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了孩子谁来带?破解三孩时代托育难题

时间:2024-05-13

尺素

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后,相应的托育服务能跟得上吗?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开始全面实行三孩生育政策。

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后,很多宝妈动了再生一个的念头,但同时也有一些担忧:孩子没人带可怎么办?是靠老人、请保姆,还是自己辞职做全职妈妈?

三孩时代来临,托育成为最大关注点之一

在托育方面,二孩妈妈江南有着切肤之痛。她是山东人,嫁给大学同学晓后辉留在江西南昌生活。夫妻俩应聘到同一家公司工作,每天一起上班、下班,形影不离。

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后,重男轻女的婆婆以身体吃不消为理由,拒绝帮她带老二。远在山东的父母帮不上忙,如果婆婆不肯带,她只能辞职。江南有些顾虑,失去工作做全职妈妈,就会和社会脱节,在家里失去话语权,伸手要钱的日子不好过。

产假结束,江南提出雇保姆带孩子。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公婆又没有工作,雇保姆不现实。婆婆权衡再三,只能不情愿地答应带两个孙女。

即便有婆婆帮忙,每天一家人还是跟打仗一样。江南和老公负责送老大上幼儿园,下午公公去接。婆婆不仅负责带老二,還要做家务。晚上老二由江南自己带。但她白天工作一天,往往已经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带娃睡觉,孩子还没有睡着,她自己先睡着了。婆婆屡次暗示江南辞职带娃,她都装作听不懂,婆媳之间渐渐心生芥蒂。

有一次,小女儿生病,婆婆也跟着累病了,江南只得请假看孩子。那段时间,她和两个女儿亲密相处,发现从大女儿笑笑的言谈举止中,总能看到婆婆的影子。尤其是老人一些保守的观念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江南突然意识到,养娃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要给她们良好的教育。认真考虑了几天,她辞职了。

现在,小女儿终于上幼儿园了。“做全职妈妈这3年,娃带得还不错,但这是我用自己的职业生涯换来的。我想回去工作,可是职场更新换代那么快,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跟得上节奏。”江南忧心忡忡。

最近,国家出台三孩生育政策,婆婆重燃抱孙子的希望,又开始新一轮催生。江南为难地问:“生了老三,谁来带?”婆媳俩都沉默了。

像江南这样的二孩妈妈不在少数,不是不想生,而是一系列现实问题让她们望而却步。

河北邢台的赵欣二孩还没生呢,就开始惦记着生三孩。头胎生儿子时,母亲和婆婆轮流帮忙带孩子,她的日子过得很轻松。二孩生育政策出台后,她没有多想就决定再生一个,家里人也都支持。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弟媳先她一步生了二孩,母亲要帮儿子带娃。婆婆今年生病住院,出院后身体虚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距离预产期还有两个月,赵欣和老公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面试月嫂、保姆。夫妻俩家境富裕不差钱,但想找到一个可心的育儿嫂也不容易。赵欣说:“我很想生三孩,可生了谁来带是个问题。”

一些长辈同样也对此表示担忧,武汉网友远方说,自己和妻子都没有退休,不能帮儿子带孩子,“帮忙带一阵子还行,一直带我的工作也不允许。”

抱团托育,宝妈们拼了

去年5月,羊羊成为二孩妈妈。她是新疆人,婚后跟随老公在山西运城落户。老大是由她父母帮忙带的,现在年迈的父母已经无力带娃,公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羊羊舍不得放弃自己的事业编,在妈妈群里发了个帖子,“二孩宝妈,我们的孩子谁来带?”一石激起千层浪,宝妈们纷纷出来吐槽养育二孩的烦恼。

然而吐槽并不能解决问题,宝妈们开始集思广益,寻找既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又能把老人从带娃的疲累中解脱出来的最佳办法。最后,羊羊说:“要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有个托儿所就好了。”

其实运城不是没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但是婴幼儿托育高质量师资力量的欠缺,让机构力不从心;高昂的托育费用又让宝妈们望而却步。因为经营不善,托育机构纷纷关门。

羊羊忽然萌生一个念头:既然网上有“抱团养老”,宝妈们可以“抱团托育”啊!大家集资招聘两名金牌月嫂,把孩子们集中托育。羊羊的想法得到群里5位宝妈的积极响应,大家决定尝试抱团托育。二孩妈妈苗瑞倩兴奋地说:“如果这个方法可行,我还想再生一个。”

敲定方案后,大家分工合作:招聘月嫂、选址、置办设备……6位宝妈在几家位置居中的一个高档小区租了一套三居室作为“宝宝屋”,装修得童趣十足又不失温馨。高薪招聘的两名月嫂尽心尽力,老人们考察环境后也都放心了。一切就绪,宝宝们入住“宝宝屋”,宝妈们也纷纷返回单位工作。

两个月后,宝妈们又召开了一次会议,对孩子们的早期教育感到担忧。羊羊的二宝不到一岁,不涉及教育问题;但是小茹的女儿已经两岁,她不光注重“托”,更关心“育”,月嫂们只能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小茹的话让大家陷入思考。

“要不,再请一位早教老师吧!”羊羊提议。

大家算了一下费用,纷纷摇头。月嫂的工资加上房租水电费用,每个月有3.5万元,每家分摊近6000元。大家都是工薪族,如果再请早教老师,这谁能受得了?

