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3
顾景言
2020年12月28日,钢琴家傅聪于英国病逝,死因是新冠肺炎。
傅聪之死,在英国并没有激起太大浪花。欧美因为新冠死了太多人了,他不过是抗疫失败的众多受害者之一。然而,在他的母国,他的死却引发了轩然大波。他的死讯登上微博热搜的头条,无数人为了他互相争论。有人为他惋惜,“钢琴诗人”竟然以这样的方式陨落。
但还有另外一种刺耳的声音。有很多人对傅聪口诛笔伐:
“一个英国国籍的人,值得上头条?别跟我扯音乐无国籍!”
“他对不起他爹。”
“叛国都能洗,还有什么洗不了?”
在这些痛骂者的眼里,于国于家,傅聪都是一个令人不齿的叛徒。于国,他“抛弃”了祖国叛逃到英国;于家,他“害死”了亲生父亲。
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
《傅雷家书》,是多少中国人心中的经典,被称为“教子圣经”,是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书信合集。
然而,这对父子后来的命运,却令人唏嘘不已。
傅雷为何在遗书中指责傅聪为“叛徒”?而被国家寄予厚望的傅聪,又为何不顾一切地出走英国?真相究竟是什么?
1
1966年9月3日清晨,傅雷夫妇的遗体被家中的女佣发现。
在此前的夜里,夫妇二人一起自杀。
朱梅馥悬梁自尽前,在地上铺好了棉被,以免踢倒板凳的声音惊扰了楼下的邻居。
在傅雷的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傅聪,是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长子。然而,在别人眼里,这个他最感到骄傲的儿子,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所有的人都在说,傅聪是个叛国者。世人皆欲杀。作为父亲的傅雷,也因此受到了牵累。
然而,傅雷却始终对儿子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愧疚,有深爱,有恨铁不成钢,却唯独没有他在遗书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决裂。他至死都思念着儿子。
在傅雷去世前几个月的一封家书里,他告诉傅聪自己经常“梦见你,你琴上的音乐在梦中非常清楚”。遗书上的指责,不过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
1934年,傅聪出生于上海。他是傅雷和朱梅馥的长子。
傅聪人如其名,自幼就十分聪明。从三四岁开始,他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傅雷发现,只要收音机里响起西洋音乐,傅聪就会瞬间变得十分安静。“他长了一双音乐的耳朵。”傅雷的朋友曾惊讶地说。
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傅雷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他对孩子的期望比常人更大。为了不浪费儿子的天分,他和妻子拿出了家中的积蓄,为傅聪购买了一台昂贵的钢琴。傅聪的琴艺日益精进,令傅雷欣慰不已。
1954年,20岁的傅聪向父亲提出了一个心愿:他想去波兰留学。
波兰是钢琴大师肖邦的故乡。当时中国国内虽然也有钢琴名师,但是与波兰相比,音乐氛围终究是逊色许多。
为了儿子在音乐上能够攀登顶峰,傅雷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有万般不舍,也忍痛支持儿子的梦想。1954年,傅聪辞别父母,踏上了去波兰的路。
傅聪不会想到,这竟是自己此生与父母的最后一面。
2
傅聪没有给祖国丢人。
初到波兰,他就在音乐节崭露头角。1955年2月,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大会在波兰举行。参加这次钢琴比赛的,有很多都是成名已久的国际钢琴家。
傅聪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次比赛中赢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黄种人第一次取得如此佳绩。他所演奏的《玛茹卡舞曲》,博得掌声如雷,获得了最优奖。
正在傅聪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次意外发生了。这个意外,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留学期间,傅聪因事需要回北京一趟。傅聪的时间很紧迫,只能在北京待很短的时间,没时间与父母相聚。傅雷在上海日夜牵挂自己的儿子,夜不能寐。于是,他托自己的好朋友楼适夷,替自己去看看傅聪。见到楼适夷后,傅聪很高兴。
他这几年在波兰很孤独,好不容易回北京见到同胞,還是自己亲近的人,感到十分亲切。
傅聪和楼适夷聊了很久。由于信任,傅聪畅所欲言。在聊天的时候,他提及了波兰事件和苏联的政局。这只是年轻人出于对时事政治的关心,随便聊聊自己的见解。
楼适夷却感到不安。他告诉傅聪,你作为留学生,不应该谈论这些问题。
这也怪不得楼适夷神经敏感,他也是好心,怕傅聪思想出问题。两人分别之后,楼适夷把聊天的情况告诉了文化部的领导。楼适夷原本的意图,可能是让他们多关心傅聪,免得傅聪受到不良影响。没想到,文化部的某位领导立刻召见了傅聪。他把傅聪严厉地斥责了一番:“再这样下去,就把你调回来!叫你下乡劳动去!”
