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追忆杨雄:永远熠熠闪烁的教育情怀

时间:2024-04-24

王泠一

2021年4月12日,老市长杨雄忽然去世,年仅68岁,引发了无数市民对这位平民市长的惋惜和怀念。之所以称呼他为平民市长,是因为他在卸任市长之后如同平常百姓一样,自然地逛街购物买书;遇到熟人,就在街角无拘无束地漫谈一番。而他就任副市长、市长期间,因调研或慰问所接触过的基层同志,哪怕只接触一回,也都对他的亲切问候和热情笑容念念不忘。不少朋友都希望曾参加过30年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任务的我,能够回忆并述说一点老市长杨雄的佳话。借这篇文章,我将梳理一下我所知晓的杨雄市长的教育观。

对上海而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30年前,我第一次去市政府开会。那时市政府主要办公机构还在外滩,会议邀请机构为市计委(即现在的市发改委)和市经济研究中心(即现在的市府发展研究中心);当时会议上讨论时还叫第几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后来才演变成五年规划。

我出席的第一个市政府课题会议主议题是:如何改变上海工业(现在叫上海制造)关键竞争力(现在叫核心竞争力)的滑坡局面?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杨雄,当时他任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对于现在被称之为决策咨询项目(当年叫决策科学化)的工作而言,杨雄和姚锡棠都是科班出身。姚锡棠研究员是著名经济学家、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特别熟悉工业行业以及龙头企业如何计划安排原材料、产品运力(现在叫物流)、内外销比例等科目,也是他介绍我结识杨雄的。

之前我所参加的、由姚锡棠领衔的调研组已经发现上海代表性和常规性的工业和轻工业产品,其市场竞争力已经明显不如南方同类产品了。突出的代表产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上海牌手表,技术含量最低的是上海牌火柴,中间技术需求的是英雄牌金笔以及上海产家用电器。困难到什么程度?工资都发不出来,厂长过年就躲起来;对外合资谈判,注资者首先要消灭原生态的民族品牌,即重新注册厂名和成品的牌子;上海社科院附近的淮海中路商家都以销售日本、港台乃至广东的商品为喜好。当时的南京东路也闻到了竞争硝烟,第一百货的全国劳模马桂宁就告诉我:海鸥相机尚卖得动!

后来,杨雄告诉我这个杭州老乡,他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毕业后就到了上海市政府机构从事经济景气分析、主力行业调研和相关对策研究。就当时的上海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滑坡而言,与会者们自然群策群力、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战术性对策。

战术性对策,当然很管用,厂家暂时渡过了难关。但杨雄想到了深层次的工业及企业竞争力问题,即人力资源。他思考的人力资源当时还叫劳动力,而劳动力还没有投入市场呢。他注重的人力资源主要是研发型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企业经营人才。1993年,杨雄所在机构和上海社科院在联合提交当时上海市长徐匡迪的报告中强调说明:上海是一座没有煤炭、大米、棉花即“两白一黑”为代表的大宗资源的城市,就是宝钢所依赖的原材料也全部依托市域外输入;而上海真正的第一资源,实际上就是一流人才!人才从哪来?主要靠教育,其次靠引进。

对教育而言:师资力量是第一财富

1994年,我独立承担了市政府研究课题《亚洲四小龙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及其对上海的启发》,还提出了结论:与其说其先进产品是工厂制造出来的,不如说是通过教育培训出一流员工升级而来的。从此,我和教育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右)、曹可凡(左)在北京全国两会会场和杨雄交流

本世纪之初,杨雄由市府副秘书长晋升为副市长、市委常委兼副市长。2004年,我接到一个几乎难以完成的市政府课题《上海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支援的是市发改委,当然我自己也投入了多批次的实地调研。这个课题实际上是要探讨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联,并且预测城市承载力的极限。那个时候,长三角一体化还刚刚启动,彼此还有行政区划的限制,但是劳动力已经市场化,大量农民工(现在叫入城务工人员)伴随着上海城市大规模基建和企业类用工而从全国各地涌入上海。除了菜篮子工程压力剧增,还有就是学校不够用了。

换言之,我的课题研究是着眼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配置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规模的关键决策依据是人口导入的重点区域和强度,其次还有具体的选址和相应的公交资源等配套措施。人口规模能规划吗?如实施规划,是否最终有效果呢?这都是我研究的未知数。档案记录显示:杨雄第一次和我等决策咨询人员谈上海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的人口目标是1600万,而目前是2400万人需要享受公共服务。同时对于外来建设者而言,要让其融入上海、也得满足其随迁子女受教育需求。也就是从这个课题结束后的2005年开始,我开始直接和中小学及幼儿园打交道了。这似乎是一个结束不了的课题,挑战永远在路上。

2013年教师节前夕,杨雄在滕平校长陪同下,慰问高安路第一小学语文教师俞文岚(右)

比如说:大楼重要还是大师重要?辩论从大学辐射到小学。对小学而言,就是新建教学楼重要还是培养名师重要?这不仅是校长的必答题,也是各区教育局的战略课题。我曾经说都重要,为什么不能两全其美呢?杨雄却说财力还不足以充分支持两全其美,这是世博会前夕的上海。后得知他主张更加注重培养名师!

