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单发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5-13

韦翠银

摘  要:目的  探讨单发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单发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收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发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3-0055-03

子宫肌瘤是指患者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子宫纤维瘤,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多、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子宫肌瘤会逐渐增大,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殖器官功能,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此,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需及时诊断并治疗[1]。临床主要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但常规手术路径手术下,患者出血量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腹腔镜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治疗效果显著[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腹腔镜入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单发子宫肌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2.38±4.62)岁;子宫肌瘤直径1.4~7.6cm,子宫肌瘤平均直径(4.69±1.25)cm。观察组38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3.03±4.51)岁;子宫肌瘤直径1.2~7.5cm,子宫肌瘤平均直径(4.48±1.27)cm。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子宫肌瘤直径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内容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B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且均为单发子宫肌瘤;②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心肝肾脏等器官组织疾病情况;②患者有手术禁忌或出现凝血功能障碍;③患者在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检查,并在B超检查下确定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患者对应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子宫剔除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

对照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以腹壁为手术路径,逐层切开,若子宫肌瘤直径较小,做纵向切口,向外侧牵拉,充分暴露肌瘤病灶,采用组织钳控制并夹住肌瘤,向外牵拉,进行钝性分离,针对肌瘤周围血管粘连情况,不能强行分离,避免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大,需采用血管钳夹断止血。若子宫肌瘤直径较大,做横向切口,注意保护输卵管,避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

观察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由脐孔部上缘建立做1cm切口,建立气腹并维持压力为10~12mmHg,并置腹腔镜观察患者子宫肌瘤情况以及周围腹腔组织。于患者左右骼前上棘分别做2cm切口,为手术操作孔,在子宫肌瘤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切开肌瘤至假包膜,分离瘤体,采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后,采用可吸收线进行切口缝合。

1.4  疗效标准

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①术中出血量,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情况。②术后指标情况,主要从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三个方面分析。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发热、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热+肠粘连)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出血量、术后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并发症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時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显示,子宫肌瘤发病原因主要与女性患者机体雌激素、生长激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临床发病率越高。近几年来,子宫肌瘤患者呈年轻化发展,而女性对生殖功能的需求也越来高,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子宫肌瘤根治术,根据患者病灶位置进行剔除,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生殖功能,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应用范围较广[3]。

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路径主要分为两种方式:①经腹入路是指由腹部入路,进行肿瘤切除治疗,具有手术视野明显,手术难度低的优点,但手术创口大,术后感染、肠粘连发生率高,同时,患者子宫肌瘤之间较大情况下,容易损伤患者输卵管,造成术后生殖功能损害,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4]。②腹腔镜入路是由患者腹腔组织建立操作孔,进行子宫肌瘤分离切除治疗,能够有效缩小手术治疗创口,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腹腔镜手术中对子宫肌理注射垂体后叶素,能够促进子宫节律性收缩,起到止血作用。但同时由于垂体后叶素作用效果较强,手术中需控住药物注射量,避免发生血压升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腹腔镜入路方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安全性高,应用价值高。分析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示,患者术后容易引发肠粘连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多为子宫肌瘤剔除后,子宫上有明显瘢痕,针对子宫肌瘤直径较大患者,剔除后子宫恢复时间较长,且易发生肠粘连并发症情况。同时,患者术后子宫壁薄弱,短时间内不宜怀孕,子宫破裂风险较高[5]。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鲍梦欣,刘侃,蔡力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20,26(16):161-162.

[2]刘晶晶.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单发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84-85.

[3]孟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2):235-236.

[4]沐莉莉.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85-86.

[5]都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52-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