这并不只是威胁和警告。
3
在傅聪回到波兰不久,就接到了国内的命令,要求他提前结束学业回国。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当时国内的政治气氛十分严酷,已经有不少惨烈的前车之鉴。
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选择了留在大陆。胡适劝他去台湾,胡思杜拒绝了:“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
解放后迫于政治形势,胡思杜在报纸上和父亲划清界限,写文章批斗胡适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却还是没有逃过“反右”的浪潮。1957年9月,36岁的胡思杜上吊自杀。
在傅聪被训斥之前,傅雷已经被打倒,饱受羞辱和折磨。傅聪回国之后,很可能也会落得“儿子揭发老子”“老子揭发儿子”的不堪境地。傅聪曾经回忆道:“我出走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因为那时候国内没有艺术,而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
他没有说出他真正的惊恐。他怕的是事业和身体的双重毁灭。
这并不夸张。和他一样享有“钢琴诗人”盛名的顾圣婴,在后来的“文革”中,被逼得和母亲弟弟一起自杀。
恐惧和不安,使傅聪选择了出走英国。
由于没有英国护照,傅聪不能参加很多演出,收入成了大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优秀的钢琴家穷困潦倒。曾有人对他许诺,只要能接受专题采访,说点关于中国的事情,就能得到一笔巨款。
傅聪断然拒绝。
可是人活着总是要吃饭,没有英国国籍,他连维持生计都很难。
1964年,傅聪加入英国国籍。
两年后,他得知了父母的死讯。
4
把傅雷之死,归罪到傅聪的头上,是不公道的。
往轻了说,是不了解傅雷这个人;往重了说,是对历史的无知。
傅雷是一个书生气很重的人。他虽然翻译了大量西方作品,对西方文化了解颇深,但他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士大夫。宁折不弯,大不了“抬了棺材见皇帝”,这是他的秉性。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时代的风暴中幸存?罚跪、戴高帽、捆绑示众……随便哪一样都是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凌迟。即使没有傅聪出走的事件,傅雷也不可能活下来。
1958年,被激进分子羞辱批斗之后,傅雷万念俱灰。他对妻子说:“如果不是阿敏还太小,还在念书,今天我就……”
1966年,更大的风暴来袭。傅雷告诉友人:“如果再来一次1957年那样的情况,我是不准备再活的。”然而,这一次比1957年还要惨烈。傅雷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在遗书中,他谴责了傅聪,可那其实是有苦衷的。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傅敏。父母都“畏罪自杀”了,如果政治立场再有问题,让傅敏怎么活?
傅雷夫妇的死讯,两个月后传到了英国。有好事者跑到傅聪那里,要求采访他。所有人都认为,傅聰一定报复,说一些指责中国的话。结果却出人意料:傅聪选择了缄默。
前来采访的英国记者大失所望。自始至终,他都恪守着自己的原则,不发表任何不利于祖国的言论。
父亲的死,是时代的悲剧。
说傅聪是叛国者,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傅聪没有出卖国家情报,没有攻击过祖国,哪怕是在父母死难的情况下。他只是逃避了时代可能赐予他的噩运。
而祖国也早就谅解了他的出走,并谴责了那个荒唐的年代。从1979年起,傅聪经常接到官方的邀请,回到祖国演出。
如今,86岁的傅聪走了,这个世上少了一位杰出的钢琴家。是非功过,任凭后人评说。而对于傅聪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了。他终于可以,与阔别了66年之久的父母重逢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