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要不要选择寄宿制学校?看看政协委员们怎么说

时间:2024-05-13

朱永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本来是情侣之间的私语,但它也击中了无数父母心中最柔软处。的确,对于父母来说,最幸福的事也许就是能够守护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哭,陪着他们笑,见证他们成长,与他们一起长大。

对于是否选择“寄宿制”学校,很多父母纠结、犹豫和彷徨。白岩松曾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家庭,所以你就会去经营它、看重它。打死我也没让我的孩子住宿,我和我的夫人为此会很辛苦,接送等付出很多。但是你要知道,人生就是这样。”他认为,这就是身为父母应该做的,是父母的责任。把这种责任扔给老师,对家庭和孩子都没有任何有利的影响。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寄宿制学校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好处。

为此,我曾组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委员读书漫谈群围绕寄宿制对孩子发展的利弊问题进行了讨论。

弊大于利?寄宿制管理的6个弊端

以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雷鸣强委员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寄宿制管理有利有弊,总体来看弊大于利。他具体分析了6个方面的弊端:

1.容易出现精神情感性格问题。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长期疏远,因情感滋养不够,让成长中的孩子变得不自信、不安全,情感淡漠、精神自闭。

2.容易出现父母和孩子的隔膜关系。亲情是情感中的重要部分。幼年、少年阶段是亲情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孩子感受父母之爱的最佳时间。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长期疏远,让父母和孩子沟通困难,叛逆期容易出现问题孩子,可能导致父母与孩子终身的隔阂淡漠。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早期成长关键期,父母关系的作用大于同辈群体。

3.容易出现被欺凌和霸凌现象。缺少父母的及时保护与调解,寄宿制中的弱势孩子经常成为同伴的欺凌对象。

4.容易出现难融社会、难合家庭的情况。长期的寄宿制生活,在学校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一出校门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和隔膜的家庭。

5.容易出现集体性的安全事件。媒体上常有报道,寄宿制幼儿园、中小学出现学生集体食品中毒、病毒感染、人质劫持、教师猥亵等情况。

6.难以培育出优秀、特长学生。因为缺少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资源、缺少家庭的情感教育资源,寄宿制学生一般只能完成基本教学发展,老师难以因材施教,停留在基本发展层面。

雷鸣强委员还以美国心理学家的依恋实验证明他的观点,说明早年情感滋润对一个有思维的生命到底有多重要。实验中,心理学家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笼子里安装两个“假妈妈”:一个妈妈用硬邦邦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瓶。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但实验人员发现,小猴子只有饿了才靠近钢丝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绒布妈妈身边。这让我们看到小生命内心本能的向往和需要,它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些从小与妈妈分离的猕猴成年后,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走路也蹒跚不稳,甚至连叫声都不正常,永远处在猴子社会阶层的最下端。即使通过人工办法让一些母猴怀孕,它们也对小猴冷漠无情,残忍地虐待甚至咬死自己的孩子。

利大于弊?寄宿制管理的N种好处

以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委员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寄宿制管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他们也具体分析了寄宿制5个方面的好处:

1.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寄宿制学校时间安排紧凑,学习训练时间相对充裕,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全天在校,不用浪费太多时间在上学、放学路上,而且方便跟同学、老师交流,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有针对性辅导,对提高学生成绩帮助很大。

2.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培养独立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寄宿制学校按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安排生活起居,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洗漱、整理衣物、打扫卫生等;从小弱化父母溺爱和对家庭的过分依赖,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变成生活小能手。

孩子适当离开父母到寄宿制学校就读,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孩子从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获得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其心理更加成熟。

寄宿制学校严格有序的作息时间,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提供营养配餐,孩子不能挑食,不能乱吃零食;每天穿校服,孩子之间就不会攀比。寄宿制学校有规律的生活,有利于克服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依赖性、任性和挑吃挑穿的不良习惯。

3.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方便学生交往合作。寄宿制群体生活是丰富的隐形课程,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再加上学校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个体知识结构的互补,便于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相互交往,学生可以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学会宽容,学会处世,学会合作,学会合群,培养团队精神。让孩子到寄宿制学校就读,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适合他们发展的生活空间。寄宿的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眼神更默契,感情更深厚,互相间更能包容、体谅、支持和爱护。

4.有利于养成良好品德,屏蔽不良影响。寄宿制学校严格的半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能磨炼坚强意志,锻造合作精神,会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封闭式管理可以减少孩子出入社会不良场所的机会,抵制来自社會的负面影响和不良侵害,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高度稳定和崇高人格的养成。

5.有利于父母事业发展。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孩子在寄宿制学校学习,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孩子住在学校,从生活起居、饮食营养,到体育锻炼、学习辅导,都有专职人员管理。这样就省去父母接送孩子之苦,免去为孩子做一日三餐的劳作之累。父母因此拥有更多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有利于他们的事业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在“委员通道”讲述“什么是好的教育”的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的校长唐江澎委员结合他们学校的高中寄宿制实践,谈了高中阶段寄宿的好处:

