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程护理联合护理小查房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4-05-13

周桐宇 于楠楠

(威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 威海,264000)

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较高,该病虽主要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但随着生活方式的不规律变化,近些年来也有着年轻化的趋势,是人们不得不注意和预防的疾病之一。针对该肿瘤的治疗,基于不同的患者自身情况,有着诸多的治疗方式,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这些治疗方式均可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提升其生存质量[1-2]。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可有效遏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但药物治疗效果慢、手术治疗易发生并发症,放化疗会大幅度地降低人体的免疫水平[3-4]。这些情况结合患者在确诊和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极有可能会降低其治疗积极性,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近年来,有一些实验研究指出对该结直肠肿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5-6]。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选择采取全程护理措施,并本着能够尽可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初衷,将全程护理措施和护理小查房进行结合,并运用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旨在探究该联合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需要进行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按照抛硬币正反面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1.50±5.17)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34±0.12)年;疾病类型:直肠14例,横结肠9例,升结肠8例,乙状结肠7例,降结肠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50±5.19)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11±0.23)年;疾病类型:直肠15例,横结肠7例,升结肠8例,乙状结肠9例,降结肠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威海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检查和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7];保守治疗无效,符合腹腔镜微切除术手术指征;患者意识清晰,具备良好的读写和理解能力。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监测其生命指征,指导其服药,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叮嘱出院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研究组则接受全程护理联合护理小查房:在接诊前拟订护理方案,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由2名护理人员组成1组,负责1名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的整个护理流程,同时由责任护士和护士长随时检查护理措施实施情况。每周召开1次护理及查房质量工作会议,在会议中针对所存在的护理不良操作和未进行规范的护理内容进行讨论和整改,确保各项护理步骤按照标准进行,便于及时跟进护理进度,并解决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1)术前:在接诊的时候,测量好患者的体温,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史、感染史以及家族疾病史,目前生活方式和运动及饮食习惯等,陪同患者完成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肿瘤指标物等检查工作。确诊后,通过其病情和身体机能水平为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检查诊断完毕后,针对其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梳理,结合治疗方案为其展望治疗效果,讲解麻醉方式、手术治疗优势和必要性、治疗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结直肠肿瘤的发病原因以及延迟治疗的危害,让其可以客观地认识到治疗的优缺点,并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和各科室的分布区域,让其可较快地缓解其对环境的陌生感和紧张反应。做好皮试处理,告知患者在开始手术前的6 h内应当禁止摄入饮食,手术前的2 h内禁饮。进入手术室后,可将手术台进行升温处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治疗,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然后进行消毒麻醉,并调整和摆放好各类手术器具,做好严密监视术中生命指征的准备。术前护理期间,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不定期进行查房,确保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护理步骤的规范。(2)术中:术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低温情况,对于体温下降的患者,可适当为其增加手术被单,做好保温护理,协助手术操作人员顺利完成手术。(3)术后:①全程监督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严格记录患者每日摄取和排出量,每日帮助其完成体质量测量,同时指导护理人员在术后每天查房过程中要落实交流和检查工作,询问患者的护理体验和身体感受,让其每日适时地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和康复宣教。②预防感染。做好病室的清洁卫生,对室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且提醒护理人员在取药和给药前后应当完善自身的消毒工作。预防患者的呼吸道出现不畅和感染,可对其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为其配制吸入器,必要时可采取物理行动,适当地拍打其背部,帮助其疏通呼吸管道,并顺利排出痰液。对于切口的变化,要做好记录工作,抽血检验其炎症因子水平,对于不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可根据其感染严重程度,为其安排药液和消毒处理,以及切开脓液引流等方式。③饮食方面护理。在患者苏醒返回病房后,可先对其进行饮水护理,在苏醒早期可采用小抿润唇的方式,后转变为少量多次饮用。后续可帮助或者指导其慢慢进食流质食物,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其摄入流食的量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步增加。观察其在进食后是否存在恶心等肠道应激反应,若无相应不适则可指导其接受半流质饮食。在进食的过程中,为其适当增加静脉补液,做好口腔和气管护理,直到其恢复正常饮食为止。④康复护理。对于符合尿管拔除条件的患者,可尽早为其拔除,等到其疼痛感不明显的时候,可指导患者尝试坐立,并适度地活动双脚和肩周关节,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初期可指导其每天下床行走3~6 min,等到切口恢复完毕,机体营养水平跟上的时候,可陪同搀扶其在走廊处缓慢行走,预防肌肉力量的下降。此外,在其可独立行走的前提下,为其制订合适的目标,指导其进行臀桥和提肛训练,并预防肛门皮肤周围出现炎症反应。⑤在出院前夕,可结合其康复结果,再次为其开展健康宣教,告知其出院后注意事项,讲解如何控制饮食并进行适量锻炼,提升其对居家康复工作的重视度。叮嘱其定期到院进行复查。两组护理过程持续到其出院为止。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初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下地站立活动时间及合计住院时间。

