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血脂异常,最怕高在“低密度”

时间:2024-05-14

徐迎佳 王子扬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而血脂异常(主要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血脂异常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人群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等事件,显著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固醇分好坏

人体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当人体内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液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值,便称为血脂异常。

很多人认为,只有胖人才会患上血脂异常。而临床统计,血脂异常的患者大约只有50%是肥胖的人,很多身材苗条、长期素食的人,血脂水平也很高。

血脂异常对健康的危害不可低估。但由于它不易被查觉,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致病过程非常缓慢,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然而,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等疾病,后果非常严重。

最怕高在“低密度”

血脂成分中,影响心血管健康的脂类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

在所有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值得关注的一项。如果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多,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再加上其他损害血管内皮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好比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血管狭窄或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的研究中,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超过3.6万名身体健康且心血管疾病风险低的青年志愿者进行了长达27年的追踪随访,结果发现,如果他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那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30%~90%,其中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更是有可能翻倍!可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非常重要的血脂监测指标,即使你的其他血脂指标都显示正常,唯独这一项过高,也意味着你的血脂亮起了“红灯”。

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增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被称为“好胆固醇”,它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等机制,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科学预防,持之以恒最重要

血脂异常通常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血脂异常和继发性血脂异常,前者是由于饮食和遗传等因素导致的,预防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后者是由于其他原发疾病所引起的,就要求积极治疗原发病。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检测1次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要注意,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就如控制体重一样,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每日的点点滴滴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持之以恒是关键。具体到饮食,血脂异常患者要多吃绿色蔬菜与水果,以增加纤维素;最好喝低脂奶和脱脂奶,有助于减少脂肪的摄入;鸡蛋每天吃1个是可以的;肉类的选择上,鸡、鸭优于猪、牛、羊肉,鱼肉优于鸡、鸭,但要注意鳗鱼含有比较高的胆固醇,不宜常吃,尽量少吃含高脂肪的动物内脏和皮;烹调时尽量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杏仁、榛子、开心果等干果都可以吃,但最好少加盐;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不要喝含糖饮料。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血脂异常患者都有一个同样的困惑——我最近吃得很清淡,连荤菜也吃得很少,为什么血脂还是降不下来?这是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只有三分之一的是从食物中获得的,另外三分之二是由人体自身合成。所以,除了清淡饮食,还要配合适当的运动,才能取得理想的调脂效果。

药物治疗首选他汀

假如饮食、运动双管齐下并保持了两三个月,血脂还是没有显著改善,那就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那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不要以为反正是遗传的就听之任之。事实上,许多年轻的冠心病患者大都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对于冠心病、中风患者,以及刚刚发生过心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因而需要长期坚持服药。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不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更加脆弱易破。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他汀类药物是首选。

他汀类药物分为三代,第一代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是由天然真菌培養液中提取后进行化学合成的;第二代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第三代如匹伐他汀,是全化学合成的。三代药物在调脂强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准备调脂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依据需求(拟降低原血脂水平的多少),来选择药品和日剂量。他汀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1次,但在晚上服用时LDL-C降低幅度可稍有增多。他汀应用取得预期疗效后应继续长期应用,如能耐受应避免停用。有研究提示,停用他汀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果应用他汀类后发生不良反应,可采用换用另一种他汀、减少剂量、隔日服用,或换用非他汀类调脂药等方法处理。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版)》提出,血脂调整治疗需设定标值,极高危者LDL-C≤1.8mmol/L(70毫克/分升);高危者LDL-C≤2.6mmol/L(100毫克/分升);中危和低危者LDL-C≤3.4mmol/L(130毫克/分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