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赵老师”是个热心肠

时间:2024-05-13

张慧娟

“种爱计划”的志愿者中,有商业精英,有家庭教育讲师,有编辑记者,有心理咨询师,有在校的学生,有海外学子,还有很多很多有爱的人。

他们来自北京、湖南、重庆、河南、云南,来自海外,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志愿者,都有一段关乎爱、关乎留守儿童的故事……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

愿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都管赵连平叫“赵老师”,“赵老师”不只是尊称,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名人民教师,参加“种爱计划”之前,是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幸福成长群的志愿咨询师、婚姻与家庭杂志社签约咨询师,除此之外,她还在华夏心理接听过半年心理热线,担任门头沟区心理调适讲师团讲师、北京市心理服务总队志愿咨询师……即使快退休了,赵老师还一直热心志愿服务,并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赵老师的身份很多,可她最喜欢的还是“老师”,就像她在给留守儿童回信时写的:“我喜欢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的感觉,那时的我是幸福的;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一起争论、一起疯,那时我是快乐的;我喜欢孩子们单独找我吐露心声寻求帮助,我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并且和他们一起成长,这样我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每天面对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和成长都是很快乐的、幸福的、开心的,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我的智慧来源于他们,我的快乐是他们给的,我的价值是他们和我一起实现的。”

早年,赵老师当班主任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都跟心理有关,于是,她去学了心理学。赵老师教的学生里,也有不少留守儿童,孩子留在北京,父母去了外地工作。

因为诸多原因,赵老师参与到“种爱计划”中来,想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

赵老师说,自己的童年跟留守儿童差不多,她是在散养中长大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为了在农村里生活得更好,他们要拼命做农活儿。”

“我每天只能翘首遥望,看着父辈们忙碌的身影。没有人和我玩,没有温暖的怀抱,没有细心的陪伴,更多时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待着。我身体不好,经常去医院,我发现只有在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才会给予我很多关注的目光。”这是赵老师记忆中的童年,她不是没有抱怨过,但随着慢慢长大,她似乎开始理解父母。

在参与“种爱计划”给孩子们回信的过程中,赵老师对父母的“理解”仿佛又进了一步,慢慢变成了感恩。

她在一封信里写道:“因为经常生病的缘故,我在医院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多,每天吃的药比吃的饭还多。如今看来,这样的日子成就了我的坚强,同时也让我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于是我立志将来一定要改变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不再为生活奔波……

也许我应该感谢父母,把我生在农村,给了我努力的方向;感谢父母没有文化,给了我独立思考的机会;感谢父母因为忙碌无暇照顾我,给了我独当一面的机会。”

她总是特别用心

赵老师给孩子们回信的时候,总是特别用心,经常写着写着就写了好几千字。“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那么多话要写,可写完看看,都是真情实感,很多时候,就像是孩子们的同龄朋友,在跟他们说话。”

赵老师会在信里告诉孩子们,“我呢,从小就很喜欢上学。我们那会儿上学是复式班,一个大教室里有好几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老师会分别教学、分别留作业。我很庆幸,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超越自己年级的知识。上学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提高技能,还能和小伙伴们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我最开心的是考试,通过考试可以把平时不容易记住的知识都牢牢记住,还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课间的时候,经常有许多同学围在我身边问問题,我就一一详细给他们解答,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还让我信心满满。我喜欢上学、喜欢考试,也喜欢给同学讲题的感觉,所以从小就立志当一名老师,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让他们的人生充实、满足、幸福、自信……”

看完赵老师的信,有没有觉得上学和考试瞬间都变得那么美好了呢。估计读完这封信的孩子,也会高高兴兴背起书包上学去了。

再看看下面的两幅图:

先别急着说答案。当然,如果你已经看出来,这是同一幅图,那么恭喜你答对了。这是赵老师在给孩子回信时用到的两幅图,她是想告诉孩子,看一幅图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心态和结果。

赵老师还曾在给孩子的信件里,附了一幅曼陀罗的画。

“前几天看见一幅曼陀罗的画,它很漂亮,我给它涂上颜色的过程感觉特别好,也希望你能试一试。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给这幅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尽量一次完成,下次回信的时候,可以告诉我你涂色时的感受;你也可以邀请家里的长辈跟你一起,也可以谈谈他们的感受,期待看见你们的作品呦。”

赵老师不只是孩子们的益友,也是他们的良师。

她会告诉孩子,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我们所有的答案,有时候,要拿出耐心来等一等。就像我们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等,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岁月是一棵纵横交错的巨树,而生命,是其中飞进飞出的小鸟。“如果哪一天,你遭遇了人生的凄风冷雨,你的心已经不堪承受,那么,也请你等一等,要知道,这棵巨树正在生活的背风处为你营造春天的气象,并且正一点一点靠近你,只要你努力了。”

她也会告诉孩子,要如何跟长辈沟通、如何给他们提意见:

我看到……   (具体事实)

我感觉到…… (感受)

我希望……  (希望父母怎么做)

赵老师举了个例子。

孩子放学回家拿着一张考得很不理想的试卷。“我看见妈妈拿到试卷后大发雷霆,我感觉很伤心,认为妈妈只看重成绩不爱我了,于是我再也不想好好学习了。我多么希望,当我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妈妈能够理解我,心平气和地与我一起分析原因,帮助我走出困境。”

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适合孩子与长辈沟通,同样适合长辈与孩子沟通。孩子和长辈都可以多练习。

如今,赵老师已经快退休了,她教过的很多学生都上班了,甚至有的学生的孩子也都挺大了,但他们还叫赵老师“姐姐”。

赵老师爱孩子,爱她教过的每一个孩子:“我跟我的学生在一起,会融入他们中间,下课的时候,我跟他们一起疯一起闹,分不清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学生,只有上课的时候,我才是老师。我的那些孩子,给了我很多能量,让我觉得自己回到了童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