如2013年,杨雄在看望全国优秀教师、高安路第一小学语文老师俞文岚时说:小学低年级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理解表达能力,教师责任重大。当滕平校长告知俞老师的女儿正在攻读教育专业,将来也要当一名小学老师时,杨雄称赞说:“女儿学妈妈,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我们要更加尊师重教,要让教师成为受人敬重和令人向往的职业。”

对民生而言:技能教育是第一保障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的教育课题研究方面,我满脑子都是如何建设上海本土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基础教育高地。就是在徐汇区教育调研中,考虑得比较多的也是学子们如何参加海外一流高考以及学分和学历互相确认,很少会讨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因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家长(尤其是虎妈)对其是不屑一顾的。

我课题重点加入职业教育元素,是在2007年末。这年10月25日,杨雄应时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院长王荣华教授邀请,到上海社科院就上海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专题演讲。演讲之前的贵宾室沟通中,王荣华这位曾经的上海市教委老领导就主动和杨雄说起教育话题。记得王院长很自豪地说,他曾多次考察过的上海音乐学院已是世界一流,而上海社科院也要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库。而杨雄当时回应说:上海不仅应该拥有第一流的智库和高校,上海还得进一步谋划一流的技能教育。因为对民生而言,技能教育是就业第一保障!

随后,我在调研中发现就是徐汇这样的基础教育大区,虽说小学和初中校长总是强调要教好每一个学生(其实这是理想化的抽象)和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但中考之后的分流却是实实在在的选择并涉及千家万户。不久,政府机构改革,市区两级劳动局退出历史舞台并和人事局合并为人社局,就业成为民生之重点。杨雄当选为上海市长后,一方面推动着先进制造业集聚,另一方面加快了现代服务业布局。这其中都需要具有熟练技能的专业分工人才,这为上海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岗位稳定性就更加牢靠!

2007年10月杨雄应邀在上海社科院发表演讲

2013年的教师节前夕,杨雄市长一行来到“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徐汇职业高级中学烹饪专业教师陈珺家中,向她致以节日慰问。曾在法、德两国学习西点制作的陈珺特地端出她的“作品”,邀请大家品尝。杨雄边品尝蛋糕,边欣赏陈珺展示的该校学生西点作品图片。当听说职高烹饪专业的学生在上海就业情况相当不错时,杨雄市长欣慰地说:“职业教育同样是上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重视和鼓励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领域。”而作为市长,杨雄还是当然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场合,他和李斌、朱雪芹等大国工匠也富有共同语言,在商议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屡有共识。

对均衡而言:共享发展是第一选择

教育是需要每年加大投入的社会事业,而且其投入占据着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首位。我第一次明确听到杨雄市长谈教育经费支出目标,是2014年上海两会场合。当时,杨雄市长说:“上海今年将投入约700亿教育经费,三分之二用于基础教育,三分之一用于高等教育。”他还强调说:“在基础教育方面,主要用于优质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市级统筹,解决一些相对薄弱学校的建设,使均衡性更好。均衡性不是把好的拉低,而是把低的往上抬,形成一个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格局。”也就从这一年开始,均衡发展成为我调研教育的突破口。

世博会举办之前,就上海基础教育来说存在着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市政府作出了城乡对接的战略安排。如徐汇教育对接金山教育,徐汇教育局每年选派特级教师前往金山的学校支教。后来我在调研中则又发现,上海中心城区本身的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不均衡格局。以54平方公里、人口108万的徐汇区为例就显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在该区北部相当集中,干部、群众公认的好学校如机关建国幼儿园、乌南幼儿园、市立幼儿园和高安路第一小学、向阳小学、建襄小学等,居然都集聚在徐汇北部的天平街道辖区内。中部需要均衡,南部需要补短板。

我把类似调研结论通过《上海民生发展报告》的形式,向市人大、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委研究室汇报之后,自然也得到了决策部门重视。世博会之后的“十二五”规划实施,任何区域建设设想和整体规划中期评估、基础教育均衡都是个重要指标。如杨雄市长考察、审核过多次的徐汇滨江发展规划,就特别强调新学校的布局。这一战略布局一直延伸到了徐汇的“十三五”蓝图,其中铁路南站所在的漕河泾区域被正式定义为徐汇中城;而总部在徐家汇区域的百年名校汇师小学的崭新空间,就叫做中城校区。对此,宓莹校长感慨地告知同事:共享发展是第一选择!

当然,在杨雄市长的教育理念中,均衡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2016年教师节前夕,杨雄市长到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金琪家中慰问,感谢她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并致以节日祝福。与金琪交流时,杨雄向她和陪同的市、区两级教育机构负责同志强调说:“教育不能唯分数论,学校也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老师们要言传身教、立德树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杨雄此后还多次叮嘱教育部门负责人,上海要进一步重视德育教育并积极探索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如今上海的德育工作走在了新时代前列,正可以告慰他的远见卓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