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5-13

吴丽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又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二者联合起来发挥作用,无疑会事半功倍地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当然,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学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1.核心素养的要求。健全人格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明确要求,其中,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学生应该具有自尊自信的心理素质,具有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具备积极向上,不怕挫折的精神和具有友爱互助的精神。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了解自我,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并能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抗挫折能力。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既是当今国家的明确要求,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这是由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初中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时期,包括身体或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过渡。生理方面包括:外形变化、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性的发育与成熟、脑和神经的发育。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具有过渡性和矛盾动荡性。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具有矛盾动荡性,其表现为:(1)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3)自我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4)自我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就使得初中生的身心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加强引导。在日常的教育与生活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一般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达成一致,从而产生矛盾。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缓和甚至解决这些矛盾,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3.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四部分内容之一,与劳动技能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尽职,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协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不怕挫折、适应变化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够生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并非都是科班出身,某些地区由于师资匮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由非学科的教师担任和兼任,由于非本专业任教,专业知识及素养也就较为欠缺,不能把道德与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難以深入学生的内心。再加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传统的讲授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不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任课之前,虽然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及教育培训,但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化,在教学时容易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形式化严重,只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并不考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否用到,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加之,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中学未被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沉淀较少。

3.学校及教师的不重视。在初中,大多数人将《道德与法治》看作是副科,认为平时看看课本,考试的时候背背书就能学好。而此时,初中生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这一阶段正是塑造其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放任不管只怕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再者,部分一线教师欠缺对此科目的针对性,缺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渗透性。

1.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关培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想要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须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进行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还是不能够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学生的困惑,处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矛盾,很容易忽略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留有困惑。例如: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青春的心弦》,对于异性关系的交往,很多教师避而不谈或者是严肃语气对待,但是异性交往恰恰也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一部分,要告诉学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喜欢,断不可一棒子打死学生正常合理的情感诉求。

2.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关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能力。

3.教师应创设信任与关爱的教育环境,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建立信任与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活动的主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疑惧心理。例如: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要告知学生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也可以举例子来说明,学生如果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要坦然接受,正确扶正,切不可批评学生,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因为这时候,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的交界处,道德认知还不够自律,要让青少年把遵守法律内化成自我的价值。

4.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其中,也不例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学生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要解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希望学生将教师所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深深刻画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灌输,这里的灌输是相对自发而言的。灌输,不是“注入式”“填鸭式”,不是“我讲你听,不听硬灌”,对灌输不能做片面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克服说教的做法,要运用启发式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深化到学生的大脑中,同时,还需要对学生有所启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生命至上,珍爱生命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以讨论,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的珍爱生命,充分热爱生命而非虚度光阴。

5.咨詢与辅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不太懂或者不太认同教师观点的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在课下对个别学生进行咨询与辅导。在做辅导时,教师要遵循几个原则: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和同理心。对学生要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学生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其学习过程,为其设身处地,使其感同身受。要关注学生的一切身心活动,要真诚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对话,不能有教师架子,教师要将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切勿去嘲笑或指责学生。

6.鼓励学生参与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自强自立的健康人格。人是社会的人,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与他人也会有更多的交往和沟通。例如: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某个人。社区组织的学法活动,警局发起的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政治素质不仅有所提高,而且心理及人格亦会越成熟。

1.有助于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学,有助于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例如:从发现自己到尊法守法再到走向未来的少年等,使学生把道德认知逐渐深化成内在的自我价值。以至于学生在日后,可以静己修德,约束自身,实现从本我、自我到超我的跨越性发展,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2.有助于青少年问题的妥善解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学,有助于青少年问题的妥善解决。在讲异性关系时,教师应实讲当讲,才不会给学生留下谜团,使学生面对这方面问题时,知道什么是喜欢,什么是正确的爱,这也从侧面有助于预防影响学生学业的早恋。教师同时也可利用教学内容进行衍生,例如:给学生讲到性教育,使男女生对这方面问题了解并掌握,使学生在面对这方面问题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伤害,这也从侧面预防了学生过早发生性关系等。在讲同伴交往和师生交往时,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

3.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学,有助于青少年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使学生具有自我评判的能力,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长处要继续保持,对缺点要规避完善,取长补短。使学生认识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我。使学生明白并理解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不能自命不凡,也切勿妄自菲薄。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的渗透,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不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教育;对青少年来说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