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刘彦鳞
(十三师红星医院急诊科,新疆 哈密,839000)
当前,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病致残率高达75%,病死率为15%左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性脑卒中属于多发性脑血管疾病,需要在发病初期给予血管再通治疗,恢复附近脑组织血供,减少半暗带损伤带来的梗死情况,降低发病后致残率和病死率[2]。大量研究证实,救治时间和急诊急救取得的效果是脑卒中救治成功的关键[3-4]。所以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改善护理措施,是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内容。分层护理是临床发展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应用benner理论将护士进行分级,制订不同护理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能够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护理效果[5]。因此,本研究探讨分层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认知功能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1.25±3.68)岁;发病时间1.0~4.1 h,平均发病时间(2.14±0.24)h。对照组男18例,女性17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51.79±3.26)岁;发病时间0.8~4.2 h,平均发病时间(2.10±0.2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十三师红星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6];②为缺血性脑卒中;③采取了溶栓治疗;④发病时间≤4.5 h;⑤临床资料完整;⑥初发脑卒中;⑦意识清醒。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障碍、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颅脑损伤及免疫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既往有颅内出血史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绿色通道急救与护理。患者入院之后由分诊护士对疑似脑卒中的患者紧急转往抢救室后进行心电监护,并通知急诊医生开启绿色通道,由急诊科护士配合医生填写检查申请单,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采血和心电图检查,预约紧急头部CT之后,通知相关科室医生进行会诊,若符合静脉溶栓指征,及时告知家属。溶栓治疗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基础住院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措施、心理护理与知识宣教等,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缓解患者存在的负面心理状态。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指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叮嘱按时服药,并叮嘱3个月后到院复查。
观察组采取创新绿色通道联合分层护理。(1)创新绿色通道。①建立多学科急性脑卒中治疗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长、急救车人员、运动人员和护理人员等,并建立团队微信群,由护士长进行统一管理,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订优化绿色通道入院流程。②定期召开溶栓专家会诊,分析讨论从急诊到溶栓过程中延误时间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由医生结合相关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③当患者到达急诊之后,小组成员立即将患者纳入到绿色通道,由分诊护理人员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初判断,及时开启绿色通道,将患者转入抢救室,由医生与护理人员将患者直接送到CT检查室进行脑部CT诊断,并告知家属发生溶栓的可能性。④诊断到溶栓流程优化,患者进行CT检查之后,一旦排除颅内出血情况,由护理人员及时联系手术室进行溶栓治疗,并在路途中向患者简单介绍,及时让患者签字后进行溶栓治疗,并由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完成溶栓药物注射等相关工作。(2)分层护理。①组间护理小组与考核。编制脑梗死患者护理知识考核问卷,包括脑梗死护理标准、相关知识及护理项目等内容,共50道题目,每题2分,总分数为100分。选取20名护理人员进行考核问卷作答,由现场考核人员指导护理人员进行问卷填写,共回收问卷20份,最终结果表明,>95分的护理人员3人,86~95分的护理人员5人,76~85分的护理人员10人,<75分的护理人员2人。将20名填写考核问卷的护理人员纳入到研究小组中,另外,研究小组还包括心血管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护士长1名。②护士层级划分,分为新手和初级进阶者(N1)、胜任者(N2)、精进者(N3)、专家(N4)4个等级。N1级:护理考核分数<75分,工作年限<3年;N2级:护理考核分数为76~85分,工作年限3~5年;N3级:护理考核分数为86~95分,工作年限6~10年;N4级:护理考核分数>95分,工作年限>10年。③护士分层培训方案。N2级护士对N1级护士的培训,主要包括授课带教培训法,应用集中授课和临床带教为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照护、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方式、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等。带教内容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灭菌管理、营养方式等,培训周期共10 d,最终考核内容以问卷与模拟操作为主,最终需模拟操作≥30分,问卷≥80分则考核合格。N3级护士对N2级护士的培训,培训方法为视频模拟教育法,挑选重症肺炎相关的护理影像视频,包括体征监测、灭菌和心电图观察等,组织N2级护理人员集体观看视频,完成后开会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共培训7 d。N4级护士对N3级护士的培训,主要以实物模型演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征监测、灭菌和心电图观察为主,并由N2级护士进行自我演练,随后由N3级护士创作操作视频,由N2级护士完成相关操作。④依照护理人员上述层级分布情况来划分其层级责任。N1级:与家属沟通和健康知识教育、基础护理、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监测;N2级:紧急情况处理、N1级护士培训和危重症脑梗死患者监护;N3级:参与护理科研项目和护理教学、N2级护士培训、危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独立护理;N4级:分层培训、护理创新与主持科研项目、N3级护理人员培训以及临床护理研究。
