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护理在眩晕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4-05-13

鲁萌萌

(聊城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山东 聊城,252000)

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发生眩晕后会表现为旋转性眩晕,并伴有不同程度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听觉障碍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及日常生活工作均有较大影响,如何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是医务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问题[1-2]。近些年,中医手段治疗与护理疾病受到广泛认可,中医护理以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特点,在改善疾病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优势[3-4]。中医认为,眩晕病位与肝、肾、脾有密切关系,气血亏虚是主要症状之一,提倡以通经活络、补益气血为治疗原则改善患者眩晕症状,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均是中医常用手段,可因人施护并改善其疾病症状[5]。本研究主要探讨在眩晕患者的护理中采取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6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60.52±3.54)岁;病程1~19 d,平均病程(10.52±1.32)d。研究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0.44±3.47)岁;病程2~21 d,平均病程(11.05±1.4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聊城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实用神经病学诊断治疗学》[6]有关眩晕的相关描述,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眩晕症者;②中医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7]有关眩晕的诊断标准,不同程度视物旋转、头晕目眩,症状轻者闭目时眩晕症状停止,症状严重者,如坐车、坐船甚至扑倒,伴有耳鸣耳聋、眼球震颤、面色苍白者。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史者;②合并急性脑梗死、脑肿瘤、颅脑损伤者;③合并肝肾等多器官衰竭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观察病情。观察并记录患者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眩晕程度以及伴发症状等。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肢体麻木、血压持续升高等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并对症处理。②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眩晕相关知识,如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症状较轻者可闭目养神,症状严重者叮嘱卧床休息。嘱咐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轻缓,避免旋转、深低头等动作。③情志护理。中医认为疾病与人情志状态有密切关系,情绪起伏过大会引起血气不和、阴阳失调以及脏腑功能紊乱等现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其戒备心理,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并分析引起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指导患者深呼吸,播放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分享预后较好的案例提高患者康复信心。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订饮食计划,以清淡饮食为主,忌油腻、辛辣、生冷食物,禁烟酒。肝肾阴虚者可多食用枸杞、桑葚、甲鱼等滋阴益肾的食物,气血亏虚者可食用羊肉、龙眼等血肉有情之品,痰浊上蒙者可多食用红小豆、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风阳上扰者可饮用山楂银花饮等。⑤生活指导。定时监测患者血压,若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头痛加重并伴有语言不利、肢体麻木等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叮嘱患者充分休息,不可疲劳过度,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不良情志刺激而加重病情,强调遵医嘱用药,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并定期测量血压,切忌不可从事高空作业,日常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①耳穴压豆。主穴取神门、交感、内耳、额、颞、枕,根据患者不同证候取配穴,具体如下:肝肾阴虚证取肾、子宫或内分泌、睾丸;风阳上扰证取心、肝、肾、三焦;痰浊上蒙证取肺、肾、脾、皮质下;气血亏虚证取胃、脾、肾。将王不留行籽在所选耳穴上贴压,用拇指与食指轻捻耳廓两面,以患者出现酸胀、麻痛为宜,每处穴位按压30 s,早中晚各1次,先在一侧按压,隔天换对侧耳穴按压。②穴位贴敷。根据患者具体证候选穴,肝肾阴虚证取三阴交、合谷、足三里与曲池;风阳上扰证取曲池、太冲、风池、合谷;痰浊上蒙证取曲池、太溪、合谷、丰隆;气血亏虚证取曲池、涌泉、足三里、气海。将自制贴敷放于所选穴位处进行贴敷,所用药物主要包含石菖蒲与紫荆皮,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用醋调和呈糊状放于贴敷胶布中间,将其贴敷于所选穴位,6 h/次,1次/d。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轻症为50~59分,中症为60~69分,重症为≥70分,症状严重则得分高;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轻症为53~62分,中症为63~72分,重症为≥73分,症状严重则得分高[8]。

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进行评估,主症包括眩晕、头痛,无症为0分,轻症为2分,中症为4分,重症为6分;次症包括失眠、神疲乏力,无症为0分,轻症为1分,中症为2分,重症为3分,症状严重则得分高。

