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吴海勇
毛泽东投考长沙途经湘潭行迹辨正
●吴海勇
本文以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相关段落为剖析对象,搜集文本资料,进行对比溯源,去伪存真,还原毛泽东1911年湘潭之行的历史本来面目,解决了毛泽东投考长沙时间、顺道投考湘潭与否、赴长沙同行者、误传来源等问题。
毛泽东;投考;湘潭;辨正
1911年元宵节后,18岁的毛泽东负笈离乡,途经湘潭,前往长沙投考求学。对于毛泽东的这段经历,相关著述多语焉不详。更有甚者,一些著述对毛泽东投考出发时间、途经湘潭行止、投考同行者多有曲解误传,以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为典型。该书叙述毛泽东投考湘乡驻省中学(在长沙)前,与萧三同行,先到湘潭报考某高小,因超龄未成,被迫前往长沙。对此,该书译者附注已经指谬。[1]但对于特里尔致误之由,以及毛泽东投考时间、是否有同行者、行经湘潭的目的等,未作详论,故有借助史料还原历史的必要。
有关毛泽东投考长沙途经湘潭之行,特里尔《毛泽东传》第二章“为何求知”如此叙述:“1911年9月,毛泽东挑着行李离开了湘乡。爱弥·萧自己也对东山有些不满,和泽东一起离开了。他们步行到湘潭,毛泽东在那里想申请进一所高小读书,因为年龄太大、个头太高而被拒绝了。”“萧和毛泽东挤进从湘潭开往省会长沙的小轮船的三等舱……”[2]
所谓爱弥·萧即萧三(萧子暲),毛泽东1910年下半年就读东山高小时和他就是同学。20世纪40年代,萧三写了一系列有关毛泽东生平的专题文章,1949年修订出版,题为《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1954年再次修订出版,题为《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萧三回忆道:“毛泽东同志在东山学校只住了一年。他开始想到更远更大的地方——长沙去,他还是‘走湘乡路线’,请东山的一个教员介绍他到长沙省城里一个为湘乡人办的中学去投考。他由家里步行到了湘潭县城(在这里曾经去考一个高等小学,那学校的校长说,他太高了,不收),然后挤在湘江小火轮的统舱(即三等舱)里去到长沙。”[3]并未说到自己与毛泽东同行,而其中包含的两个基本要素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毛泽东在东山高小待了一年,这或许就是毛泽东1911年秋投考长沙的依据出处;另一是毛泽东确曾在湘潭县城报考过一个高等小学,但因身高(实即年龄问题)未被接受。这一点尤须辨正。
据毛泽东自述,他是在就读东山高小的那年冬获得学校老师推荐,决意投考长沙的。[4]如果这冬天不是1911年,那么只可能是1910年底或1911年初(按农历,仍可作岁末冬季)。因此,毛泽东就读东山高小“一年”之说,若非萧三的误记,就是其所说的时间不过是取其约数。缘此,所谓1911年秋投考长沙说,不足为论。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正确理解萧三有关毛泽东报考湘潭的叙述。在萧文中,毛泽东报考湘潭的文字置于括号之中,实际上是用来补充说明毛泽东与湘潭的一段往事。如果没有那个括号内的文字,萧三那句话意义直白醒豁,即:毛由韶山冲步行至湘潭县城,在那里搭乘小火轮去往长沙。也就是说,毛泽东途经湘潭的目的是为了借助那里的现代交通工具,以顺畅前往长沙。加以括号说明,则似可两读:第一,毛泽东报考湘潭县城的高小,是其投考长沙的一个插曲;第二,毛泽东报考湘潭某高小早在以前,萧三此处不过是借以说明毛泽东这已不是第一次来到湘潭了。
显然,特里尔对此采信了第一种解读。这不仅是因为个人的文字理解能力,还可能是受其他著述影响的缘故。萧三之兄萧子升(萧瑜,一作肖瑜)在20世纪50年代旅居美国时曾写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原名《毛泽东和我曾经是乞丐》),有这样的叙述:“1911年暑假过后,毛泽东到了长沙。”[5]文中虽然时间有误,但叙事简洁,尚无大错。该书英文版所附美国学者诺思的注释,却对史实作了重大扭曲,极可能对特里尔产生更大的误导:“根据埃米·萧的回忆,毛泽东在东山小学住了一年之后,开始想出游……毛泽东从他的一个老师那里得到了一封介绍信。于是他同埃米·萧一起到湘潭初中去,但是由于毛泽东的身高问题,他被拒绝了。二人乘湘江航行的三等轮船到了长沙。”[6]既然诺思明言这是根据萧三的回忆,那么可以判定此注释便是毛泽东投考长沙途经湘潭另行报考说的始作俑者,因为萧三文章实际上并未明言自己是同行者,至于毛泽东是否中途另行报考更有两种理解的可能。
那么,究竟哪一种理解更接近事实?笔者否定特里尔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史料依据:
1.毛泽东本人并未提及他投考长沙过程中另有报考。1936年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后,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记录毛泽东亲口所谈:“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离我家一百二十里……那时我非常想到那里去,进一所专为湘乡人办的中学。那年冬天,我请我的一位高小教员介绍我去,他同意了。我步行到长沙去,极其兴奋,一面又担心不让我入学,我几乎不敢希望真能进这所有名的学堂。”[7]此外,《毛泽东自传》、《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所记大同小异,文字的差别不过是因为译者不同。相关文献均可证明毛泽东投考长沙途中并未在湘潭报考。
2.毛泽东报考湘潭另有其事,同考者证实此当在1910年秋。毛泽东报考湘潭的高小是在1910年秋。那年秋,毛父将长子毛泽东托付给湘潭的族堂兄弟槐林公,让毛泽东到其开设的“宽裕”枯粮行学生意。毛泽东借助众亲友之力说服父亲让自己去读书,在获得同意后,毛泽东先是同世交兄弟郭梓材一起步行到湘潭县城投考昭潭高小学堂。郭梓材考取了,而毛泽东因超龄两岁未被录取,转而投考设在湘乡的东山高小。郭梓材《我对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一文对此交待得相当清楚。[8]以郭梓材的见证,佐之以毛泽东就读东山高小的时间,毛泽东报考湘潭的高小当在1910年秋。
3.毛泽东在就读东山高小后再度报考湘潭高小,于情理不合。毛泽东在赴长沙途中有无二次报考湘潭高小的可能呢?揆之情理,这一可能近乎为零——一者,毛泽东以前已因超龄问题在此碰过壁;再者,毛泽东既不满足于东山高小的教学,又岂愿进另一个地方的高小学习?或许美国学者诺思也觉出此于情理不合,故而将毛泽东投考湘潭的高小改为湘潭初中,但这又与其所依据的萧三文本发生冲突。妄改史料,使其远离了事实真相。
4.毛泽东赴长沙投考的同行者另有其人,亦未提及毛泽东中途投考。事实上,萧三并非毛泽东投考长沙的同行者。毛泽东独往湘潭,在县城巧遇东山高小的两位同学毛森品、毛钦明兄弟,并一同赴长沙投考。毛森品是毛泽东在东山高小的同班同学,毛钦明是毛森品的同胞兄弟,又系毛泽东表兄文运昌的同班同学,同在东山高小自然相熟。毛氏兄弟也是去长沙求学的,于是三人结伴而行,一同挤上了开往长沙的湘江小火轮。因为手头拮据,他们坐的都是三等舱,也就是统舱。[9]如果毛泽东在中转站湘潭报考了高小,那么在赴长沙途中不会不聊到此事,毕竟当时不过十七八岁的年龄,不可能心机过深,况且此事原本也不足遮掩。毛氏兄弟没有提及,正表明毛泽东没在湘潭投考,恰如毛氏兄弟没有提及萧三,萧三其实并未同行一样。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毛泽东1911年初赴长沙投考湘乡驻省中学的途中,并未在湘潭另行报考学校。二是萧三虽不是毛泽东取道湘潭赴长沙投考的同行者,但其有关毛泽东那段经历的记述并无错误,只是行文存有产生歧义的可能。三是诺思误读了萧三的那句补充说明,导致毛泽东投考长沙途经湘潭另行报考说的出笼,并由此衍生出萧三与毛泽东同行赴考的史事虚构。
[1][2](美)罗斯·特里尔著.胡为雄,郑玉臣译.毛泽东传(最新版全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9.91.
[3]萧三.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A].刘统.早年毛泽东[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57.
[4][7](美)埃德加·斯诺.斯诺文集(第二卷)[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18-122.
[5][6]肖瑜著.陈重,张雯,金翊,梁燕编译.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14-15.193-194.
[8]郭梓材口述.郭亮宏记录.我对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回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湘潭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湘潭文史资料(第一辑)[C],湘潭:湘潭地区印刷厂,1983.7.
[9]罗绍志.毛泽东与他在“新学堂”的旧交毛钦明、毛森品[A].中共湘潭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毛泽东与湘潭[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A75
A
1009-928X(2010)03-0006-02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晏蔚青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