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弹拉搓揉耳常健,疏通经脉除病患

时间:2024-05-14

杨峰

耳宜常弹,是历代养生家推崇的保健方法。古人云:“肾气通耳健全身,弹拉搓揉除病患。”唐代大医孙思邈,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他的养生十三法,又名耳聪明法,“耳常鼓”是其中之一。明代养生家冷谦享有150岁高龄,他的养生十六宜中有“耳宜常弹”。乾隆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长寿之最,活了89岁,他的养生“十常”中也有“耳常弹”。可见,耳朵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得到众多养生家的认可。

耳朵关联着全身

耳朵是人体灵敏的听觉器官,并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故耳的听觉及平衡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在耳廓上面分布的79个穴位(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关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当某一脏腑或部位发生病变,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穴位上。因此,通过对耳的弹、提、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可疏通十二经脉,调理五脏六腑,平衡阴阳,强肾健脑,聪耳明目,舒肝健脾,消肿止痛,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目的。

弹拉搓揉好处多

经过历代养生家的总结,现今流传下来的保健耳朵的方法有不少,比如:

搓耳廓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先从耳正面向后搓49次,再从后向前搓49次,以局部皮肤潮红有烘热感为度,每天早、晚各1次。此方法可疏通经络、强肾健脑,令人神志清爽、容光焕发,可防治头痛、头昏、胸闷、心慌、阳痿、尿频、便秘、颈肩腰腿痛等病症。

振耳道 用双手掌心分别紧压两耳(包括外耳道口)6秒钟,使耳腔内外气流受阻,耳腔内压力瞬间增高,6秒钟后再急速放松双手,造成气流冲击而产生轻度弹响声,反复做6次。该方法醒脑通窍、增强听力,适用于头晕、耳鸣、鼓膜内陷等疾患。

鸣天鼓 两手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紧按两耳孔,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將两手的食指压在中指上放在脑后枕骨上面,然后顺势迅速滑下弹叩后脑部的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有“咚、咚”鸣响如闻击鼓之声,称为“鸣天鼓”。反复弹击15~20次,该方法提神醒脑、定眩聪耳,适用于眩晕、头痛、耳鸣、神经衰弱失眠等症。

拎耳屏 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拇、食指的指尖捏起耳屏,自内向外用力均匀提拉,直至胀痛感传至耳内,每次3~5分钟。此方法适用于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该方法可健脑聪耳,适用于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等。

叩翳风 两手食指指尖同时对两侧耳垂后耳根部的翳风穴,进行叩、击、揉、按,力度适中,至穴位处有胀痛热感,每次大约5分钟。此法通窍醒神、利耳止痛,适用于耳鸣、耳聋、耳闭、神经衰弱、健忘、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推耳后 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耳耳轮后沟,从上至下搓百十次,至局部皮肤发热,适用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对低血压者,则由下向上搓百十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可使血压上升。

拉耳垂 两手分别用食指、拇指轻捏双耳的耳垂,搓摩至发红发热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50下。此方法健肾醒脑、舒肝明目,适用于头痛、头昏、耳鸣、老花眼等疾病。

需提醒的是,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年老体弱者搓耳朵时手法要轻柔。此外,耳廓上若有炎症、湿疹、冻疮破溃、溃疡等,也不宜搓揉耳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