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胡堂山 『山花』烂漫时,『核』在丛中笑

时间:2024-05-14

文张伟彬

胡堂山

1977 年生,祖籍江西南昌,本科学历,2018 年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刻类高研班,1993 年跟随苏州核雕大师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学习核雕技艺。作品“桃核罗汉”2017 年参加中国核雕协会举办的首届“核艺杯”上荣获铜奖!;“青梅竹马”2017 年参加中国核雕协会举办的“核艺杯"上荣获银奖;《八罗汉》在2019 年中国核雕协会举办的春季“核艺杯"荣获金奖;“八仙过海”于2019 年10 月在广州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十一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上荣获岭南杯金奖;与钟秀琴老师合作耗时五年创作的“深圳之春”,在第十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山花奖大赛中摘得山花奖。现为中国核雕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深圳市宝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核雕人生,深圳开“花”

胡堂山1977 年12 月5 日生,袓籍江西南昌,祖父是旧时的私塾先生,也是个郎中,闲时也搞古玩收藏。他父亲胡顶梅继承“祖业”,成为一位资深古玩文玩爱好者,接触过很多艺术圈人士,胡堂山的两位师傅——核雕大师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就是他的好朋友。

受家庭环境熏陶,胡堂山自小就喜欢美术,对精美的雕刻及绘画作品也情有独钟。小学读书时,常偷偷地在木质老房子上刻画公仔等,甚至连写字的书桌也不放过。由于当时家里生活并不宽裕,请不起老师,只能开启“堂山”自学模式。为防受伤,家人便请一个木匠亲戚定做了一把较为标准的雕刻刀,让他练习雕刻。

1993 年暑假时,他被父亲送到苏州谢才元、钟秀琴家学习核雕,从而正式与核雕结缘。刚开始学时感到枯燥乏味,并没有以前想象中那么“好玩”,便决定回深圳读书,在学习之余练习核雕技法。为了把基本功掌握好,师父告诉他“三连练”,三个月“走直线”,三个月“走曲线”,三个月练“转圈”。虽说师父不在身边,但他每天练习时间好几个小时,一分钟也不能少,“转”得他有点想打退堂鼓了。

在深圳与苏州之间来回奔波三年后,终于如期完成了拜师任务。毕业作品与拜师前作品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他才感受到师傅的良苦用心,决心以师傅为榜样,好好钻研核雕技术,希望成为和他们一样出色的核雕艺术家。

雕刻路,必须付出“血的代价”,为了学到真本领,他不知挨过多少刀,流过多少血,他的手指现在还有模糊的伤痕印记。我笑着问他挨过刀吗,他说:“在刀锋边过日子,哪能不挨刀,受伤的次数应该不下2 万次。”

胡堂山如今在航城街道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刚开始雕刻还不能养活自己,所以雕刻只能是他的业余爱好,但这不妨碍他在雕刻艺术路上砥砺前行。

为了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真本领,2018 年他到广州美术学院就读雕刻高研班,从而在核雕理论及实践方面又积累了新的感悟,为他作品《深圳之春》后来获得“山花”奖埋下伏笔。

核雕是一种民间艺术,属微雕,比一般雕刻更难把握,要求也更严,更要有耐心。核雕创作是一条很苦的民间艺术人生路,选择核雕,就意味着走一条“血性”的“尖刀”路。核雕,方寸间更显工匠精神,没有过人毅力,很难在深圳立足,很难在民间落地生根。

“山花”烂漫,“堂山”出彩

2019 年12 月22 日,在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上,宝安核雕艺术家胡堂山与他师傅钟秀琴创作的核雕作品《深圳之春》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这是深圳建市40 年来深圳民间文艺家首次在该项目上获得金奖殊荣。这个沉甸甸的奖杯是对他核雕艺术路20 多年来兢兢业业的最好回报,荣耀后面饱含汗水、泪水与感激之情。

