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丛绿
孩子起床困难,磨磨蹭蹭总迟到,为此,父母和孩子之间总免不了一场“你越催我越拖”“你越拖我越催”的拉锯战。难道真的就无计可施了吗?
早饭时我每次都要被女儿催,“妈妈,你快点!妈妈,你赶紧的!”我说:“我的词典里已经没了‘赶紧这俩字儿,急什么呀,外面不也在下雨嘛。”她说:“我得早点儿到学校。”“肯定晚不了。”“可我去了还要提前做一会儿作业呢。”“看在你那么好学的分儿上,那我尽量加快两秒钟。”“妈妈!!!”……
没办法啊,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由于不愿让她养成被我催着起床吃饭上学的习惯,好像上学是为我上的一样,那我只能培养她养成催我的习惯了。她除了在我吃饭时催,洗脸刷牙时催,还会提前把我外出的衣服准备好,把手机放到我的包里,这样方便我早点儿出发。在去学校的路上,她嫌我走得慢,经常使劲推我的后背,这样能让我走快一点儿。
有很多父母说自己每天早上都要催促孩子快点儿,问我是怎么做到这样的。由于这个问题和孩子个体的身体状况、先天秉性、行为喜好有关系,所以我简单谈一下共通的原则,供有需要的父母根据孩子的情况参考对待。
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孩子赖床、不愿起来去上学的情况都很常见。而要解决这个难题,切入点不是起床的问题,而是睡觉的问题。受大人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娱乐、晚间明亮的灯光等干扰,小孩子普遍睡觉比较晚。到了10点或11点才睡,如果磨蹭半天才睡着,睡眠质量就会变差,因为夜里11点到凌晨3点是深度睡眠时间,没赶上这个点,即便睡眠时间加长,也会觉得很困乏。睡得晚,起床自然就困难。让孩子8点就睡觉试试,早上就会早早醒来。
所以,要解决晚起的问题,先要解决晚睡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9点能睡觉,早上起床就会容易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如果能提前一点儿会更好。但这个对很多父母来说比较难,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了,父母也想让孩子早点儿睡了之后做自己的事,但孩子就是不愿睡。这怎么办?
对于三年级之前的孩子,父母尤其是妈妈最好能在睡前陪伴,和孩子一起坐在他睡觉的床上。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熟悉的场地,在这里,他知道就是睡觉的。可以把孩子揽在怀里,给他读故事书。如果他愿意躺着听故事,那当然最好。我以前为了省事,就让女儿睡前听故事音频,她最喜欢一个台湾爷爷和两个台湾孩子一起讲的历史故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父母可以选择孩子喜欢听的音频故事,让他躺下听,也很容易睡着,而且孩子也不会抗拒早点儿上床。
睡前就不要看电视、玩游戏了,因为会刺激大脑,直到入睡都会蹦出画面,影响睡眠。这一点,相信很多父母都深有体会。听听故事,或者放孩子喜欢的小夜曲,都是不错的选择。鉴于故事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精心选择孩子喜欢的故事听是比较有效的。
三年级以后的孩子基本就有了比较强的荣誉感,会担心自己迟到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由于此前养成了早睡的习惯,也会一直延续。如果没养成,那么依然可以采取睡前听故事的习惯。重点是父母要舍得拿出时间在睡前陪孩子,因为白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晚上如果在睡前能固定陪伴孩子,对孩子就很有吸引力。如果孩子作业完成太慢,很晚还做不完,也可以和孩子约定,妈妈到时间就会陪他讲故事或听故事,让他早点儿把作业完成,这也会是一种动力。
孩子入睡的环境需要注意,最好不要特别安静。这点比较违背一般人的认知,通常父母会从孩子很小时就注意营造适宜睡眠的安静环境,担心会吵到孩子。有的父母甚至会将门上的铁链用棉布包上,担心碰到门会发出声音。如果这样养育的话,孩子就会很容易受外界声音的影响,长大以后也会对外界环境要求很高,否则很难入睡。那些在大学宿舍里和舍友有矛盾的人,很多都是因为嫌别人吵到自己;那些成家后和爱人闹矛盾的,很多也是因为嫌爱人动作声音太大影响到了自己的睡眠。世界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大人想说话的时候,不必顾忌孩子在睡觉,用正常的语调说话就可以,开门关门也不需要刻意小心、蹑手蹑脚,否则造成的影响是很长久的。
如果是动作天生比较悠然、缓慢的孩子,父母的催促容易给他们带来压力。人对于有压力的事很容易反感,长此以往,会对去学校形成不良印象。因此,针对这样的小孩,父母可以提前十分钟左右叫他起床,而不要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不忍心早一点儿叫。少睡一会儿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你因为担心迟到而不断催促孩子,却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和抵触。
父母对孩子也尽量不要采用一味催促的方法,比如“快点,赶紧的,你看都几点了!”“你怎么这么磨蹭!”等,这是一种责备的方式。父母要采用的是不断提醒的方式,比如“现在是6点50分了,你需要在7点10分出门,还有20分钟。”“现在7点5分了,还有5分钟就需要出门。”这样会清晰地告诉孩子他面临的境况是什么,他自己就会形成明确的时间概念。
父母也可以采取制作“行为清单”的方法,每天做一个表格,列好早起要做的各种事项,比如起床穿衣、洗脸、吃饭、刷牙、上厕所、检查书包、穿校服、戴红领巾等,把所有事项细化到一张表格上,每做完一项就让孩子画个钩。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知道还有多少事项没有完成,还能够体验到已完成的成就感,就像职场人在工作中也会使用工作清单一样,看着待做事项一样样减少,对钩越画越多,心里会有成就感,压力也会随之释放。
对孩子要有耐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指望孩子几天之内就会变成一副行动迅速、高高兴兴上学校的样子。我女儿是到三年级之后,才慢慢不需要我提醒她,她会在晚上9点40分就收拾好书包,自己上床睡覺;到四年级以后,就变成了她开始不断提醒和催促我加快动作了。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一旦哪天起床迅速、比较主动,就要冷不丁地给予一些激励,比如送他盼望已久的礼物,带他看场电影等。不过,这个激励切不可提前说出,比如“要是你能提前10分钟,就送给你……”这样就把激励变成了奖励,类似于一种交换了,孩子内在的动力就会被奖励摧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父母采用了这样的奖励方法,会发现孩子起床更困难。因为激励,是事前没有约定,并不存在交换关系,纯粹是因为你行为值得赞赏,所以给予随机的鼓励。
总之,育儿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不断发现更适合孩子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中的一些精力损耗和摩擦,让育儿更快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