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亚地区形势与“一带一路”合作

时间:2024-04-24

丁晓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所长)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2017年,中亚各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政局总体稳定,安全方面没有发生大规模暴恐事件。中国与中亚国家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取得进展。同时,应注意“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面临的风险挑战,加以防范。

一、中亚地区形势。第一,各国经济缓慢回升,内外发展环境趋好。2017年中亚各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以哈萨克斯坦为例,2016年哈GDP增幅仅为1%,2017年1~9月为4.3%,回升态势明显。各国汇率保持稳定,外贸额大幅上升。1~9月,哈、乌外贸额分别增长25.7%和16.7%。中亚国家经济回升主要利益于外部环境的好转,一是中亚国家与中俄的合作带动地区经济。1~9月,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同比增长19%。2017年上半年,乌、吉、塔劳工从俄罗斯侨汇收入分别增长24.7%、17.7%和16%。二是国际油价上涨增加了中亚国家的出口收入。据国际组织的预测,2018年,中亚国家仍将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各国经济结构转型是任重道远。

第二,各国政局总体保持稳定。2017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启动宪法改革,将总统的部分权力向议会与政府移交,旨在建立相对均衡的权力架构,确保未来权力交接的稳定。4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发表“社会意识现代化”一文,号召哈民众“转变思想,与时俱进”。10月底,哈启动哈语拉丁化改革工作。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了《2017-2021年五大优先领域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米尔济约耶夫总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行政司法改革、汇率改革等等,国家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得到了民众的支持。10月中旬,吉尔吉斯斯坦举行总统大选,社民党候选人热恩别科夫以54.5%的得票率首轮胜出。本次选举过程平稳,未出现大规模舞弊现象,选后政局稳定,吉首次实现平稳权力交接,摆脱了“逢选必乱”的怪圈,对吉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中亚国家间互动明显增强。米尔济约耶夫任乌总统后,将发展与中亚邻国关系置于首要位置,频繁出访中亚邻国,带动了整个中亚地区的内部互动。2017年,他三次访哈、两次访土,一次访吉,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中亚国家在水资源利用、边界划分等问题上的矛盾明显缓和,乌吉边界已划定85%,剩余部分也将很快敲定,乌塔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直航。2017年11月,乌提议召开中亚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共同商讨地区问题解决之道,得到其他国家的积极回应。

第四,安全形势总体稳定。2017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中亚地区未发生一起大规模的恐怖事件,但各国安全部门挫败了多起恐袭,逮捕数百名涉恐人员。2017年上半年,塔安全部门阻止了12起恐怖袭击,逮捕了228人名涉恐人员。吉安全部门也抓获多名恐怖分子。尽管中亚安全形势总体可控,但各国面临的恐怖威胁仍然不可轻视。中亚各国均有大量人员在中东参加“圣战”,总数有2000人以上,“伊斯兰国”在中东被打散后,一部分人员可能回流,将对各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阿富汗局势对中亚也将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阿富汗北部地区形势恶化对中亚各国边防形成较大压力。

第五,中国与中亚合作全面深化。中亚国家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高度认同,中国与中亚五国均签署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协议,其中哈“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与“一带一路”紧密对接。2017年5月,哈、乌、吉三国领导人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签署了总额达23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涉及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中哈产能合作进展顺利,纳扎尔巴耶夫在“第三次现化化”咨文中专门提到中哈产能合作对哈的重要意义。8月,第五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连云港举行,中亚五国政府代表均表达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强烈意愿,未来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亚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有望持续深化。

二、“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面临的风险挑战。第一,安全风险。尽管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稳定,但仍存在较大风险。2016年8月底,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遭到恐怖袭击,凸显中亚地区的安全风险。驻吉使馆爆炸案的主谋是一名奥什州的维吾尔族人,他在中东地区接受了暴恐训练,并在叙利亚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与“东突”恐怖势力联系密切,受国际恐怖组织的指使,策划了此案。此外,中亚籍的恐怖分子还成为俄罗斯、土耳其、欧洲、美国等全球各地暴恐事件的实施者,表明中亚籍的恐怖分子与国际恐怖组织的深度勾连,不仅对中亚,对其他国家的安全也构成威胁。

第二,政局的风险。尽管中亚各国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哈萨克斯坦政权交接的问题日益迫切,尽管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已着手安排,但哈传统上存在着部族政治,利益集团分化明显,政权交接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中亚各国属新独立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颜色革命”的风险仍不能彻底排除。

第三,腐败的风险。在全球腐败指数排名中,中亚排名最高的哈萨克斯坦也仅列第131位,其他国家均在150多名,属“严重腐败”国家,增加了企业在当地经营的成本,对企业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干扰。此外,中亚国家的营商环境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四,社会冲突的风险。中亚各国均属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种族冲突的风险也不容忽视。2010年6月中旬,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就爆发了吉、乌两族的冲突,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为保护在吉的中国公民,中国被迫启动撤侨。

第五,存在着“中国威胁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威胁论”在中亚仍有一定的市场,民众只知中国商品而不知中国,对华由不了解产生误解。一些国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对中国人的签证实施严格的管控,导致人员交流不畅。2016年4月,哈萨克斯坦拟推行土地法改革,将对外国人的土地租赁期限延长,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尽管中国在哈租用的土地很少,但抗议的矛头却直指中国。

三、风险应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走出国门,进入中亚地区,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是合作应对安全风险。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走出去,今天中国企业已遍布全球,对外投资跃居全球第二,海外存量资产达到5万亿美元,中国的利益也已遍及全球,因此中国需要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在中亚地区,中亚各国与中国良好的政治关系是我们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中国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与中亚国家实现紧密的利益捆绑,依靠与各国的合作保障中国在中亚的利益。如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中国就分别与乌、哈建立了管道运营合资公司,公司的运营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所在国的利益,管道的安全主要依靠当地的执法部门和安保公司。到目前为止,该管道已安全运营多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对华供气量突破2000亿立方米,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二是规避腐败风险。近年来,中亚各国为吸引外资,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打击腐败。中资企业应适应国内外反腐的新形势,尽量合法经营,避免陷入腐败丑闻,给国家及企业形象造成严重损害。企业在合法经营的同时,应适应当的文化、风俗,可以打“人情牌”,多做一些公益事业,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如可加大对当地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多搞活动,多做宣传。

三是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在进入中亚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规定、历史传统及风俗文化,熟悉当地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调研当地劳动力、物流、市场等各方面情况。加强对员工的驻外工作培训,让他们尊重当地的法律、文化和风俗,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等。

四是加强“软实力”影响。中国应加大对中亚的“软实力”影响,在中亚发出“中国声音”,扩大传统媒体合作,同时利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加强教育合作,吸引更多的中亚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办好在当地的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中亚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中国应扩大与中亚国家的旅游合作,推出一些“丝绸之路游”的精品项目,使更多的中国游客感受中亚风情,增进相互了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