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家”生病的女儿

时间:2024-05-13

贾文章

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一些症状,但根源未必在他,很可能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

在妈妈的带领下,晓倩来到了咨询室。她穿着一身灰色运动服,头低着,头发垂着,遮住了大部分的脸。在妈妈的提醒下,她和我简单地打了声招呼。在淡淡的音乐声中,我们聊了起来。

晓倩今年16岁,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临近中考这半年,她特别焦虑不安,经常失眠,还爱发脾气,更让妈妈担心的是晓倩的身体也变得不太好,经常拉肚子,心脏也不舒服。中医西医都看了,效果不明显,原本妈妈还一直想催着晓倩提提成绩,现在她只求女儿能赶紧恢复健康。

在聊天的半小时里,晓倩一直低着头,问一句答一句,声音特别小。倒是妈妈一直在说,语速很快,声音洪亮。了解基本情况后,我试着问晓倩:“要不,我们俩单独聊聊,让妈妈去另一个房間休息休息?”她说:“嗯,我也想这样。”

“我不会聊天,一聊天就容易聊死”

妈妈离开后,我问晓倩:“妈妈好像挺关心你的,你们的关系怎么样?”晓倩慢悠悠地说:“还好吧。”“嗯,不错。”我积极地应了一句,然后说道:“这里有个沙盘,我们来玩个沙盘吧?边玩边聊。”

她终于抬起头,捋了捋挡在脸前的头发,我这才看清这张脸。她看了看沙盘,问道:“这东西怎么玩?”我示意她从沙发来到沙盘前,并为她讲解。她一边听一边好奇地看着沙架上的各种沙具,不知不觉就摆了起来。

我问晓倩:“这里有你吗?”她说:“有啊,这个就是我。”她指着石墙背后的那个“人”。不知什么时候,头发又挡住了她的脸。

“能和我说说你自己吗?就是这个。”我指着石墙背后的这个“人”,因为刚才她说这个就是她。“我要躲起来,外面不安全,我想一个人在这里,不喜欢和外面这些人玩。”她边说边指着石墙前面的那几个人物沙具。“为什么不喜欢和他们一起玩啊?”“我不会聊天,一聊天就容易聊死了,妈妈也说我不会聊天,我随了爸爸,爸爸也不擅长交朋友,下班回家就是拿手机看小说。”

“那你喜欢爸爸吗?”我问道。“还行吧。”她说得特别勉强。“爸爸应该还是喜欢我的,也会给我和妈妈买好吃的,只是他不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我们也很少交流。”“和爸爸聊天也很容易聊死吗?”“对,有时还会有争执,后来就不怎么聊了。”我点点头,继续问道:“爸爸和妈妈经常在一起聊天吗?”晓倩说:“不,很少,倒是经常吵架,还会摔东西。”“你害怕吗?”我问。“害怕,他们一吵架,我就躲进自己的房间,用被子把自己蒙起来。”

就这样,围着沙盘,我们聊了近一个半小时。我说:“今天我们聊得也差不多了,你还有没有想要问我的?”她突然叹了口气。我说:“怎么了?”她没有回答,眼睛盯着沙盘,没有表情。短暂的沉默后,她说:“我还可以来这里和你聊天吗?”我说:“可以啊,只要你来之前和我约一下就好了。”她微微抬起头,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笑意。

“她爸也这样,孩子随她爸了”

晚上,妈妈和我反馈说,回去的路上女儿和她说,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聊天了,她特别喜欢和我聊天,说我不像老师,更像一位朋友。

事实上,除了初见时的拘谨外,晓倩表现出来的状态和妈妈所说的不爱说话很不一样。确切来讲,晓倩在家里、在妈妈面前是不爱说话的。或者说,她没有找到可以说话的空间,也没有说话的自信。

咨询刚开始时,晓倩说话有些慢,妈妈有些不耐烦,常常会抢话,替她回答。其间,妈妈不止一次地说道:“这孩子随她爸,他们都不喜欢说话。”后续进行咨询反馈时,妈妈也经常说道:“她爸也这样,孩子随她爸了。”在短暂的交流中,这样的话语就如此频繁地出现,我猜,平日里晓倩听到的次数肯定远胜于此。

“你也经常和晓倩说这个观点吗?”妈妈说:“嗯,和她说话太费劲,真是跟她爸爸一样一样的。”“嗯。那你觉得一个内向的孩子能不能像外向的孩子那样侃侃而谈,就像你能不能像女儿那样,不说那么多话,静下来呢?”我问道。妈妈有些不好意思:“我可不行,不让我说话,我得憋死。”

“内向的孩子有其特有的优势和沟通模式,你不能要求她必须和你一样,说她随爸爸是一种贴标签行为,并且是一种错误的引导,还会影响你们母女的亲密关系。这样,回去试着静静地欣赏一下女儿专注画画时的样子。”“好。”妈妈若有所思地回答道。“嗯,你女儿喜欢画画,她专注画画的样子一定很美。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们要了解孩子,要学会适应她的节奏和模式。”

一家人都要好好说话

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症状未必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和晓倩的沟通中,我发现,除了妈妈对她的态度外,爸妈的关系更让她感觉紧张。可是,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彼此并不了解。而且,因为被贴上了不爱说话的标签,她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只能通过学习出问题、身体出状况表现出来。

很显然,晓倩的问题涉及了爸爸妈妈的关系。为此,在之后的咨询中,我加入了家庭治疗,邀请晓倩的爸爸妈妈合作做了一次沙盘。两个人的摆放过程很有意思。爸爸很兴奋,摆得特别快。妈妈很迷茫,根本跟不上爸爸的节奏,但仍在积极地配合他。只是,爸爸完全无视妈妈的存在,也不看妈妈摆了什么,像个孩子一样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妈妈又生气又无奈。

于是,我说道:“我发现,爸爸好像不太关注妈妈在做什么。”爸爸说:“我说了她也不会听,我干活儿她也嫌弃,最怕她唠叨。”“原来是这样。”然后,我大胆地猜测了一下他们平时相处的状态。

妈妈做事风风火火,干净利索,爸爸干的活儿,她不满意就会唠叨。爸爸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就选择沉默。当心中的怒火积蓄到一定峰值时,两个人就会大吵一架。恢复一段时间的平静后,继续等下一次峰值的到来。“是这样吗?”两个人互相看了一下,都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们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好好聊天了?”“是的,聊不到一起。”妈妈抢着说道。“嗯,回去用我上次教你的方法和老公聊一聊,用老公的说话节奏和方式,好好沟通一次。尝试着和对方说说心里话,好的不好的,喜欢不喜欢的都说一说。你们沟通好了,再尝试着三口人一起敞开心扉地聊一聊。好好沟通,好好说话。”

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妈妈最先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主动适应晓倩的节奏,也不再盯着父女俩与自己的不同,和晓倩爸爸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家庭氛围好了起来,积极能量多了,晓倩压抑的内心也裂开了一道缝,透进了一缕灿烂的阳光,拉肚子的“病”好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