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积极推进西向战略

时间:2024-04-24

唐永胜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也应看到,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长期以来核心经济地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并有进一步强化之势;与此同时,沿海方向又始终是中国安全环境最复杂、所受战略压力最大的方向,由此也必然成为中国战略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地区力量结构的变化,现实日益需要中国在继续重点经营亚太的同时,也应更加重视西向战略,平衡战略全局,积极参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关系的互动进程。

中国地域辽阔、实力上升,不仅是太平洋国家,同时又处于亚洲心脏地区,将成为除美国、欧盟、俄罗斯之外对欧亚大陆地缘关系调整发挥作用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战略关注和资源被战略对手过多地吸引在东面,中国总体战略布局就会失衡,不同战略方向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也就无从谈起。面对日趋复杂的安全环境,西向战略如果运筹得当,必然会极大缓解来自东面的战略压力,反之将拖累东面的战略筹划。

近年局势的发展已使欧亚之间在地理距离上空前接近,经济文化的相互渗透更是加强了欧亚间的直接联系。对比以往,欧亚各战略力量之间的互动明显得到了强化,欧亚大陆战略上的整体性空前增强了。经济科技的发展和扩散,思想的渗透,使一切地理障碍变得不是不可逾越的了。中国已经能够明显感到来自欧陆和中亚方向的战略脉动。正是由于这一背景,通过经营西向战略,进一步加强海向和陆向的战略协调才更具备条件。何况中国西部面临的安全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压力和机会复杂交织。防微杜渐,重在过程,不能等到已经感到直接的压力时才采取动作。

应该承认,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结构变化中,中国曾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但随着中国实力逐渐上升,较为长远看,被动并非不可化解和扭转。只要精心准备、善于应变,就能做到进退有据,在西面获得必要主动。具体说来,就是要敏锐洞察欧亚大陆未来可能的走势,有效利用由于欧亚大陆战略联系增强而带来的地缘战略关系复杂化特点,拓展不确定的战略空间,谋求广阔的回旋余地,以牵制对中国已有的或可能施加的战略压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由此,充分利用陆向地缘优势和交通、运输等技术优势,积极推进西向战略,经营牢固的陆上战略依托,就变得至关重要。维护国家安全,不仅要在多方向、多领域取得平衡,而且要依赖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复杂平衡与互动。在过去很长的时期里,许多国家曾经依赖直接使用军事实力来达成战略目的,也就是所谓军事实力的“现实运用”。但时至今天,国家在维护国家利益时可以选择的有效方式明显增多了,不仅可以采取“现实运用”的方式,还可更多地采取“潜在运用”方式,通过积极的战略布势、全局的战略平衡,建立起雄厚的战略支撑,迫使对手知难而退。而且,采取后一种方式甚至更符合安全局势的变化,也就是说,在战略上比较远的途径却容易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在这方面,中国并不缺少传统。

有了广泛的陆上依托,中国就可以更灵活的姿态处理与美国、北约的关系。谋求中国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既要善于运用国家自身的力量,又要善于运用国家间的力量关系,包括与霸权国家的关系。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中国除了必须改善经济政治体制以保持自身的活力外,还应与美国和西方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形成总体上的协调关系,在这种总体的协调中谋求安全和发展。而如何处理与美国以及北约的关系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对安全的追求不能采取简单的直接路线,需要开发更广泛的战略资源和更广阔的回旋空间,并将经过曲折的道路和较长时期的努力才可以达到。因此,较长时期中国对外战略姿态选择似应致力做一个自主的合作者,其中包括处理与整个国际体系、与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在保持自主性的同时扩大与外界的安全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安全利益的实现。

对待北约,在保持高度警惕并密切注意其动向的同时,可通过加强与北约一些成员国在军事领域的交流、通过加强对维和行动等安全机制的参与、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扩大与北约的接触。欧洲的一些北约国家,对北约与中国的交往曾有非常积极的建议,我们可逐步创造和积累条件,进而逐步建立与北约的直接联系。

促进欧俄中三角结构性联系也是应对西向战略的必然要求。欧俄中三角关系既是有形的资源,具有经济、外交和安全上的多重意义,也是无形的资源,包含着非常强的对国家实力潜在运用的意味。为此,中国应积极创造条件促使俄罗斯加入到亚欧大陆对话机制中来,以此带动欧俄中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在与欧俄的经济联系中,尽可能加大在高技术和石油开发等战略性领域的合作。

对中国而言,采取更积极的对欧政策,争取同欧盟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地缘政治意义。欧洲地缘重心向东移动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地缘重心向内收缩,已使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距离缩短,为中欧发展关系提供了新的空间。深化与俄罗斯关系是中国作用于美欧俄三角关系的重点。中国同俄罗斯已经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只有经济上更为紧密的合作才能在物质上支持这种战略关系。另外,中亚国家的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可考虑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建立某种具体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或者加入到这些国家之间已有的经济合作机制中去,切实加强经济领域的关联程度。中亚应是中国全方位对外战略中在内陆方向的关键地区,这里很可能成为战略杠杆发挥作用的最佳地区。

有选择但积极地经营中间地带。在地缘战略关系的变动中,欧亚大陆腹地和中国周边地区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这就要求中国不仅要把安全政策的目标主要确定在眼前的热点和推进经济增长上,而且还要关注地区安全潜在的风险和安全机制的健康运转。为此,中国应提前布局,主动加强与一些地区的经济和安全联系,推动建立灵活有效的区域安全机制。

中国应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向更具实际内涵的方向发展,发挥自身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推进合作深化,增加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力。除了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地区正在形成中的其他机制也可以逐步充实一些新的实际内容,促进安全对话的开展。另外,对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如中东、里海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中国则应积极开展石油外交,以保障石油产品的多样化和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品种和单一地区的依赖。

就地缘战略潜力而言,中亚和中南半岛应该是重点关注的地区。中亚和中南半岛有很大可能成为未来亚洲安全与稳定的重要而敏感的衡量计。虽然这两个地区并没有像中东、巴尔干和朝鲜半岛那样成为大国利益直接碰撞和接触的正面,但这两个地区可塑性大,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对于中国扩展自己的影响和安全机制发挥作用都有较大余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