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吕有灵
50岁的刘女士自诉,几年前,她开始经常性的腹痛、腹泻或者便秘。因为老是拉肚子,她出趟门都很难,每次一想到要出门,肚子就开始不舒服,就想跑厕所。为了查清病因,刘女士经常往医院跑,多的时候一星期跑几次。大家都知道,做胃镜、肠镜是十分痛苦的。可刘女士前前后后做了十多次胃镜,五次肠镜,仍然没有发现什么病变。
刘女士开始胡思乱想: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癌?因为还是早期才一直没被查出来?整天担着心事,刘女士觉得这肠胃更不舒服了。后来,她辗转到某大医院,请专家教授看了她多次的胃镜、肠镜检查结果,明确脏器的确没有实质性病变。根据她描述的症状,专家教授们觉得她是患了肠易激综合征。换句话说,就是她的肠比别人敏感,更容易受刺激而“躁狂”。
听说过人在受刺激的情况下可能会躁狂,怎么肠道也会躁狂呢?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其实,这种肠道躁狂的情况在临床上叫做“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在医学上的定义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过去,肠易激综合症又被称为过敏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等。主要表现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食欲不振及其他上消化道症状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却折磨着全球10%~20%的人群,且这类疾病特别青睐女性同胞,男女患病比率通常为1∶2左右。
有调查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得分只有正常人的1/2~1/3。因为它不仅需要在生活中管住嘴,如辛辣生冷的不敢碰;更有可能在重要场合掉链子,如考试、答辩、工作、面试、外出旅游时,心里一紧张就想去厕所,有时憋都憋不住,去哪都要先确认一下厕所的方位。可以说,此病虽然不致命,但着实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少烦恼。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也许就有过类似的经历:时常在进食不久就感到腹部不适,多伴有急迫的便意,排便后症状可以缓解;有些人是在进入寒冷的环境时,如一些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们,受到空调的冷气刺激后也经常会出现上述表现;还有一些人在受到情绪刺激,如紧张、生气后也会出现以上症状。其他伴随表现如头痛、非心源性胸痛、背痛、心慌、乏力、性功能障碍等也可见到。这些患者中症状较轻者往往不在意,表现较重者才会去医院就诊。但无论是腹泻型还是便秘型,患者的大便化验多无异常,其他检查如结肠镜、钡灌肠造影也均无明显异常发现。
本期专家
吕有灵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消化疾病专家诊治中心委员,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发表论文30余篇,获武警科技成果奖二、三、四等奖共5项;从事胃肠镜诊治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胃肠镜诊疗、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和脂肪肝的诊治。
那么,到底是谁“激惹”了肠道?肠易激综合征又是怎么引起的呢?
目前,此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食物因素、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学障碍、胃肠道激素与神经肽、遗传因素等有关。现在认为,饮食和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日常的饮食了。
在人的一生中,“吃”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大部分人都有过在饱餐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拉肚子的经历。所以,辛辣、生冷、油腻、过多含糖类食物及过敏性食物、烟酒都可能是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小祸首”。
其次,精神刺激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良情绪会通过人体胃肠道中存在的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和脑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相互联系与影响。当压力、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来袭,大多数人都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乃至腹泻和便秘的情况。
由于多数患者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所以本病就诊率相当低。很多患者会随意服用一些消化类药物,甚至随便服用抗生素。殊不知,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乱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等不良反应。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到底如何排查自己是否患病呢?不妨先问自己以下4个小问题:
⒈是否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
⒉是否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粪便外观改变?
⒊以上情况是否已持续超过6个月?
⒋以上情况最近3个月内每月是否至少发生3天?
如果你符合以上4条,则可以初筛可能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当然确诊前还需要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炎性肠病、肠道感染、结肠憩室、结直肠肿瘤、乳糖不耐受、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及胆系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目前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提出:“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症状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
建议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肠道解痉剂,以缓解腹痛等相应症状;通便剂适用便秘者;止泻剂可改善腹泻,但需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或通过益生菌调整肠道有益菌群,减轻腹部不适症状。对上述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
需要向大家强调的是,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所以,奉劝大家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应经专业医生确诊后,在其指导下规范用药。
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规律进食,在饮食中注意避开以下食物:
1.尽量少食高糖食物,尤其是富含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的食物,例如:洋葱、牛奶、酸奶、豆类、小麦谷物、大蒜等,这类食物通过肠道细菌发酵不断产气,最终导致腹胀腹痛;更雪上加霜的是肠腔内的高渗透压会让更多的液体涌入肠道诱发腹泻的发生,加重胃肠症状;
2.避免高脂肪、辛辣和重香料的食物;
3.高膳食纤维素食物可能对便秘型患者有效,例如香蕉、芹菜、胡萝卜等;但注意,如果患者症状是以腹痛和腹泻为主那恐怕就要减少摄入了;
4.避免食用过敏或者机体不耐受食物,例如牛奶、海产品等食物。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患者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心态,树立信心,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