然而,月嫂林霞却在这时提出辞职。她为难地对羊羊说:“做月嫂,我可以选择干两个月休息一段时间,现在要天天上班,一个人照顾3个孩子,实在太累了。责任也更大,孩子生病妈妈不高兴,爷爷奶奶更是埋怨我们不专业,我不想做了。”

月嫂突然撂挑子,几个宝妈蒙圈了。好说歹说,林霞同意再试一段时间。没过几天,另一名月嫂王敏担心地说:“咱们这里不是正规机构,也没有手续,你们是不是注册一个机构,不然被查了,我们以后连月嫂都做不了。”

宝妈们本来就是家庭式抱团托育,从没想过要注册成正式机构,顿时一筹莫展。不久,王敏突然辞职,林霞一个人带6个孩子根本忙不过来,勉强坚持几天后只得辞职,抱团托育尝试宣告失败。

宝妈们只能把目光再次投向市场上的托育机构。羊羊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名叫华子老师的托育机构负责人,列出中小托育服务机构的6大症结。包括老师招聘难、不专业、流动大,孩子托育周期短等。因此,三线以下小城市托育服务市场尤其疲软,这让羊羊有点儿灰心,“如果像以前那样有托儿所就好了”。

托儿所一般是指照顾教养3岁以下婴幼儿的机构,有全托﹑半托﹑日托﹑夜托﹑季节临时托等形式。“70后”和“80后”对托儿所应该不陌生,很多人都有入托的经历。河北大学学前教育硕士郭捷在《追溯幼教历史沿革,发展我国学前托儿教育》一文中提到:“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了《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广大已婚育龄夫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踊跃报名只生育一个孩子,城市幼儿人口随之减少,我国托儿所服务又进入第二次低谷。人口的锐减,经济的缓慢攀升,托儿所服务职业发展萎缩。”

由此看来,托儿所的行业萎缩与当年孩子减少相关。而随着二孩和三孩生育政策出台,人们开始怀念托儿所的便利。

政策扶持,让宝妈们生得情愿,养得放心

其实,企事业单位自办托儿所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根据“广州日報大洋网”报道,广州科学城有一家科技公司早在10年前就开办托儿所了。当初是因为公司所处地带周边都是农村,公共配套尚不完善,决定自办托儿所。托儿所的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米,老师们都有专业背景,有的还是名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因为托儿所的老师也是公司员工,责任心都比较强。员工子女入托只需每月缴纳一定餐费。虽然企业要为此付出很多成本,但是公司高管认为很值得,因为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安心工作。

2015年二孩生育政策出台后,一些企业也开始探索设立企业内部托育服务机构。2017年,京东北京总部园区设置托儿中心,以师资配置标准高于办园要求的三教一保规定,接收4~36个月的员工子女入托。探索期间,托儿中心是为解决大家临时托管需求设置,考虑员工需求多为短期、过渡期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实行按月预约申请制。2021年7月26日,京东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公司相关部门考虑,如果后续有按周托管需求,也会根据员工调研意见及数据信息进行逐步优化与调整。”

京东在托育方面的贴心福利还包括:在亦庄新职场大楼规划中,预计建设超过70个母婴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超长带薪福利产假,让妈妈安心呵护新生宝宝;给准妈妈员工提供关爱工绳、班车爱心座位、食堂专用取餐通道和用餐座位以及准妈妈车位等。如果更多企事业单位可提供托育服务,那么职场妈妈就能更安心地孕育二孩和三孩了。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提出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2020年2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北京妙树托育服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申请,这是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通过的首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2020年至2025年,北京市计划建成不少于34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今年6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在建设托育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一是新建或利用现有机构设施、空置场地等改扩建,建设一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二是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支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探索发展家庭育儿共享平台、家庭托育点等托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新闻发布后,“支持企事业单位等举办托育服务机构”迅速被顶上微博热搜,足以看出托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被人们广泛关注。安徽省滁州市卫健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当地政策扶持下,滁州市今年咨询注册婴幼儿托育机构的人陡然增多。当地做得比较成功的一家托育机构负责人王东,分享了他们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的经验:“我们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合作,会给学生设立奖学金,吸纳高校毕业生来机构就业。”

目前他们的婴幼儿托育机构盈利也很少,因为中小城市居民收入限制,服务要高标准,收费却要控制在2000元左右。王东认为,现在国家有新政策出台,加上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的话,他们机构的婴幼儿托育服务肯定能越做越好。

糖糖是独生女,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结婚。二孩生育政策出台时,她就“蠢蠢欲动”。因为糖糖母亲是独生女,外婆生病住院,她一个人跑前跑后,差一点儿累倒。所以,母亲经常叮嘱她一定要多生孩子,一是孩子之间有个依靠;二是将来自己老了,孩子们还能轮流照顾,减轻点儿负担。

糖糖心动了,只是双方父母都不到退休年龄,再生孩子只能送到托育机构,高昂的托育费用让她有些望而却步。

看见“支持企事业单位等举办托育服务机构”的微博热搜后,糖糖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对老公说:“咱们是不是该备孕了?”

现在,有很多城市已开始托育服务的探索,只是任何政策的实施和落地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随着更多生育配套措施的实施,宝妈们一定会生得情愿,养得放心。

(感谢安徽省滁州市妇联和卫健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文中宝妈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