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来荐方

时间:2024-05-14

龙胆汤治糜烂性龟头炎

龙胆草、车前子(包煎)、土茯苓各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贯众、白鲜皮各15克,栀子、黄芩、百部各12克,柴胡、木通、生甘草各10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可治糜烂性龟头炎。

贵州遵义 孙齐航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糜烂性包皮龟头炎中医称“袖口疳”。中医认为,本病证属肝经湿热,而淤毒郁结。治疗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上方实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汤主要有清热利湿作用,佐以解毒除湿的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白鲜皮,再配贯众、百部杀虫止痒。诸药合用,可共奏燥湿解毒、杀虫止痒之功。

糜烂性龟头炎当表现有龟头、冠状沟及包皮潮红、肿胀、糜烂有渗液、瘙痒疼痛,并伴排尿灼热疼痛、大便结、苔黄等症状,都可选用本方。服用本方时,如同时用马齿苋煎洗局部,或以复方新霉素软膏外涂杀菌,其效果更佳。

艾叶菊花治汗斑

艾叶、菊花各50~100克,加水煎煮数分钟后将液滤出,再加水煎,两煎后将药液混合倒入浴盆。温度适合时先浸洗头面部,后浸浴全身(水温低可酌加热水)。每次浸浴15~20分钟,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可治汗斑、湿疹等皮肤瘙痒病证。

湖北荆州 邱烨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汗斑,又称花斑癣,是真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夏秋天气湿热,皮肤汗多而易发。中医认为,汗斑多因湿热内蕴,外受风湿侵袭导致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是一味外用良药,可作艾灸、熏蒸消毒,煎洗还能治湿疹瘙痒、疔疮疖肿等多种皮肤病。发现汗斑主要与湿热内闭、邪毒伏匿皮肤有关,以艾叶煎洗可起到通散毛窍、祛湿毒外达之效果。研究表明,艾叶含挥发油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止痒作用,且还能抑制多种细菌、真菌。菊花主要有散风、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作用,煎洗外用被认为是治疗“赤游风”“风疹”等皮肤瘙痒症的良药。体外试验证明,菊花成分对革兰氏阳性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艾叶菊花合用,能起到较好祛湿、解毒、抗菌、止痒的效果,用于治汗斑有较好疗效。

注意:患者平时应注意勤换内衣,出汗后及时清洁汗渍、油腻。此外,上方治疗水痘、手足癣、湿疹、风疹也有效。

黄豆捣敷治痈疮

取黄豆500克,在凉开水中浸泡6~8小时。去皮后放入碗内捣烂成泥状,倒出渣中的少量水,加入300~500毫升蜂蜜,调成糊状。消毒创面后,将调好的黄豆膏敷在创面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天早晚各换药1次。可治痈疮、疖肿等。

重庆武隆 谭严峰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痈疮,即痈疽恶疮,是溃疡的一种,指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害多个毛囊和皮脂腺而发生的感染。中医认为,痈(疮)的病机是“热盛肉腐”,治疗主张清热消痈、祛腐生肌等为主。

黄豆,又称大豆,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等功效。大豆外用能治多种皮肤病,如《本草经》曰:“生大豆,味甘平,涂痈肿,煮汁饮……止痛。”《随息居饮食谱》也有“治诸痈疮:黄豆,浸胖捣涂”的记载。研究表明,大豆主要成分大豆异黄酮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所含大豆皂苷还有改善炎症作用。据古今资料记载,大豆略炒后研末,调生姜汁为膏,可治折伤红肿;煮半熟捣泥敷用,对腿部溃疡、外伤及冻疮后严重糜烂也有效。大豆能治痈疮可能与大豆成分能抗炎、抑菌作用有关。蜂蜜有润燥、解毒、止痛作用,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有特殊功效。研究表明,蜂蜜能抗菌、消炎、收敛、止痛,敷用可形成有利于组织生长的湿润环境,控制细菌使其不会因湿润而化脓。所以,黄豆与蜂蜜合用,对痈疮能起到较好的清热抗菌、消肿止痛、促进愈合之效果。

提示:治疗时应避免挤压(尤其是面部),以防细菌扩散。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最好不吃鱼虾、羊肉等腥味之品。

黄连麦冬为主治口苦

黄连15克,麦冬、芦根、白茅根各30克,生地、赤芍各20克。水煎,每天1剂,每日2次,连服用3剂,可缓解阴虚咽干、口苦症状。

重庆武隆 谭严峰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口苦是一种症状,不少慢性病都可能出现口苦感觉。中医认为,口苦大多与肝胆湿热、阴虚火盛等有关。本方中,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各类原因引起的口苦、咽干,都可用黄连;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芦根甘寒质轻,能清肺胃实热,还能养阴生津;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生地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还兼能通便;赤芍清热凉血,能起到活血行滞之效。以上诸味配伍,可共奏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的功效。本方适用于阴津不足引起的口苦、口干、便秘等症。口苦者只要伴有咽干口渴、舌燥唇干、舌红少苔等阴虚或津伤表现,均可酌情选服上方。另外,慢性肝炎、糖尿病、肺结核等病人,如辨证属阴虚者(无论有口苦),都可选用上方。

提示:来源于民间的验方、偏方数不胜数,很多人自行应用,有用对了的,也有用错了的。“我来荐方”就是本刊为读者搭建的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并请专家评点指导。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种疾病,用药也可能差异很大。因此,我们不主张读者自行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证、安全地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