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沈逸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关节病可算不上什么“大毛病”。这类疾病不会在短期内危及生命,所以患者对待关节病不会像对待癌症或者心血管疾病那样重视,也不会特意去治疗,仅在出现疼痛等不适时服用药物减轻症状。然而,法国科尚医院风湿病专家弗朗索瓦·拉努教授却指出,关节病其实是导致40岁以上患者残疾的首要病因。另一个法国风湿病专家帕斯卡尔·里歇特教授也强调,由关节疾病引起的下肢残疾,会导致患者久坐,而久坐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寿命缩短。换句话说,关节病其实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而且会显著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应对关节病给与足够的重视。
我们所说的关節病,主要是指由于年龄增长而引起软骨磨损的相关疾病。最常见的关节病发生在膝盖、手部、髋部、脊椎等部位。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已经广泛采用最新的“生物靶向药物”。与传统的缓解病情药物相比,生物靶向药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们将参与疾病病理过程中的关键免疫分子作为靶点,通过抑制这些分子来阻断疾病的发展进程。因此,生物靶向药物具有起效相对迅速、对疾病控制能力强的特点。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生物靶向药物的有效率为80%左右,也就是说并非对每个患者都有显著的疗效。而且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个别患者在用药起初阶段有明显疗效,但在应用较长时间后疗效可能会逐渐下降。有报道认为这可能和机体产生抗药抗体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根据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推荐,如果患者对一种生物靶向药物疗效不佳,更换另一种生物靶向药物仍可有效。
目前,国内上市的治疗关节病的生物靶向药物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介素6拮抗剂和Janus激酶(JAK)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是临床应用最久、最广泛的生物靶向药物,既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也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它分为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两种,其中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如恩利、益赛普、强克、安百诺,这几种药都是皮下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有英夫利西单抗针(类克)、阿达木单抗(修美乐)、戈利木单抗(新普尼)这3种,除了类克需要静脉给药,其余两种是皮下注射给药的。白介素6拮抗剂和JAK抑制剂仅用于治疗类风关,其中白介素6拮抗剂目前只有托珠单抗注射液(雅美罗)1种,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JAK抑制剂目前上市的是托法替布(尚杰),是唯一口服的生物靶向药物。
关节病患者应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使用生物靶向药物及使用的种类,以及是否要同时服用传统的缓解病情的药物。而不管应用何种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关节病,都应遵循规范的用药剂量和疗程。一般在规范应用生物靶向药物治疗6~8个月后,医生会全面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能够酌情减量。患者不可自行加减用量或者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前功尽弃。
不少患者担心,使用生物靶向药物时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在停药后再使用传统药物治疗会无效。在此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任何生物靶向药物都不会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还有一点大家要明确的是,风湿性疾病是一类慢性、终身性疾病,任何药物都不能使其断根,包括生物制剂。使用生物靶向药物的目的是将疾病长期控制在低活动度,最大程度地阻止或延缓疾病造成的骨质结构破坏,这对患者整体的预后和长期的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此外,生物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广大患者和家属所担心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是药三分毒”,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不存在的。使用生物靶向药物最大的不良反应是可能会增加感染和罹患肿瘤的风险,因此在用药前,医生都会严格地进行筛选,排除患者是否已经存在慢性肝炎、结核等感染,是否患有或曾经患有恶性肿瘤;而且,在使用生物制剂的过程中,医生仍会密切随访,从而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虽然使用生物靶向药物后可能会增加发生感染的几率,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及时、正规的治疗痊愈。生物靶向药物还会产生其他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但都是可逆的,在停止用药、采取相应措施后短期内即可恢复,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