接受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开展浮针治疗,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者俯卧位,查找可能的“患肌”,手下存在结节或条索样物,存在硬滑紧僵的感觉,同时根据患者存在不适感的部位,如痛、胀、麻、酸等,确认患肌位置。选择常规浓度为75%的医用乙醇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区域的直径大约为5 cm,进行2~3遍消毒。在进针之前首先应对皮肤是否存在瘢痕、凹陷、溃疡、破损等进行检查,在进针时则应尽可能避开皮损处。检查确认之后,于患肌周围2~3 cm确定进针点,朝向患肌进针。事先将一次性使用浮针(生产企业: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规格:中号)置入进针器,然后将进针器的开关启动,平刺进针,进针的角度控制在5°~15°,确保浮针刺入到皮下,刺入深度一般为25~35 mm,不能过浅或者过深,在针刺方向不存在阻滞感,患者没有不适感之后,则可以将进针器退出。右手握住浮针的针座,将进针点当成支点,于皮下同一水平面上让针尖进行扇形扫散运动,频率为40~50次/min,尽可能让患者不存在显著疼痛,并告知患者双下肢应保持屈膝、屈髋,术者应将自己的双手放置在患者膝关节处,以有效对抗阻力,10 s后放松;之后则告知患者抬升一侧下肢,和治疗床保持15°~20°,术者对抗阻力,10 s后放松,双侧下肢交替,2 min/组,共3组;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身体保持放松,开展3次提肛运动,保持3 s/次。完成治疗后,将针芯抽出,软套管留置,贴好止血贴,选择胶布在皮肤上有效固定管座。告知患者在留管5~8 h后,可以将软管套自行拔出,选择一次性棉签对针孔按压1~2 min,预防出血。在患者开始出现肛门坠胀的第1天进行治疗,每隔1 d治疗1次,持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共开展2个疗程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总体疗效观察。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对总体疗效进行判断:疗效指数=(术后首次发生肛门坠胀时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术后首次发生肛门坠胀的总积分×100%。疗效指数为100%则判断为临床痊愈;疗效指数<100%,且≥60%则判断为显效;中疗效指数<60%,且≥33.33%则判断为有效;疗效指数<33.33%则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观察。肛门坠胀程度的评分标准:无坠胀(0分);坠胀轻微,无明显感觉(1分);坠胀中度,存在明显感觉,休息后能有一定改善,未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2分);坠胀重度,存在强烈感觉,休息后无显著改变,对正常休息造成影响(3分)[7]。肛门坠胀时间的评分标准:无坠胀为0分;肛门坠胀时间>0 h,且≤1 h则为1分;肛门坠胀时间>1 h,且≤2 h则为2分;肛门坠胀时间>2 h则为3分[8]。治疗前和治疗后12 d分别评估1次。

③排便情况、水肿程度观察。排便情况的具体评分标准:排便通畅为0分;排便稍有不顺,尚可,需用力,然而能自行排出则为1分;排便不畅,便质干结,便量减少,增加排便时间,需要给予药物口服才能排出则为2分;排便困难,无法自行排便,药物口服治疗无效,通过药物灌肠才能解决则为3分[9]。水肿程度的判断标准:创面不存在显著水肿则为0分;创面水肿轻微,范围<2 cm则为1分;创面水肿重度,范围≥2 cm,且<3 cm则为2分;创面水肿重度,范围≥3 cm则为3分[1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n(%)]

2.2 两组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比较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12 d的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12 d的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降低幅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比较 (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肛门坠胀时间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52.42±0.361.77±0.35*2.44±0.311.82±0.42*研究组452.38±0.411.13±0.28*2.42±0.351.22±0.31*t 0.492 9.5790.287 7.710 P 0.624<0.0010.775<0.001组别例数肛门坠胀程度评分

2.3 两组排便情况、水肿程度比较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12 d的排便情况、水肿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12 d的排便情况、水肿程度评分降低幅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排便情况、水肿程度比较 ( ,分)

表3 两组排便情况、水肿程度比较 (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水肿程度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52.01±0.521.63±0.32*1.96±0.421.55±0.32*研究组452.11±0.461.17±0.21*1.88±0.451.12±0.18*t 0.9668.0620.872 7.857 P 0.3370.0010.386<0.001组别例数排便情况评分

3 讨论

3.1 浮针疗法的总体疗效分析

浮针疗法的起源为腕踝针,具体是指选择一次性针具对局部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开展扫散,针刺时仅局限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就像在肌肉里悬浮一样,所以称之为浮针[11]。在开展浮针疗法时,是否准确确定患肌会直接影响浮针疗法的治疗效果,从中医学针灸理疗分析可知,患肌也就是病所,在准确分辨病位、病证的情况下,针尖直达病所或者朝病灶方向,让针刺感对病所进行间接或者直接刺激,实现治疗的效果。在开展浮针疗法时,具体的进针部位为患肌附近的皮下疏松组织,进针之后在皮下开展再灌注以及扫散活动,针点中心应朝向病灶,符合针至病所理论。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坠胀时,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浮针疗法属于常规针灸疗法的一种补充,不仅是新型的针刺疗法之一,而且打破了常规针灸理疗框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浮针医学理论体系[12]。浮针疗法是利用局部的再灌注以及扫散活动,对局部经络进行刺激,能让三焦气机保持顺畅,对经络血脉进行有效疏通,不但能有效清除浊热瘀毒,疏通局部气血,而且还能有效恢复阴阳平衡,调节脏腑功能,进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3.2 浮针疗法对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的影响

本研究中,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12 d的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12 d的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时间评分降低幅度更加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坠胀时,采用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肛门坠胀感,让坠胀时间明显缩短。浮针疗法利用扫散来刺激肌筋膜触发点(MTrP)位点,形成电流,改善组织细胞的微环境,促进信息、能量以及物质的传递,让细胞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缓解患肌缺氧、缺血以及紧张痉挛状态[13]。而再灌注活动则能有效恢复局部组织的经气运行,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阴阳保持平衡,进而显著改善肛门坠胀症状。

3.3 浮针疗法对排便情况、水肿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中,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12 d的排便情况、水肿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12 d的排便情况、水肿程度评分降低幅度更加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坠胀时,采用浮针疗法能改善排便和水肿。中医学将术后肛门坠胀纳入到“后重”的范畴,外感六淫邪气与肛门坠胀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除此之外,情志不畅、年老体虚、起居不时、饮食不节等也可能导致肛门坠胀[14]。按照病机特点和发病原因,可以将肛门坠胀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馅型以及肝郁脾虚型,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坚持消肿止痛、清热祛湿、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补中益气的基本原则。浮针疗法利用再灌注活动及局部扫散刺激局部经络,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有效治疗水肿、疼痛、肛门坠胀等并发症[15]。

综上所述,在治疗混合痔PPH术后肛门坠胀时,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不但能有效缓解肛门坠胀感,使坠胀时间明显缩短,而且还能改善排便和水肿,值得应用。但是本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少,样本来源有限,而且术后观察时间较短,未能确定其远期疗效,因此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