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苏茜
1985年,北京一份杂志在介绍香港人的富足生活时,曾特地拿水果举例—— “香港人日吃水果百万公斤”。此时,正值中国开始大规模种植商品水果的初期,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将全国水果平均分配给所有人,每人每年只有寥寥数斤水果可以吃。
日吃水果百万公斤,成为了中国人“水果温饱梦”。
事实上,人们并没有为过上水果富足的生活等待太久。经过连续数年的水果种植行业发展,八年后,中国的水果年产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自那时开始,中国居民开始习惯了餐后吃水果的富足生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 年)》预测,2020 年中国水果人均消费量将达到 60kg。然而,从产量上看,中国人进入“水果自由”时代仍有距离。如果拿产量的数据询问网友,或许他们会在动辄数十元一斤的水果面前产生怀疑。
要想实现“水果自由”,除了靠产量,还要靠更有效率的市场调节机制。
近期,荔枝上市引起了不少媒体关注报道。价格方面,当前荔枝在各超市及水果店的均价在30元以上,较去年翻倍,此前更是以60元每斤的价格登上微博热搜。除荔枝外,樱桃、苹果、油桃、梨、芒果等均大幅提价,15元/斤以下的水果已寥寥无几。
拼多多也公布了一份有意思的数据,在水果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该平台上一款种树免费领水果的“多多果园”游戏流量突然暴涨,日活跃用户单季涨超1100万。在微博上,不少人开玩笑称“买不起水果自己种”。 继“车厘子自由”“荔枝自由”之后,这次登上热搜的不再是某个品种,而是“水果自由”。
与此同时,觉得水果价格偏高的不仅是消费者,部分水果贸易商也有批发价格太高、水果不好卖的苦恼。水果价格的高涨,也影响到了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上水果概念股及苹果期货、红枣期货亦大涨,部分概念股甚至短暂出现涨停现象。
事实上,以水果为代表的农产品经常呈现周期性的异常波动,这轮水果上涨也并非第一次。2010年,由于天气异常,西南干旱、北方倒春寒影响农产品收成,包括大蒜、绿豆、生姜在内的农产品迎来了一次集体涨价。在最高峰时,大蒜曾经涨价超过了100倍——这便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史上著名的“蒜你狠”事件。比起大蒜,水果的价格虽然很少出现“疯涨100倍”的夸张案例,但同样经常出现异常涨价。
2015年,四川等地种植的柑橘价格突然出现上涨,普通的柑橘最高收购价达到了20元一斤。在上海,因为柑橘价格上涨太快,有媒体探访发现,水果店刚摆上架的柑橘,转眼就会被市民抢购一空。
可以顺利把地里的小黄姜通过拼多多平台快速卖到全国各地,云南蒙自市冷泉镇的老乡乐开了花。蒙自小黄姜、蒙自石榴、丘北雪莲果、漾濞核桃等云南农产品,都在拼多多上大卖。
为何会出现水果价格暴涨现象?
一位生鲜从业者分析表示,影响水果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供给变化、需求变化和中间流通环节成本三方面。
需求市场的变化,往往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去年突然被商家热炒的车厘子、再早之前被热炒的牛油果等“贵族水果”,这些水果因为“概念营销”而进入公众视野,短期内需求的爆发会抬高水果价格。
而对于中国水果市场,除了季节性的供给变化、需求变化两个因素之外,还多了一个“中间环节”的变量。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系系主任、著名农业专家倪国华表示,“传统产业链中,农产品需经由农民—小商贩—产地批发市场—小商贩—销地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消费者等6-8个环节,由于仓储、物流以及高强度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每个环节的成本增加在30%以上。
如果按照6个环节来计算,在田间收购价每斤2块钱的梨子,等到了消费者手中,成本已经上涨到了10元左右,再加上零售店的包装销售成本,价格会至少涨到每斤15元以上。
类似的现象,也体现在咖啡市场中。4月21日,拼多多在云南建立了旨在帮助农产品实现“产地直发”的“多多农园”。但当工作人员找到中国咖啡的主要产区云南保山时,却发现当都市白领们以超过美国的价格享受咖啡时,咖啡原产地的咖农们却仍旧在微薄的利润之中挣扎。
据金融数据研究服务平台 JingData 数据显示,上游种植环节生豆价值贡献约 17.1 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为 83 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增至高达 1567 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 1%,6% 和 93%。
而认识这些过度的中间环节对水果价格的影响,或许才是解读中国水果市场周期性波动的一把钥匙。
尽管今天的荔枝已经卖出60元一斤的高价,但就在一年前,2018年6月,曾有媒体报道,广東果农的新鲜荔枝大量滞销,只能全部送去喂羊。
在山东潍坊的苹果产区,一位水果零售商表示,涨价是因为进不到货,“假如不是有比较硬的关系,一些批发市场根本就不把苹果卖给你”;一名果农坦言,自己的苹果目前全部存储在冷库中,暂时没有对外销售。没有对外销售的原因,是“已经多少年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行情了,都想再等等看看”。
对此,一位生鲜行业从业者表示,“农民看到价格涨了,就囤货准备卖更多,结果价格越来越高,偏离了实际市场价值,等到消费者不买了,价格又会暴跌”。他表示,目前水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农民惜售、居民惜购”现象——卖家为了撑住高价而大规模囤货,而买家却因为价格超出可承受范围而放弃购买。这是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老大难问题,会造成市场上价格的猛烈波动,一时暴涨,一时暴跌,“最后消费者和果农都是这种价格剧烈波动的受害者”。
从大山里产地直发的扶贫脐橙。拼多多利用自身商业模式的优势“造节扶贫”,上线“多多扶贫-脐橙丰收节”,每天推出5万单9块9包邮10只装优质脐橙,三天至少卖出150万只,全部收购自湖北秭归、重庆奉节和赣南寻乌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户。目前,正在深度整合公司扶贫基金、技术研发、营销资源等资源,加速产地品牌化进程。
