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王 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所有的眼部并发症中对视力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导致该病的原因是由于机体长期的处于高血糖水平,对视网膜内的微血管造成了破坏,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的视网膜病变[1]。当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高血糖水平的影响后,极易引起视网膜的水肿、渗出,部分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血及大量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增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同时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点,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阻止患者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则。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2]。因此,为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需对患者采取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促进患者康复。对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正性暗示联合自我管理强化干预临床疗效,现总结资料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每组78例。其中联合组男48例,女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9.59±3.55)岁;2型糖尿病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1.28±2.11)年;视网膜病变分级:Ⅱ级31例、Ⅲ级25例、Ⅳ级22例。常规组男45例,女33例;年龄32~73岁,平均(49.69±3.45)岁;2型糖尿病病程10~21年,平均病程(11.31±2.07)年;视网膜病变分级:Ⅱ级29例、Ⅲ级28例、Ⅳ级2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启动且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准则。
纳入标准:①在医护人员充分说明研究的目的、方式等内容后,由患者及家属签订相关文书;②本研究对象均符合《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3]中对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均为双眼病变;④患者未接受过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①伴随认知障碍、精神类疾病或机体多个器官衰竭导致无法配合研究进行者;②患者因自身原因或死亡中途退组者;③合并多个或单个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等;④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凝血障碍等。
常规组给予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为患者简单讲解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②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③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用眼的频率等,并指导其正确使用眼药水,必要时可引导其家属积极配合等。
联合组给予正性暗示联合自我管理强化干预,正性暗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语言暗示:对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给予安慰诱导的语言鼓励、表扬患者,提高治疗自信心与治疗希望。对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用轻柔的语气表明自己的观点;②行为暗示:为防止语言暗示给患者带来不良心理作用,护理人员可通过调整说话的语气、自身的动作、讲话的姿势等来暗示病人。尽量放松表情,动作轻柔,确保操作准确无误;③榜样暗示:对于其他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定期邀请其分享经验,讲述自己的病史及目前的状况等,分享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饮食、运动及用药的控制的重要性;④自我暗示:在每日早晨醒来和晚上睡前进行自我暗示,如:“我很棒,我一定可以控制好血糖”等,提高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强化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强化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式,并着重讲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以确保患者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其次,护理人员需大量普及与低血糖症状发生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该病症的预防认知及若发生低血糖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救治;②强化饮食指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血糖,因此日常饮食需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③强化心理干预指导:由于患者在患病后,会因为病情的出现导致焦虑、抑郁及担忧等不良心理,在加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疾病病程较长,患者易出现担忧的情况,加重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的工作,分享临床成功改善案例,提高患者自信心及治疗积极性,引导患者养成自我健康行为;④强化用药指导工作:在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需按照医嘱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按时滴眼药水,并根据患者自身状况予以降糖药。严禁未经过医生的允许擅自为患者更改药物,严格避免患者血糖飙升或病情加重发生;⑤强化眼部护理工作: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叮嘱其在出院后7 d来院复查;⑥强化运动指导工作: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视网膜复位发生异常。两组患者持续干预6周。
①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由Schwarzer等人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4]评估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后自我效能,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策略性效能、应变力效能、动机效能、执行力效能,满分40分,患者得分越低表示自我效能越低。
②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分别于干预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右上肢肘正中静脉血5 mL,经高速离心机(生产企业:河南北弘实业有限公司,型号:TG16G)以3000 r/min转速在离心后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生产企业: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400647号]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
③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全自动视野仪(生产企业:济南爱来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型号:BIO-1000)对患者的视野及视敏度进行检测,并使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生产企业:淄博海恩康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型号:雄博RMK-700A)对患者的裸眼视力水平进行检测。
④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采用Hamilton 1960年编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54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Hamilton于1959年编制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54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⑤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后健康行为达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采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自制的健康行为量表与护理满意度量表测试患者健康行为达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健康行为量表包括:血糖自测、按时滴眼药水、按时复诊。护理满意度量表满分为100分,81~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予以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策略性效能、应变力效能、动机效能、执行力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策略性效能、应变力效能、动机效能、执行力效能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策略性效能、应变力效能、动机效能、执行力效能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 ()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执行力效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联合组786.28±1.0510.39±0.28*3.55±1.465.58±1.02*5.69±1.269.47±0.43*4.18±1.086.58±0.24*常规组786.24±1.11 8.45±1.08*3.49±1.514.22±0.87*5.72±1.226.52±0.35*4.21±1.055.11±0.58*t 0.031 15.3570.252 8.9590.151 46.9910.176 20.683 P 0.976<0.0010.801<0.0010.880<0.0010.861<0.001组别例数策略性效能应变力效能动机效能
干预前,两组患者FBG、2hPBG、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PBG、HbAlc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FBG、2hPBG、HbAlc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HbAlc(%)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联合组789.54±1.425.23±0.21*13.28±1.437.59±1.79*8.55±0.765.07±0.11*常规组789.44±1.496.36±0.23*13.31±1.398.55±1.87*8.49±0.716.12±0.12*t 0.429 32.0430.1333.2750.510 56.966 P 0.669<0.0010.8950.0010.611<0.001组别例数FBG(mmol/L)2hPBG(mmol/L)
干预前,两组患者视野、视敏度及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野、视敏度及裸眼视力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视野、视敏度及裸眼视力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裸眼视力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联合组7843.38±5.6853.34±3.69*10.18±1.4415.94±1.84*0.26±0.040.38±0.12*常规组7843.76±5.2951.18±3.82* 9.97±1.5714.05±1.57*0.25±0.060.31±0.13*t 0.432 3.5920.871 6.9011.225 8.558 P 0.666<0.0010.385<0.0010.223<0.001组别例数视野视敏度(dB)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HAMA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联合组7834.18±3.28 9.58±1.35*35.15±3.99 8.89±1.58*常规组7834.15±3.3116.28±2.66*35.21±3.9114.22±2.54*t 0.057 19.8370.095 15.737 P 0.955<0.0010.925<0.001组别例数HAMD
干预后,联合组健康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表6。
表5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后健康行为达标情况比较 [n(%)]
表6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n(%)]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时间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同时因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同样呈上升趋势[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眼底会出现像微动脉瘤等细微的改变,因无明显的视力下降,导致无法引起患者的重视,当长时间血糖控制不理想,随着病程的进展,糖尿视网膜病变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联合组策略性效能、应变力效能、动机效能、执行力效能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FBG、2hPBG、HbAlc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视野、视敏度及裸眼视力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表明正性暗示联合自我管理强化能显著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糖,提高自我效能及改善不良情绪及视力。究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所采取的正性暗示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效应的一种心理疗法,能针对性的、目的性的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行为及心理进行一种诱导。该方式能调动患者内在潜能,促进心理与行为向健康的方向改善[6-7]。与自我管理强化干预结合,可使患者全方位的对自我健康行为进行干预,提高自我效能。由于自我效能是指患者对自己行为及能力的主观判断及信心。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患者主观能动及康复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其次,通过运用自我管理强化,使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即使在没有护理人员的时刻叮嘱、指导下也能通过自己控制好血糖,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8]。在联合干预的过程中,两组比较可见联合组健康行为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表明两种干预方式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患者机体得到显著的康复,进一步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9-10]。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正性暗示联合自我管理强化干预取得了较优异的应用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能显著控制患者血糖,提高自我效能,改善不良情绪及视力,值得临床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