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脑动脉血流指标[10]:经颅多普勒对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液流速进行检测。

④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使用聊城市中医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总分100分,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沟通技巧等,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比较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356.53±4.1245.67±3.87*60.32±4.1745.93±4.33*研究组3357.07±4.2237.74±3.43*60.25±4.3436.82±3.72*t 0.526 8.8090.067 9.168 P 0.601<0.0010.947<0.001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眩晕、头痛、失眠、神疲乏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眩晕头痛失眠神疲乏力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34.24±0.873.14±0.74*4.68±0.583.32±0.87*2.21±0.431.25±0.25*2.19±0.511.32±0.32*研究组334.31±0.912.12±0.54*4.71±0.362.21±0.63*2.18±0.470.71±0.12*2.25±0.440.87±0.23*t 0.319 6.3960.252 5.9360.27111.1860.512 6.560 P 0.750<0.0010.801<0.0010.788<0.0010.611<0.001

2.3 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s,cm/s)

表3 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s,cm/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LVA RVA BA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336.58±3.2541.21±4.02*34.87±3.2140.27±4.11*38.17±3.5246.05±4.32*研究组3336.64±3.1449.54±4.25*35.12±3.3251.21±4.36*37.87±3.3651.42±4.42*t 0.076 8.1800.31110.4890.354 4.991 P 0.939<0.0010.757<0.0010.724<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3.1 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干预可缓解负面情绪

眩晕即头晕、眼花,常伴有神经系统的其他症状,中医学认为眩晕病位在脑窍并与肝、肾、脾等脏器有密切联系,与患者体虚、饮食以及情志有关。若患者长期处于眩晕症状,会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通过情志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表情、语言、态度等,影响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解除烦恼与顾虑,进而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利于机体康复的因素[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期间配合中医护理中的情志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

3.2 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干预可改善眩晕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因肝风内动、肝肾阴虚、血气不足等所致,通过中医手段调理可缓解疾病症状,耳穴压豆属于耳穴疗法,人体耳部汇聚了全身经络,通过对耳部相应穴位进行稳定、持续的刺激可促进经络气血有序运行,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起到通经活络、健脾补虚、利窍醒脑的作用,进而治疗疾病[13-14]。穴位贴敷采用贴敷的方式将药物经相应穴位渗透皮肤直达病所,药物中石菖蒲可醒神益智、开窍豁痰、化湿开胃;紫荆皮可消肿解毒、活血通经,联合运用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能够调节阴阳平衡,调整机体功能,起到通络止痛、舒筋活血等作用,进而缓解眩晕、头痛等症状[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用中医手段对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

3.3 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干预可增加脑动脉血流速度

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耳穴压豆所选穴位,如内耳、交感、额等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头晕症状;所选神门与皮质穴可调和情志、安神;所选心、肝、三焦等可宁心、疏肝理气;所选脾、肺可除湿清肺,通过耳穴压豆对机体产生调节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并控制机体代谢,调节脏腑气血并促使机体阴阳平衡,进而缓解眩晕症状。穴位贴敷时药物能够通过经脉直达病所,贴敷于风池穴可疏风泄热、调和十二经气血,贴敷于太溪穴可清热、缓解目眩、头痛,贴敷于曲池穴可理气和胃、疏风清热、降逆活络,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穴位的刺激以及药物贴敷渗透能够起到活血通络、祛风醒脑的效果,提高脑血流速度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进而降低血液浓稠度,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LVA、RVA、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有助于增加脑血流速度并减少血液浓稠度,减轻眩晕症状[17]。

3.4 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在眩晕患者的护理中也逐渐对常规护理做出了优化,在健康宣教、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方面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中医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护理既发挥了中医独有的优势,又加快了病情的好转,且该项措施无创,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较高,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较高[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较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

陈可可[20]在其研究中表明,对眩晕患者采取耳穴压豆与穴位贴敷可改善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而减轻眩晕症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眩晕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并配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具有显著效果,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动脉血流速度并改善眩晕等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