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徐文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百姓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中共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党委以上海市委组织部开展的“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要求为契机,以“民情工程”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目标,不断探索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新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取得了新突破。
一、“民情工程”的实施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理念创新在具体实践中的成功尝试
1、成绩与困惑交织的现状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挑战
车墩镇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东部,面积4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673人,外来人口近10万人,有16个行政村,261个村民小组,3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008年全镇GDP,总值较2002年增长了331.55%,财政收入20017.4万元,较2002年增长了173.93%。近年来,随着松江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老百姓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也在不断增长。2008年车墩镇全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83元,较2002年增长了99.4%。应该说,车墩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改革开放为主战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但是,近年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少数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当“走读生”;一些年轻村官工作经验不足,当“实习生”;一些干部缺乏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当“旁观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随着经济的发展,车墩镇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较快,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度;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户分离现象日渐增多,干部与群众沟通联系日益减少;一些村民对征地收益的分配比例不甚满意,有群众对拆除违章建筑工作的不尽理解……诸多矛盾的交织渐渐衍生为对干部的责怨,对政府的不信任,对党委部署工作的不配合。反过来,基层干部也有很多苦衷,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在一次次的风口浪尖中经受着严峻考验。
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称道?为什么为群众办好事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在哪里?车墩镇党委和政府围绕着这些问题,努力寻觅破解难题的招数。
2、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索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根据上海市委、松江区委“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的要求,2008年初,车墩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启动了内容为“走进农户、服务村民、致富百姓、凝聚人心、和谐一方”的“民情工程”建设,通过“查民情、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的活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搭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车墩镇的“民情工程”对象是“民”,核心是“情”。从老年人的理发券发放,到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关心;从大病互助基金的建立,到水管破裂的抢修;从扶贫帮困,到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从有情“拆违”,到无私奉献……点滴的琐事折射出以深情换真情的真诚,凸显了以党心聚民心的理念。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变了,早出晚归奔忙在田间地头;工作方式变了,建立起“两簿一表一分账”制度,即:民情日记簿,民情恳谈记录簿,民情调查表和民情台账,对社情民意的把握更及时准确。这一切带来的变化是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怨气、误解减少了,满意度、支持率上升了。
3、“民情工程”中蕴含着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理念创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车墩镇党委通过创新党建工作目标、创新思想理念、内容形式和管理机制,促进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作用的发挥越来越突出,服务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理念的先进是本质的先进,观念的落后是根本的落后。车墩镇党委坚持理念创新,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前瞻性,通过开展“民情工程”,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去谋划、去定位,做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合拍共振、同频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更清晰。“民情工程”的开展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被摆上了重要位置,区委、镇委自觉抓、经常抓、扎实抓,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各级党委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其次是工作措施更扎实。“民情工程”作为符合工作要求、切合党员需要的形式和载体,创新了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围绕党建工作目标,镇党委制定了考核机制、激励措施,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第三是工作效果更明显。“民情工程”不是凭借典型形象的树立、精彩华美的材料或华而不实的汇报“论成效”,而是以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党员群众的满意率为标准。
二、“民情工程”的推进是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价值标准的执政“考试”
执政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好比一次严格的考试。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环境、执政资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的价值观不可变,车墩镇实施的“民情工程”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探索实践中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
1、“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是“民情工程”的核心
毛泽东同志曾说:“要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确,人民的拥护、支持和追随,是因为得到了物质生活的改善。车墩镇实施固本强基的“民情工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清理垃圾整治环境卫生,修缮危桥改善交通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统计,车墩镇居民的年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6210元上升到2008年的12383元,大大高于同期的松江区增幅水平。
锦上添花不忘雪中送炭。当前在农村中,还存在少数生活困难者,他们有的因为年迈无助而进了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