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廖伟棠
汉学家伊沛霞的著作《宋徽宗》读到一半时,我突然想放下不读。不是因为书写得不好,恰恰相反,我很久没有读过这么丰沛周详的历史传记了,只是读到史称奇耻大辱的靖康之难即将发生、历史的乌云盘亘之际,我不忍检点下去。
犹记我最初接触宋朝悲剧的细节,是来自南宋诗人、音乐家汪元量的《湖山类稿》。当中有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组诗,是诗人作为随谢太后的南宋降元队伍里一位不起眼的“弄臣”所记,荒唐言与辛酸泪俱下,发人深省。又过多年,我读了更细致记载北宋之亡的《靖康稗史笺证》,尤其是当中的《瓮中人语》,方知崖山之恨早已在靖康時埋下。
《宋徽宗》所记固然有恨,但恨之中有爱,有伊沛霞对宋徽宗的爱,因而更写出宋徽宗对周围的人的爱——仁者爱人,如此说来,这个一直被视为昏君的艺术家皇帝,竟是中国史上难得的仁君?从这本书的描述来看,宋徽宗起码绝非昏君——“昏德公”那是毁灭北宋的金国皇帝以羞辱性的赐封来暗示后人的,而后人竟也信之,何故?主要是因为基于偏见:艺术家肯定不善治国,艺术精湛如李后主、宋徽宗者,更是注定的亡国君。
按现代人的标准,宋徽宗不过是一个正常的有钱人,他喜欢收藏艺术品和奇异石头,喜欢和朋友(他希望他们不只是他的臣下)唱和,喜欢一点虚荣,借道教来安慰自己,善待家族中的女眷和幼辈……按伊沛霞的比较,他没有比同时代的欧洲君主更为奢侈,也不如汉唐的君主好大喜功,更不及他们的残暴。
宋徽宗半生没有踏出皇宫禁苑,在金人囚禁他之前,他已被自己崇尚儒家的大臣以奇怪的道德囚禁在他的小世界。正如伊沛霞点出,大臣们更喜欢他作为国家的象征存在,而不是如西方君主或者古代君主那样游猎四方,认识自己国家的人们。于是宋徽宗只好经营他艺术里那个虚幻而完美的世界,当被迫面对金人带来的现实残酷世界时,他选择了过分乐观,假装一切还会完好如初,因此招致了更大的悲剧。
伊沛霞尝试让一个现代人理解一千年前的宋朝,不厌其烦地罗列诸如国家经济收入和支出等内容,但同时证明了宋徽宗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干亲力亲为的统治者;就像她强调他的艺术家形象经营,不只是浪漫即兴的,而是成竹在胸志在千古的。不过他生不逢时,辽金西夏等强邻在侧虎视眈眈、方腊等民变莫测,他的筹划能力再好也无法预计什么会是压倒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宋徽宗》以北宋皇宫的介绍开篇,以北地五国城的流放结尾,显出了何谓天壤之别。上半卷的国与民越是太平,后半卷他们的命运越是凄惨——最文明的国度引来了最野蛮的入侵者,野蛮感到了落差反而要极尽野蛮,不排除金人的施虐是带着如此变态的心理,玷污、毁灭美好的事物是魔鬼的快感所在。这时回看书中着墨甚多的徽宗君臣结盟金国的外交努力,可以看到神的冷笑,他们越努力越是在把自己送进地狱,如同在流沙里的挣扎。
目击这沉沦需要强大的心脏。伊佩霞关注女性命运,但她也没忍心像旧时野史那样逐一检点那些帝姬的悲惨结局,遑论被囚禁于所谓“洗衣院”的女奴们的命运。在巨大的厄运面前,伊佩霞写出了宋徽宗保持最基本的尊严与文明的超然,虽然对亡国无济。
《宋徽宗》传中有传,不只是由宋徽宗的个人经历独撑的。比如书中写及那时重要的建筑师李诫,从乱世中钩沉出另一个勤勉又专注的艺术家,这何尝不是宋徽宗想过的另一种人生呢?点出他们,相当于在暗黑中留了一个平行宇宙,让我们回望黑暗的时候不只看见靖康之劫的绝望,也能看到另一个宋朝的切片依然鲜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