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刘铭 孙良智 涂必红 姜言舟 付连冲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并且比较解剖学与超声及CT引导下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效果与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接受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的70例患者,整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方法差异分为三组,解剖组21例,超声组25例,CT组24例,规范治疗后,对比不同方法下注射后成功率、关节内液体分布、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解剖组注射后成功率对比CT组及超声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组与超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解剖组相比,CT组及超声组的弥散分布均匀及关节腔容积变化、液体潴留,肿胀明显发生率均较高,同时超声组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组活动范围对比超声组及CT组均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组与超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方案的选择,超声引导及CT的穿刺注射治疗效果较佳,更有利于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可靠性、有效性均较高,但是考虑到治疗花费,超声引导是最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肩关节穿刺注射;解剖定位;超声引导;CT引导;肩关节活动范围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3-0041-03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加上当前生活工作压力大,肩关节疾病在多年龄段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作为临床多见病,多见关节炎,其次骨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经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仅显示骨量减少[1]。临床主要采用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肩关节疾病,但相较于其他关节腔内注射,肩关节因解剖学特殊,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具有较高的难度[2]。由于当前关于注射治疗的方式较多,并且不同方式的效果存在争议,本文就对常见的三种注射方式进行讨论,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接受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的70例患者,整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方法差异分为三组。解剖组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46±6.28)岁。超声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5.15±6.37)岁。CT组中男9例,女15例;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5.84±6.59)岁。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及男女比例资料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自愿接受,医院伦理会知悉并通过本次研究开展,对研究工作进行监督。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肩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明显;②经X线片显示肩关节正侧位正常;③患侧肩关节疼痛。
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者;②创伤骨折者;③肩袖损伤、撞击综合征、颈椎病引起的肩部疼痛,神经官能症等非肩关节滑膜、关节囊疾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1.3.1 注射液体选用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57)用量为10mg/1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生产企业: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839l)用量为0.2g/5mL,同时需要使用生理盐水配成10mL悬浊液。
1.3.2 解剖组注射
选用前路解剖定位方式,选取三角形中央定位(肱骨头、肩峰前外侧缘、喙突),规范进针向后方穿刺,感受针尖,如果触及骨骼或者在注射的时候出现明显的阻力则需要重新开始。注射液满足注射目标之后,对肩胛下肌纵轴位置进行B超扫描,确保进入关节腔,保存影像资料。
1.3.2 超聲引导注射
采用便携式彩超(生产企业:飞利浦公司,型号CX50),首先将B超探头放置在冈下肌腱出,使用腰椎穿刺针斜向穿刺关节腔中,若果超声监控穿刺针进入到了关节腔内2mm后则注入注射液,保存影像资料。
1.3.2 CT注射
采用16排螺旋CT(生产企业:美国GE公司),经CT增强扫描定位,确定进针点及穿刺层面,从肩关节前方向关节间隙前部穿刺,穿刺针位置经再次扫描确定,将注射液注入,保存影像资料。
1.4 观察指标
①注射成功率;②液体分布情况;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肩关节内旋、前屈、外旋、后伸、内收、外展的活动角度。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3.0,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肩关节活动范围
在进行不同注射方式治疗两周之后,对三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分析,对比多个动作中组间患者的活动范围表现,指标包括内旋、前屈、外旋、后伸、内收、外展六个动作,组间得出解剖组活动范围对比超声组及CT组均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组与超声组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注射成功率
与解剖组相比,CT组及超声组注射后成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及超声组注射后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解剖组成功率为14例(66.67%)、CT组为23例(95.83%)、超声组为24例(96.00%)。
2.3 关节内液体分布
与解剖组相比,CT组及超声组的弥散分布均匀及关节腔容积变化、液体潴留,肿胀明显发生率均较高,且超声组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弥散分布均匀中解剖组6例(28.57%)、CT组为18例(75.00%)超声组为25例(100.0%);关节腔容积变化、液体潴留,肿胀明显中解剖组为8例(38.10%)、CT组为17例(70.83%)、超声组为25例(100.0%)。
3 讨论
在穿刺注射治疗肩部疾病的方法当中,最常见的三种方式为解剖注射、超声引导穿刺、CT引导穿刺三种方式,其中前路解剖穿此次方法对于骨性标志的注重性相比于其他两种方式较高,从前放入炉更为简单,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该方法可能面临失败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因为负重、肥胖等导致骨性标志变异,该方法往往很难操作成功[3]。而超声引导穿刺则主要是利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进行引导,在影像学观察下进行穿刺,该方案操作简单,并且不需要对比机,达到关节腔更加容易,操作者能够实时观察到药物的注入情况[4]。而CT引导定位穿刺注射,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可清晰显示进针位置,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该方法具有一定的进针盲目性,因无法实时监控操作过程,需进行多次CT扫描,以确定并调整进针位置,且操作灵活度不高,需固定体位,加上价格对比前两者更高,患者接受度不高[5]。
在本研究中,经过三种不同方法的分组治疗,我们发现在注射成功率、液体分布以及治疗效果即患者关节活动度表现来看,超声和CT的表现都要优于解剖法(P<0.05),而在实际表现上来看超声影像学与CT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超声综合表现明显更好(P>0.05)。
综上所述,针对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方案的选择,超声引导及CT的穿刺注射治疗效果较佳,更有利于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可靠性、有效性均较高,但是考虑到治疗花费,超声引导是最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獻
[1]李中正,杨荣,王玉聪,等.解剖定位与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穿刺注射治疗的效果比较[J].浙江医学,2016,38(38):1605-1605.
[2]李翠蓉,张丽花,李清国,等.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2):70-72.
[3]成雪晴,卢漫,张振奇,等.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注射联合扩张治疗冻结肩[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2(26):898.
[4]隋 鹏,褚凯,刘鹏飞.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药与传统肩周痛点注药治疗老年顽固性肩周炎的疗效对比[J].颈腰痛杂志,2019,40(2):284-285.
[5]郭璇妍,卢漫,贺凡丁,等.超声引导下关节腔注射联合关节囊扩张治疗冻结肩[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7):1081-10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