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像瓷娃娃一样脆弱的女孩

时间:2024-05-13

曹慧

和同学之间的小小冲突,竟然让她不敢上学。这个女孩为什么如此脆弱?

找麻烦的孩子遇到大麻烦

默默的父母一同来咨询时,情绪已经几近崩溃:“我们的女儿像瓷娃娃一样脆弱,一遇到事就容易受伤。每天都要问我们这个怎么办、那个怎么办,万一……怎么办?人家是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是十万个‘怎么办’!”

默默读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末,她在班里受了一点儿委屈,竟然落下一个脆弱的病根儿。学校有自由阅读时间,同学们经常带着自己喜欢的书去学校,互相交换着看。第一次,默默带了一本漫画,同学们都想借,结果书借出去了自己没的看。爸爸帮她想了一个办法:带两本书去学校,一本借给同学,另一本自己看。

想不到,班里的“小霸王”偏偏要把两本漫画都借走。默默不敢反抗,只得向班主任老师求助。老师劝“小霸王”只借一本,他竟然当众撒泼打滚、哭闹不止,吓得同学们不能正常看书。老师为了息事宁人,哄着默默把两本书都借给了“小霸王”。

默默回到家里大哭一场,嘴里不停地念叨“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爸爸妈妈又哄又劝,努力安抚她的情绪,可是,默默并没有彻底恢复。她写作业遇到难题时,会一边流泪一边说:“我不想上课了,怕那个小霸王还管我借书!”父母只能放下手头的事过来开导她。有时候,妈妈加班回家比较晚,默默又会哭着说:“我要妈妈回来,怕睡觉时梦到小霸王!”默默妈只得把工作放下,回家“救火”。借书冲突事件仿佛是一个启动按钮,直接打开了默默的脆弱模式,让全家人应接不暇。

夫妻俩百思不得其解,一件小事,女儿为何这么久都不能释怀呢?

我问默默妈:“之前,孩子有没有被一件事情绊住、反复纠缠的情况呢?”

默默妈又回忆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默默一直练乒乓球,打得还不错,有幸被区队教练看中,调到区队练球。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默默和区队教练一点儿都不合拍。同样的话,原来的教练说没事,区队教练就说不行。那些日子,孩子总是哭着回来,一想到晚上要练球,饭都吃不下,最后只得放弃打乒乓球。

两件事是如此相似,默默一遇到压力就会退缩、回避。只不过,乒乓球是一个爱好,不练也罢;上学却是每个孩子不能放棄的任务,绕不开,躲不掉。

“情绪容器”满了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情绪容器”,一旦超出它的承受范围,糟糕的情绪就会溢出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被侵蚀,最先波及的可能是父母最关心的领域—学习。

我邀请默默父母谈一下女儿的日常生活。默默妈说:“提起这个,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默默在生活上斤斤计较,在学习上却大大咧咧,简直没心没肺!”

妈妈要求默默的成绩保持在班级前10名,可是,从四年级开始,她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第一次考得不好,妈妈给默默报了个数学班;第二次考得不好,妈妈没收了她的平板电脑;五年级期中考试,默默的数学差点儿不及格,妈妈痛打她一顿,打完后母女俩一起哭。

妈妈是这种粗暴的教育风格,那爸爸呢?默默爸直言:“我是那个拖后腿的,经常被孩子妈妈批评。我不想让孩子那么累又劝不动她,只得背着她偷偷给孩子放水……现在,孩子出现问题,她埋怨我管得太松,我觉得是她管得太严,总之,不知该怎么办了!”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有两种选择,是解决默默现实的困境,还是内心中的冲突?经过一番讨论,夫妻俩都觉得现实的困境很好解决:默默怕“小霸王”借书,和对方父母沟通一下就能解决问题;默默觉得老师偏心,他们带她去找老师把问题说开就好;哪怕默默需要陪伴,妈妈说为她调岗都可以。但是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益。

想要处理默默的内心冲突,就要了解孩子这么做的真正动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自我保护机制,好像一件保暖的外套,让我们遇到困难时不会太难堪。默默的焦虑和脆弱其实是一种置换和转移。因为她在学习方面感到很有压力,却不能合理地表达这种痛苦的情绪,只能通过其他事情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于是,默默抓住老师和同学的小错误,反复表达自己的委屈和受伤,其实是为了缓解自己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带来的挫败感。

同时,她也在“合理化”自己数学成绩不理想这件事—数学学得不好甚至不想上学,都是因为班里有个“小霸王”欺负她,老师还偏心!

这样想,孩子内心的矛盾冲突会暂时得到缓解。父母只有看到孩子的内心冲突,学会应对这种冲突,才能真正帮助默默走出困境。

长短计划结合,帮孩子提升掌控感

帮助孩子搞定心理问题,既要短兵相接,干掉现实的困难;也要从长计议,站在长远角度,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和掌控感。这样,生活才能回归平衡。

咨询时,我让默默妈和默默爸进行角色扮演,一个人模仿默默,另一个人试着回应孩子的情绪。这时,他们和孩子相处的难点,也是自己的弱点。默默妈总是讲道理,默默爸总是打岔,难怪孩子的焦虑情绪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父母正确的回应方式,是和孩子的情绪保持联结,产生共鸣。孩子抱怨老师不公平,父母可以说:“她那样对你,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让你很受伤。尤其是你信任的老师,这样做伤害更大。”

孩子说:“我害怕去学校,怕同学都欺负我!”父母可以回应说:“你很担心其他同学用一样的方式对待你,这样让你不知所措。”这种同频率的互动,可以让默默明白自己心中发生了什么,让她的情绪得到纾解。

随后,才能进入问题解决的阶段,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些策略。比如,让默默观察其他同学怎么处理借书的矛盾?他们拒绝别人时会怎么说?或者引导孩子思考:既然带着喜欢的书去学校可能引发冲突,要不要把喜欢的书留在家里,带一本普通的书去学校?然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帮助她看到自己有很多选择。

当然,父母有好办法,也可以在倾听孩子的策略后告诉她:“默默,你说得非常好,爸爸也有一个好办法,你要不要听一下……我们准备一个‘借书预约单’,每个想要借书的小朋友,我们都按照先后顺序记下来,这样他们就不好意思插队了!”

孩子一旦有了策略,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等到他发展出自己的应对模式时,就会变得成熟。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支持孩子修正自己的策略,获得成长。

从长远角度来讲,默默的父母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需要统一教育理念,反思之前辅导孩子学习的方式,为何没有帮助到她?默默妈承认,很多时候是自己一厢情愿在努力,自己比孩子还着急,孩子就没有学习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呢?答案是,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父母需要带着孩子一起反思:是什么导致学习困难,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是某种思维能力不好,是缺少自控力,还是注意力不够集中?

这些情况,孩子也许自己意识不到,需要父母的提醒和引导。

父母先启发孩子思考原因,然后再一起头脑风暴,想解决策略。注意,一切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如果默默不需要父母帮助,那就鼓励她自己解决问题。哪怕有一点点进步,父母也要为她庆祝。只有这样,默默才能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下一次遇到困难时才会主动应战。

哪怕孩子成长得比较慢,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些自己解决问题的经历,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财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