“大平台+大国企”,拼多多联合邮政企业创造了农产品高速上行的“渭南模式”。目前,渭南邮政平均发货时长比同行短17.78小时,签收时间比同行快15.75小时,到货时长比同行快29.22小时。消费者通过渭南邮政在拼多多上的店铺凌晨下单,渭南邮政就可以连夜打单,装好货后凌晨发车。186个邮政网点遍布乡镇,让渭南邮政总能最先知道当地农民的难处,天然有收货的信息和组织优势。
2018年12月9日,上海虹霞小区内的花园内,百名居民在雨中排成一条长龙,领取刚到货的秭归脐橙。拼多多上,4亿多活跃买家通过拼单、游戏等各种方式归集需求,平台则通过分布式智能高效匹配供需信息流。
拼多多平台的工作人员对农产品的“暴涨暴跌”也深有体会。
2018年4月,中国知名大蒜生产基地河南中牟县的农民突然发现,由于本地市场短期内出现了供大于求,往年能卖两三元一斤的大蒜,如今在批发市场的收货价只有一块钱。
为此,拼多多协同平台商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该县 523 户贫困户的 3500 亩大蒜,这些大蒜直接从田间地头发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意外的是,由于减少了多个流通环节,这批大蒜到消费者手中仅为 1.92 元/斤,相当于超市价格的三分之一,同时还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超过 100 万元。
一位参与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反思称,“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供需远不像市场波动所反映的那样剧烈,问题只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缺乏直接对接的渠道”。
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按照此前国外媒体对中国城市家庭的一次调查,中国人会拿出平均收入的10%左右用于水果消费。这意味着,普通中国人平均每年在水果上的预算仅有两千多元。而当大量的预算被花费在中间环节之上,普通消费者很难承受水果暴涨,普通果农也很难承受暴跌的压力。
事实上,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一直是中国农业面临的难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 正式启动了“农改超”步伐; 五年后,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这种被称为“农超对接”的新模式,实质上就是为了消除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让农产品生产者与零售消费者进行直接对接。只有让生产者直接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对接,水果的真实价值才能凸显,农户才能根据真实需求进行产业升级。
2018年12月9日,上海下起了雨,但在虹霞小区,却有上百名居民打着伞在小区门口排队。他们在拼多多上预定的秭归脐橙刚刚到货。虹霞小区的居民,通过提前拼团下单的方式,直接承包了一整个果园。而通过拼团购的方式下单购买的秭归脐橙,价格为9.9元10个,为市场价的三分之一。
上述案例是拼多多拼团模式的互联网解法。当几个人在拼多多看到一种新品水果,并通过拼团聚在一起,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千里之外的果农发出订单。之后,果农不仅可以直接发货,还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生产和供给。
据拼多多介绍,其平台发布的水果均价比市场低一半以上,这些低价水果不仅包括吐鲁番哈密瓜、沃柑、四川丑橘、荔枝等常见水果,还有车厘子、榴莲等传统“贵族水果”。
以近期拼多多首頁的“美好生活万人团”主推的海南“妃子笑”荔枝为例,3斤袋装价为39.9元包邮,平均每斤13.3元,价格不到超市的一半,甚至还略低于去年正常时期的每斤15元的价格。
为保证水果价格的长期稳定,近期拼多多宣布将通过提供大规模倾斜补贴等措施,平抑非正常水果市价的波动。
这一由拼多多首倡的“产地直发”模式,通过拼单购买的方式将消费者需求聚集,这些需求再通过拼多多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迅速实现供需匹配,继而快速消化当季农产品,帮助“小农户”直连拼多多的四亿消费者。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这一模式相当于把交易大厅直接建在了农民地头,城市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田间直接向农民们预订水果,“果农们知道该摘多少,消费者也不会担心被骗,明码标价,自由买卖”。
通过聚集需求反馈给生产者,再通过产地直发模式将农田与消费者连接起来,互联网平台介入农业生产领域带来的改变,或许远比想象中更大。
去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拼多多可能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水果销售平台。据此前一份拼多多扶贫助农报告显示,2018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
2019年4 月,在拼多多宣布“多多农园”首站落户云南保山后,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曾表示,多多农园瞄准了农业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留存等核心问题,该模式若成功,将推动很多农村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伟大变革。
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人已经跨越了“水果温饱”的阶段,但水果市场的价格起伏说明产量提高只完成了基本需求的满足,要真正让中国人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普惠红利,还需要市场流通体系的更多变革。
当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或许利用平台资源深入产业腹地,改造供应链,矫正市场体系,才是互联网的下一阶段使命。正如拼多多所说,要做“腿上有泥、身上有土”的新电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