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慢性胃炎复发,要考虑这11个原因

时间:2024-05-14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王伯军

慢性胃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胃病,症状包括上腹疼痛、上腹胀闷、上腹堵塞感、早饱(稍进食即饱)、嘈杂、易饥饿(饭后不久即饿)、嗳气、反酸、烧心、呃逆、恶心、呕吐、胃口差等。症状较多但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同患者表现可以不一样,症状轻重与胃黏膜病变严重性也不成比例。

本病其实并不算什么严重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会消失,但有些患者容易反复发作,年年做胃镜年年有糜烂。为什么同样是慢性胃炎,有的人预后良好,而有的人总是反复发作呢?研究发现,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1.治疗不彻底

有些患者症状一消失即停药,停药不久又复发。其实症状消失只是药物对症治疗后使症状暂时得到了抑制,这只是治标;而其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糜烂仍然存在,还需要治疗一段时间。治标不治本,停药不久自然就会复发。

2.幽门螺杆菌未根除或再感染

大量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约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的感染者可能没有症状或并发症,但几乎都存在胃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可以消退。

只是目前国内幽门螺杆菌耐药率较高,根除有一定困难,根除失败者不少;而且幽门螺杆菌经口感染,即使根除后也有一定再感染率,尤其家庭其他成员没有一起筛查根除者,家庭成员之间很容易相互传染,使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增高。建议生活中采取分餐制,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3.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未除

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长期吞咽入胃可导致慢性胃炎,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就有慢性活动性炎症。因此,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未除也是慢性胃炎反复的原因。

4.饮食不良

浓茶、咖啡、吸烟、饮酒、口味过重(过咸、过甜、过酸、过辣),以及进食过冷、过烫、不消化食物、粗糙食物等都会损伤破坏胃黏膜,诱导慢性胃炎发作。

吸烟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烟草有害成分能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胆汁反流,这可损伤胃黏膜。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黏膜活动性炎症,使慢性胃炎难以好转。

过量饮酒或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导致慢性胃炎发作。

胃怕冷,一旦受凉会削弱胃蠕动或导致胃痉挛,从而出现相应症状;胃部受凉后会引起胃黏膜缺血,进而导致胃黏膜糜烂、坏死、溃疡等。因此,腹部受凉或进冷食过多会诱发胃病发作。

5.进食不规律

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饭或晚饭过饱,饥饱不定时,爱吃宵夜,暴饮暴食,狼吞虎咽,不规律的进食等会干扰胃的节律和生物钟,使胃酸分泌紊乱、消化不良,可诱发慢性胃炎发作。

6.不良情绪

压力过大,心情不愉快,紧张、焦虑、抑郁、悲伤等不良情绪,可使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会导致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酸分泌紊乱、胃动力障碍、胆汁反流等,诱发慢性胃炎发作。

7.服用损害胃黏膜药物

一些药物会损伤胃黏膜,比如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再用这些药就可能导致复发。

8.环境或气候改变

环境改变,气候突然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可导致支配胃肠的神经功能紊乱,使胃液分泌和胃肠的运动不协调,诱发胃炎发作。

9.急性肠胃炎后

因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如果疏于护理、治疗不当,可使胃黏膜炎症持久不愈,也可诱发或加重原有的慢性胃炎。

10.解剖结构改变

胃大部分切除后、胆囊切除后、胆囊结石导致慢性胆囊炎,这些结构改变使十二指肠中胆汁胰液容易反流入胃内。而胆汁中的胆汁酸,胰液中的磷脂和消化酶,能溶解胃壁的黏液层、损伤胃黏膜。

由于解剖结构发生改变,药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能对症治疗减少其造成的胃黏膜损伤,停药后自然就容易复发了。

11.内脏敏感性增高

内脏敏感性增高就是胃对各种刺激很敏感,对生理性刺激会出现不适感,对伤害性刺激会呈现更强烈的反应,并会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内脏植物神经紊乱的结果,与长期不良情绪有很大关系。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其实胃的病变并不严重,但胃部症状很明显,反复发作,这其实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内脏敏感性增高。有些患者的胃确实有明显糜烂或萎缩等器质性病变,但也可能合并存在内脏敏感性增高,使其稍受刺激即会发作,这样单用一般胃药就难以改善其症状。

总之,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患者自己可以逐一对照排查,尽量予以避免,以减少复发。慢性胃炎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上除了要避免粗糙、浓烈、辛辣的食物及酒精、香烟,霉变、熏制的食物也要少吃,要多吃新鲜的食物,同时保证定时定量的进食,饮食多样化,不要偏食;生活上则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平时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在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期过度劳累。此外,患者要做好日常病情监测,定期复查随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