《深圳之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体,融入当代人文风物建筑城市景观及科技金融的一种学院派表达,一股独特的艺术魅力扑面而来,体现了中国核雕工匠非凡的艺术造诣。

《深圳之春》是胡堂山目前最满意的作品,它花费了师徒俩五年多的心血,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他们俩才能体会。每个作品都是两人智慧与辛劳的结晶。为了完成好这组作品,五年来胡堂山天天加班,经常熬夜到凌晨二三点。由于用眼过度,过于操劳,现在他眼睛已成150 度老花,工作时要戴老花眼镜,配戴的放大镜坏了三个,台灯也不知用坏了多少盏。

这次他们成功获得“山花奖”,也创造了雕刻界师徒异地成功合作的佳话。师傅钟秀琴居住在江苏,胡堂山和师傅钟秀琴每完成一件作品后,都要在深圳与苏州两地传递,单快递费都花了1000多元。师徒俩很默契地在两地交流,互相融合,互相修改。传统与现代交融,产生分歧也是很正常的事,但这样可以不断碰撞出艺术火花,让作品创作得更厚重更完美。一朵亮丽的“山花”,终于在深圳闪耀绽放。

胡堂山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敢于在小小的橄榄核上融入自己的创意,敢于在创意中融合现代元素,展现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怎样结合深圳本土元素,让更多人了解深圳,展示深圳精神,弘扬“敢为天下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深圳观念,这无疑要解放思想,在传统中寻求一种大胆突破。

《深圳之春》组雕的15 个核雕作品,第一颗为原核,其上面雕刻的《深圳之春》意指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一粒种子在春风沐浴下茁壮成长,孺子牛辛勤耕耘,小渔村终于发展为大都市。

《深圳之春》是纯手工雕刻而成,每个核雕都栩栩如生,长度均为4.5 厘米,宽度在2.2 厘米至2.3 厘米之间。12 件作品内容包括深圳渔村船屋、客家村居(农家小院)、老深圳旧址、孺子牛(开拓、创新、奉献)、深圳速度、大梅沙公园(放飞梦想)、深圳机场、黄田荔枝、科技金融中心、城市建设者(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春风吹遍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方寸间见功力,在能工巧匠眼里,每一处线条的弧度、每一刀用力角度、每一个黄金分割点,都是很有考量的。

为了刻好这组作品,他练习过1200 多颗橄榄核,最终参赛成品采用了价值不菲的广东梅林橄榄大核,在行家看来,每一粒创意都是精品之作。为了创作出更逼真、更接地气的作品,胡堂山多次前往客家民居、深圳机场、黄田荔枝林等地仔细观察,真实体验“深圳生活”,力求做到完美。还独自爬上莲花山顶,拿着望远镜,观察帝王大厦、京基100、平安大厦等深圳地标式建筑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核雕已成为胡堂山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深圳之春》每一件作品都饱含核雕艺术家对人生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

宝安文联主席史文集为胡堂山题字

作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城市建设者(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最后加上去的。2019 年8 月18 日深圳市被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8月19 日便开始设计创作,经过20 多天酝酿、试验、打磨,一气呵成完成了这件大气的作品。《深圳之春》在创作五年多的过程中,得到了宝安区文联的鼓励与支持,2017 年胡堂山将创作3 年的核雕部分作品向宝安文联汇报展示时,宝安文联主席史文集看后大加赞赏,鼓励他继续打磨,把作品做好做精,并为其作品题字打气,并预祝他作品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胡堂山扎根深圳宝安20 多年,见证了深圳的飞速发展,作为一位民间手工艺人,他更能体会来深建设者的不易。《城市建设者(撸起袖子加油干)》是胡堂山上班途中偶然发现的素材。一个身穿工作服,撸起袖子,手举着小旗,吹着口哨,指挥建筑施工的建筑工人让他捕捉到了创作灵感。现场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场面,让他心情澎湃,从而有感而发,创作了这个既接地气又很传神的作品,为城市建设者讴歌,为核雕艺术留青史。

