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床优质护理在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3

张凤燕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中不同护理方式所具有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德州夏津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70例开展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实验组,各组3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术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绪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有效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为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好基础,故极具临床护理意义。

关键词: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6-0102-03

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及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提供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老龄化问题,使得各类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出现明显增长[1]。介入治疗作为目前临床中对老年周围血管疾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手术方式,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治疗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因为护理质量影响,引发术中各类不良反应,影响手术实施进度及手术效果,并对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故需通过护理措施的介入,对此现象进行改善则具有明确的积极意义[2]。因此,为研究分析临床老年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中不同护理方式所具有的影响,故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德州夏津县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70例开展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实验组,各组35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2~71岁,平均年龄(66.20±2.04)岁;病程范围5~12个月,均值(7.89±1.36)个月;其中主髂动脉狭窄8例,闭塞/股胴动脉狭窄15例,闭塞/深静脉血栓12例。实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3~74岁,平均年龄(68.53±7.61)岁;病程范围6~13个月,均值(8.66±1.42)个月;其中主髂动脉狭窄14例,闭塞/股胴动脉狭窄10例,闭塞/深静脉血栓11例。患者经知悉研究内容后,获得家属同意后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知情书,且得到医院伦理会的伦理审核批准。两组基线资料经对比后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故各项研究结果可比。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血管造影检查后均确诊为周围血管疾病。

排除标准:碘过敏者;存在严重心、肾功能衰竭者;存在全身性感染症状者;糖尿病患者;存在介入治疗绝对禁忌证者。

1.3  方法

患者均根据自身病情对症选取手术治疗方案。

对照组接受一般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基本介入治疗术前引导、准备,术中患者病情监测及术后常规护理,且各项护理措施均按照医院护理实施标准进行操作。

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①术前: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突发性,故患者发病后均存在较为严重的恐惧、焦虑心理易对后续治疗的实施造成影响,应及时评估患者心理情绪特点,通过疾病知识及介入治疗知识教育的开展,帮助其有效缓解疾病造成的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治疗配合度。②术中:患者施术中接受局部麻醉,故意识较为清醒,除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采用设备监测外,还需术中体感进行详细询问,进一步确认患者生理变化情况,若体感及体征发生异常,应立即采取治疗實施进行纠正。手术过程中还需与患者积极沟通,分散注意力,避免术中受到紧张情绪、疼痛影响发生应激反应。③术后:患者术后12 h为高风险期,需对其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开展定时监测,每隔30 min监测一次,做到对患者术后肺栓塞及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及时开展治疗,确保安全性。在预后药物治疗期间,应根据药物类型对患者用药后的穿刺点及全身性出血情况进行准确观测,避免血管栓塞或严重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评价表测评,发放后,由患者及家属一同填写,包括护理效果、护理实施情况及服务态度等内容,共20题,总分为80。总分>60为满意,40~60为基本满意,总分<40为不满意[3]。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例数/总例数×100%

情绪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主要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术前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其中HAMA量表共14题,每题0~4分,HAMD量表共17题,每题0~4分,各量表总分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均呈正比例关系[4]。

1. 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各观察指标经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情况为计量资料,后用[n(%)]表示,行χ2检验;护理前后情绪质量评分变化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若组间对比结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比

實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情绪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介入手术作为目前临床中对于周围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一项主要治疗措施,其可通过微创治疗手段在影像学技术辅助下对患者周围血管病变进行诊疗,具有治疗损伤小,临床疗效好的特点,使其在临床中已经具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5]。

经分析对比本次研究结果: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及情绪质量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就有以下优势:①术前心理护理、手术知识教育及各类基础术前准备措施的细化完善,可帮助患者通过对手术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了解,有效认知手术操作步骤及安全性,并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改善自身术前因手术而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风险,从心理及生理层面帮助患者做好施术准备,积极接受治疗,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②术中在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基础上,对患者体感变化进行询问,对于进一步判断术中不良反应迹象具有积极意义,并通过与患者术中的有效沟通,进一步提升心理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术中安全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发生概率。③术后则可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预后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监测,进一步提升术后安全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故极具临床护理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海亮.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7):136-137.

[2]王微微.老年周围血管疾病85例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84-185.

[3]李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后患者周围血管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2):2301-2302.

[4]王惠娟,张伟强.老年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8):88-89.

[5]赵晴, 李海平.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8):1235-12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