①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死亡和顺利康复出院的例数。并于出院前,采用十三师红星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从医护人员的制度落实、职责履行、专业水平和护理态度等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语言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和定向能力5项内容,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认知功能越好[7]。应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来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满分为42分,分数越低代表神经功能越好[8]。
③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采取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差[9]。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满分为100分[10]。
采取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以M(Q1,Q3)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发生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利康复出院比例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死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n(%)]
入院后3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比较 (,分)
注:与入院后3 d比较,*P<0.05;与出院后1个月比较,#P<0.05。
MMSE评分入院后3 d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入院后3 d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3525.68±3.2114.27±0.26* 8.13±0.25*#15.65±3.5621.11±4.23*27.37±5.52*#对照组3525.47±3.0216.00±0.34*12.95±0.14*#15.37±3.2417.11±4.24*23.67±4.36*#t 0.301 25.563 62.2450.1453.4332.057 P 0.764<0.001<0.0010.8850.0010.043组别例数NIHSS评分
入院后3 d,两组患者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ADL评分、SF-36评分均升高,观察组ADL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入院后3 d比较,*P<0.05;与出院后1个月比较,#P<0.05。
SF-36评分入院后3 d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入院后3 d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3540.62±6.3567.31±6.54* 81.37±12.29*#54.37±8.2476.11±7.24*87.67±12.36*#对照组3540.58±6.4762.82±7.45*73.75±9.36*#54.65±9.5671.11±6.23*82.37±11.52*#t 0.0292.9703.2340.1453.4332.057 P 0.9770.0040.0020.8850.0010.043组别例数ADL评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顺利康复出院比例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死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分层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可辅助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分层护理管理通过护士的层级划分,对护理人员的接受能力和业务技能采取了针对性培训方案,包括案例研究、视频模拟教育以及授课带教培训等方法,实现针对性培训,强调了优质护理的重要性,提升护理人员风险处理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其护理能力,进一步辅助改善了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提升抢救效果[11]。另外,有研究发现,时间延误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主要原因[12]。采取创新急诊绿色通道能够通过制订相关措施,优化急性脑卒中院前、急诊、确诊到溶栓的过程,减少患者溶栓前耗费时间,进行早期溶栓,快速恢复脑部梗死区域微循环,减少半暗带损伤,从而提升患者抢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后3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分层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可改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原因为,早期溶栓治疗能够尽快促进患者脑血流早期灌注,减轻缺血及缺氧对患者神经细胞带来的不可逆损伤。而且通过优化急诊绿色通道能够建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初诊绿色通道,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患者远期认知功能。另外,通过分层护理,能够及时发现不同级别护士关于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进一步为培训指明方向,逐渐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13]。通过明确护理人员技能操作责任,能够将职责落实到个人,明确了护理人员可以依靠的相关操作原则,为护理人员设置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疾病治疗,间接促进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恢复[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后3 d,两组患者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ADL评分、SF-36评分均升高,观察组ADL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取分层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为,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在促进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恢复的基础上联合分层护理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方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发病后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15]。
综上所述,分层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可辅助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减少院内患者死亡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远期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