核雕有个厚积薄发的发展过程。这次两年一届的“山花奖”有3 万多件作品参赛,只有78 件入围,最后只有8 件作品获奖,获奖绝非易事。但对胡堂山而言,获奖已是水到渠成的事。在此之前的2017 年、2018 年、2019 年,他的作品分别在中国核雕艺术家协会举办的“核艺杯”赛事中斩获铜奖、银奖、金奖。

名师出高徒,成功总是青睐勤奋努力的人,青睐持之以恒默默坚守的人。2009 年,胡堂山作品有幸跟随师傅谢才元、钟秀琴核雕作品展“亮相”宝安,除师傅作品受到收藏界人士的疯狂追捧外,胡堂山作品也开始被深圳核雕艺术界关注并认可。

工匠与传承

雕刻讲究刀法,娴熟的刀法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拜师学艺几十年,用刀无数,圆刀、平刀、尖刀。圆刀又分大圆刀、中圆刀、小圆刀。平刀又分大平刀、中平刀和小平刀。作品《深圳之春》组件,就有十四五把刀轮番使用。在雕刻行业沉浸了这么多年,胡堂山刀法已日臻娴熟。在他的手里,一把小刀就是一把富有魔力的听话工具。雕刻很难,磨刀比雕刻还难。除尖刀外,其他都是一面走向,把握不好,磨刀很容易走形。用刀多年后,他积累了一套做刀经验。现在使用的工具基本都是自己加工的,选用合适材质,做自己喜欢的工具。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雕刻而言,刀具是一支有灵性的“创意笔”,每一刀每一铲,每一沟每一壑,每一丝每一毫,对工匠来说,都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钟秀琴既是他师母,也是他的师傅。比较而言,师傅谢才元作品粗犷大气,师母钟秀琴作品更注重细节与内涵。胡堂山有幸接受两位核雕大师的真传,可谓是如虎添翼了。

钟秀琴的师傅钟年福是苏州钟派核雕创始人,号称舟山核雕第一人。在钟年福88 岁时,送了三幅字给胡堂山,其中一幅《核痴》最让他爱不释手,装裱后一直挂在自己工作室正上方,时刻鞭策自己把核雕事业做大做强,虽然师公已仙逝,但老人家的教诲还在激励着他。

在与胡堂山短暂交流中,我能感觉他身上有一股爽快及倔强劲,但在艺术方面他却是个很低调的人。为了寻求更多的进步,在外人面前总是展示差的一面,以利于提高自己,从而得到更多高人的指点,学到更多的真本领。

学无止境,人无第一。虽然此次他获得了“山花”大奖,但他感觉自己永远在民间艺术的学习路上。胡堂山还在努力学习外语,为攻读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准备。

那天我在航城街道的一雍紫砂博物馆采访他时,请他透露何时可以搞个人核雕作品展时,他说一雍博物馆有他的工作室,里面也有很漂亮的展览空间,不出意外就在那里举行他的“核雕艺术展首秀”。

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核雕技术,如今身为航城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的胡堂山多了一份责任。他觉得非遗传承任重道远,希望通过办展览、公益教学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核雕艺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项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并希望这项非遗艺术在宝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9 年3 月初,核雕巧匠胡堂山走进岭南风物大讲堂。2019 年10 月底,宝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航城街道分会在鹤洲社区鹤邻之家举办12 场核雕公益课“城市美学•印象宝安”核雕公益培训,胡堂山与30 余名核雕爱好者分享了核雕艺术的历史,讲解核雕欣赏与把玩技巧,传授收藏经验,并现场进行了核雕展示。

今年在宝安文联的运作下,在区、街道的支持下,宝安区十个街道都成立了“宝安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是其中之一,这让胡堂山看到了宝安民间文艺发展的希望,表示将继续扎根宝安,创作出更多更有思想的好作品,回馈社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