②情绪改善:在入院和护理干预结束之际,选择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对于年纪稍大的患者可采取面对面指导填写。以7分(包括7分)为临界点,未及7分说明患者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超过7分可提示其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且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

③护理、查房质量以及患者的精神面貌:采用威海市中心医院自制的护理评分量表评估护理质量,该评分量表包括护理技巧、应对能力、基础病理知识和患者评价4个维度,各个维度25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前三个维度由护士长评价,第4维度由患者评价。查房质量评分表包括宣教成果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该表合计100分,由护士长在护理前(入院当天)和护理后(出院之际)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护能力越高。日常状态选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精神面貌和自我行为动力越优秀。

④记录两组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肠梗阻、静脉血栓、切口和肺部感染、肠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初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地站立时间和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s,d)

表1 两组护理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s,d)

组别 例数 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术后初次下地站立时间 出院时间研究组 45 2.12±0.12 1.23±0.23 2.11±0.31 10.64±2.14对照组 45 3.15±1.21 2.33±0.33 3.13±0.54 14.52±3.12 t 5.682 18.345 10.989 6.880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量表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量表评分对比( ±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量表评分对比(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汉密尔顿焦虑 汉密尔顿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5 14.42±2.15 7.64±1.52* 13.52±2.16 7.29±1.55*对照组 45 14.32±2.14 9.63±1.75* 13.59±2.31 8.35±1.76*t 0.221 5.759 0.148 3.032 P 0.826 <0.001 0.882 <0.001组别 例数

2.3 两组护理、查房质量和患者日常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日常状态、查房和护理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查房质量和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日常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查房质量和患者日常状态比较 (±s,分)

表3 两组护理、查房质量和患者日常状态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日常状态 查房质量 护理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5 64.42±3.23 91.23±0.53* 67.52±4.31 90.41±5.26* 64.42±4.32 90.35±5.63*对照组 45 65.40±3.20 80.52±0.42* 68.67±4.53 83.52±5.31* 65.73±4.52 84.52±4.69*t 1.446 106.241 1.223 6.184 0.333 5.337 P 0.152 <0.001 0.221 <0.001 0.740 <0.001

2.4 两组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护理过程中,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结直肠肿瘤在发病早期并无特别明显的疾病反应,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会逐步地显现出排便困难、腹部胀痛、疲劳乏力和异常消瘦等症状。由于该病的绝大部分患者为中老年人,诸多患者存在着诸如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脏病等基础问题,且这些病理状态很容易在治疗过程中显现,若伴随并发症,则毋庸置疑会增加其生命健康风险[8]。手术治疗对该病有确切疗效,不过,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临床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有关研究指出,并发症及其他应激反应会降低患者的预后质量[9-10]。另有一些研究也得出,深静脉血栓的出现以及血糖的波动会极大地降低手术效果,并影响康复质量[11-12]。

常规的护理措施尽管可以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干预,促进其康复,但就整体护理质量而言,无论是护理标准措施的落实还是护患关系的维持,均有着较广的提升空间。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升级和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普遍提高,即要求临床在开展护理措施的时候,除了需要提升肉体护理质量之外,还需要重视其心理护理,以及可影响其疗效和预后的一切不利因素。护理质量、临床疗效与护理职责分工、护理措施落实、护患关系和规范操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护理职责分工不明确、护理措施的不规范落实进行,以及护患关系出现矛盾和摩擦,均可能会引发患者的不满,降低护理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考虑到这些问题,并结合以往的研究经验,本研究选择了全程护理措施对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为尽可能地提供护理质量,还为其增加了护理小查房。

作为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的护理措施之一,全程护理遵循的护理理念主要体现在围术期和术后,即在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一方面将整个确诊、治疗和预后纳入护理流程,另一方面,对这些流程进行分节但连续的护理。而查房则主要用于检验护理人员是否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患者是否理解了宣教的内容,是否具备清晰的疾病认知等等。在本次护理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评分,可以看出采用联合护理措施的研究组的初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地站立时间和合计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该组的情绪改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两组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研究组联合护理干预中,提前对患者进行了进食护理,在术后积极指导其下床进行活动,这两项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肠道应激反应,同时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血栓的出现和关节僵硬[13-14]。另外,研究组的护理、查房质量以及患者的日常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更加充分地说明本研究联合措施,可以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总结引起两组的护理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全程护理和护理小查房是由固定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整个围术期护理工作,可促使其随时了解和掌握其所护理的患者(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详细情况,可避免护理人员的中途更换导致的护理信息传递误差,便于其“对症”开展身心护理。另外,护理小查房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利于及时让其明确自身的护理不足之处,便于其查漏补缺和纠正不良不利行为,可确保护理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干预,并减少护理不良情况的发生,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取全程护理联合护理小查房一方面可以运用愉悦的交流环境让其提升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了解,消减其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积极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让其可较为顺利地度过康复流程,值得临床开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