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张梦颖 董明 卢兰军 周芝东 姚婷婷 汪婷婷
摘 要: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低体温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低体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来诊时(0 min)、20 min、40 min、1 h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研究组患者来诊时(0 min)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0 min、40 min、1 h 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對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诊;创伤;低体温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105-03
急诊创伤属于急诊科常见的疾病,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急诊创伤的发病率逐年上涨,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创伤具有多发性、突然性和复合性,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其中车祸致伤的比例最大,创伤会改变患者正常的体温调节功能,使机体产热减少,导致低体温,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1-2]。如何在创伤发生后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率,将患者的伤残率减到最低,已经成为急诊科甚至整个医院关注的热点。低体温主要是身体虚弱、营养不良和应用退热药物过量导致的症状,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及效果,通过为两组急诊创伤低体温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综合低体温管理,并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争取为更多的急诊创伤低体温患者带来福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低体温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57岁,平均(28.64±5.19)岁。研究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1~59岁,平均(29.11±5.77)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治疗,经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者均为急诊科创伤患者,受伤原因明确;②患者均已经应急治疗。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器官衰竭性疾病;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不依从及拒绝参加研究者;④精神系统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性疾病,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对其实施抢救治疗,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稳定患者血压。适当调节室内温度,为患者加盖急救毯,定期测量体温,密切关注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
研究组实施综合低体温管理。具体为:①心理及健康教育。因为创伤发生具有突然性,患者易发生恐惧、烦躁等情绪,对治疗及护理产生抗拒心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清醒的患者沟通,安慰、关怀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讲解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②低体温管理:第一,定期测量体温,检测患者来诊时(0 min)、20 min、40 min、1 h的体温。如果体温低于35 ℃,要持续监测体温,密切注意患者体温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第二,预防体温流失,及时脱掉患者有血迹的和潮湿的衣物,调节室内温度,加盖急救毯,减少患者躯体的暴露时间;第三,体外复温,使用电热毯、变温水垫等保温设备帮助患者保暖,将温水袋放置于患者颈静脉、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体温;第四,循环升温,对于可加温的液体,使用输液恒温加热器加热,加热到37 ℃,输入患者体内,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来诊时(0 min)、20 min、40 min、1 h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其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比较
研究组患者来诊时(0 min)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0 min、40 min、1 h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低体温属于创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可高达12%~60%,其严重程度有三个层次:体温为35 ℃~36 ℃的患者,则属于轻度;体温为32 ℃~34 ℃的患者,则属于中度;体温<32 ℃的患者,则属于重度。创伤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产生改变,阻断震颤反应,这种影响在发生创伤时已存在[3]。创伤低体温患者如不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会造成呼吸、心血管、血液和神经肌肉等多个器官组织的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发生休克、死亡,引发多种并发症,使患者预后不良[4]。因此对于急诊创伤低体温患者采取保温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综合低体温管理通过监测体温、调节室内温度、减少体温散失、体外复温、循环升温和注意保暖等综合管理措施,可在短时间内有效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改善患者的预后,稳定其生命体征[5]。本研究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研究组实施综合低体温管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20 min、40 min、1 h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从研究结果可看出综合低体温管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的体温,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泽华,孙琳,刘云.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方案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4):448-453.
[2]赵倩.急诊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发生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21-22.
[3]刘力行,聂时南,刘云,等.急诊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2):182-186.
[4]杨旻斐,王钰炜,詹玥,等.基于指南的加温输液输血策略对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5):492-498.
[5]曹含梅,王维维,肖乾.综合复温管理措施运用于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价值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6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