1.学生在宿舍集体生活中更多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方法,解决了独生子女缺少密切共同生活伙伴带来的成长问题。同处一室的经历对于学生成长,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寄宿之初的许多问题,其实来自与人交往的缺失。

2.更利于养成自立的生活能力。整理床铺、轮值寝室卫生、洗衣服这些在家庭中可能被替代的基本生活能力与习惯,在寄宿制环境都会被强化落实。住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一些父母也发现,孩子寄宿后回家也习惯了整理、保洁。

3.寄宿有条件保障足量的运动机会,睡眠也更充足。寄宿制学校一般晚上10点会熄灯就寝,可以保障8小时睡眠(高中生在家住宿很难做到10点就寝)。早上出操,晚上打球、游泳,然后夜自修,往返家校的时间可以用于运动。

4.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多些。我们的宿舍就按照街道社区模式管理,强调面对校园真实情境,自主建构生活秩序,有学生自办的银行、邮局、融媒体中心、健身房、食品检验检疫中心等,寄宿的学生会有更多时间来管理自己的事儿。

唐校长认为,寄宿制管理的空间很大,差异也很大,不能把一些简单、粗暴、反教育的行为记到寄宿制管理的账下。他认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关键与难点是教师住校问题。没有教师陪伴,寄宿制学校很难办好。新加坡的寄宿制学校,在宿舍建设上就是鼓励教师家庭入住:中间套房为教师家,旁边各五间宿舍构成一个居家单元。有助于学生感受家庭的范围,也有助于教师安心陪伴学生。

寄宿制管理,需要扬长避短

更多委员主张寄宿制要扬长避短,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委员根据自己高中三年寄宿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以下建议:

1.父母选择孩子寄宿制管理是特定条件下、针对特殊人群、满足特别需要的“次优”“被动”“暂时”“无奈”“跟风”“狠心”的选择,尽量不要选。

2.正常条件下的家庭和学生,一般情况下从幼儿园到高中,要力争住家上学,发挥家庭教育、情感滋润的育人功能,会让孩子和家庭受益终身。

3.如果有特殊情况非得选择,也要避免在低幼儿阶段寄宿。可以非连贯选择,让住家与寄宿交替进行,在周末和假期尽量创造家人团聚的机会。

4.对于一些长辈溺爱、自主性不强、合作分享不好的学生,在小学高年级后可以尝试一段时间的寄宿制生活,以培养自主自立、集体意识。有时候,适当地离开父母,让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定距离感,恰恰是提升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尽管委员们对寄宿制管理有不同看法,但还是达成了部分共识。这些共识对于我们许多父母是否选择寄宿制学校,以及无论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还是走读上学,需要采取什么教育方法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些共识是:

1.要加强对于寄宿制学校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寄宿制學校形成了十分专业的课程化设计,寄宿制学校的宿舍老师是水平极高的教育者。相对而言,我国对寄宿制的研究非常少,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经验也不够。另外,要努力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硬件建设的水平,要提高洗澡、食堂等设施设备的建设标准,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保证教师的配备。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采取教师家庭进入寄宿制学校。

2.对于不同阶段和不同孩子,寄宿制的意义不一样。总的来说,小学阶段除非不得已,还是不寄宿为好。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毕竟,人生真正能够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多。独立、自律、责任这些品质,在住家上学方式中也是可以培养的,我们要改造溺爱、封闭的家庭教育,而不是让大家都去上寄宿制学校。城市里的学校如果有条件,不妨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一段时间的寄宿体验,如短期的军训营、夏令营等,让孩子体会一下独立生活、集体生活的感觉。对于高中阶段以上的学生,寄宿制有一定优势。另外,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寄宿制学校。比如,有的孩子依恋感很强,对寄宿制学校难以适应。

3.父母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和寄宿制的作用。一方面,父母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就撒手不管,而应该努力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情感沟通,不能纯粹为了省事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另一方面,千万不要认为只要不寄宿,孩子和父母一直在一起,亲子关系就必然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更紧张也证明了这一点。父母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4.住家上学要学习寄宿制的优长,父母要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素质,与孩子一起成长。不要把第一教师的职责让给寄宿制,要和孩子多沟通、多活动,加强情感交流,不要浪费亲子教育的巨大资源;对孩子爱有度,严有度,要有家务劳动、家庭参与,从而培养孩子自力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孩子与学校同学、社区同伴合作、学习、玩耍,从而培养集体意识和能力。

5.寄宿制学校要学习住家上学的优长,进行家庭化改造。寄宿制学校要用友情、师心去营造温暖的大家庭,弥补学生家庭生活的缺失;进行社会化改造,走出去、移进来,线上、线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弥补学校“三点一线”单调生活的缺陷;进行个性化改造,为每名学生配好责任老师、生活老师,关注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需求,整合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