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余洋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利湿汤治疗下肢阳证疮疡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具体应用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下肢阳证疮疡患者76例,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同时应用解毒利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利湿汤治疗下肢阳证疮疡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能快速缓解患者相关症状,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副反应。
关键词:解毒利湿汤;下肢;阳证疮疡;丹毒;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6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15-02
疮疡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提包感染性疾病,其中以阳证疮疡居多。阳证疮疡起病急、发病快、病情易变化。部分严重阳证疮疡患者可形成疔疮走黄或筋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西医治疗阳证疮疡主要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在较短期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后病情容易复发,迁延难愈。同时,抗菌药物的过量应用也会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不符合当下对抗菌给药物应用的管理思想。同时长期应用西药也会对患者肝肾功能、肠道功能等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中医治疗杨证疮疡有着其独特的见解,且具有较长时间的诊治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且中医治疗相对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更为安全[2]。所以中医治疗阳证疮疡在当下临床上应用较广。本研究将探讨分析解毒利湿汤治疗阳证疮疡的临床疗效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下肢阳证疮疡患者7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排列的奇偶数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2~78岁,平均(47.29±10.18)岁;病程1~6d,平均(2.84±0.98)d。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4~80岁,平均(46.14±10.52)岁;病程1~8d,平均(2.91±1.1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阳证疮疡(丹毒)的诊断标准。已排除1周内应用其他治疗方案、对本研究相关药物有应用禁忌、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50%硫酸镁(生产厂家:河北邢台冶金镁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031)纱布湿敷,湿敷范围超出患处2~3cm,30min/次,2次/d。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生产厂家:国药集团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837)1.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成都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19)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入中药解毒利湿汤治疗。解毒利湿汤方组包括金银花15g,马鞭草15g,紫花地丁15g,生苡仁15g、萆薢12g、泽泻10g、黄柏6g、牡丹皮10g、赤茯苓10g、川牛膝10g、车前子10g、滑石10g。以上药物分别加水500mL煎得药液200mL 3次,将3次所煎药液混合后分早中晚3次服用,1剂/d,连续治疗1周。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应用其他治疗方案,其他症状必须用药治疗时,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1.4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分别对患肢局部疼痛、肿胀、皮温、肿势、颜色为主症,根据症状缓急分别评为0分(无症状)、1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3分(重度症状);以全身性发热、乏力、头身痛、口干苦、尿赤黄、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痛为次症,有症状计1分,无症状计0分。各项评分之和为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总体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评分。
1个疗程治疗完毕后中医证候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80%以上,相关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显效;1个疗程后中医证候评分相比治疗前降低50%~79%,相关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为有效;1个疗程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不足50%或相关临床症状均未见有明显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患者所占比率与有效患者所占比率之和。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n(%)]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疗效情况
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患者显效比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传统医学中对于阳证疮疡有着其独特的见解,阳证疮疡病因病机主要为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度蕴藏与肌肤表面,毒邪入侵机体,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进而导致肉腐成脓。同时下肢阳证疮疡病机除热毒、火毒等邪入侵外,也与湿邪相关。在明代高锦廷所著《疡科心得集》中记载:“疮阳在下部,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也”[3]。热为阳邪,易生风动血,从而引发疮疡。湿为阴邪,其性粘滞,趋下,易袭阴位。湿与热兼夹为患,或郁久生热,侵袭皮肤,使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发为下肢臁疮、丹毒、湿疮等症[4]。所以治疗下肢阳证疮疡,应该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要方向。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解毒利湿汤治疗下肢阳证疮疡。方中金银花芳香透散,助于消痈散疖,是治疗阳证痈疮之要药[5]。紫花地丁辛凉散肿,长于退热,宜治紅肿焮发之外疡。金银花与紫地丁合用为治疗下肢阳证疮疡的君药。萆薢利湿祛浊;苡仁利水渗湿,也有清热排毒效果;泽泻、黄柏归肾、膀胱经,渗湿泄热、利水、清热燥湿;赤茯苓健脾利湿,培土固本。以上五味药为臣药,以改善疮疡肿胀症状。另加丹皮可清热凉血、活血消痈;川牛膝、马鞭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利湿;滑石利湿消肿,引药下行。纵观全方,主要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可有效改善下肢阳证疮疡诸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均具有较大差异,且观察组数据相对更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加入中药解毒利湿汤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中药解毒利湿汤治疗下肢阳证疮疡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同时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永卫.中医内消外敷疗法治疗急性阳证疮疡的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89,191.
[2]徐玲.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阳证疮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4):37-38.
[3]范洪桥,刘丽芳,周亮.基于玄府气液学说的阳和通玄法在阴证疮疡中的应用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5):1168-1169.
[4]蔡定军,万斌.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阳证疮疡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4):151-153.
[5]颉龙飞,徐竞一,付姝菲.《临证指南医案》疮疡辨治特色浅析[J].江苏中医药,2019,51(1):79-8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