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老子》中的人道思想及现实意义

时间:2024-05-14

赵彧艺

[关键词]人道思想;清静;守柔;向善

1 先秦道家思想的渊源

1.1 社会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流派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道家就是百家中的一个,它的产生与其他诸子百家有着大致相同的社会渊源。

1.1.1 诸侯争霸导致的社会危机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对各诸侯国丧失了原有的控制力,各诸侯国趁机壮大自身的势力。因此,各诸侯国产生了其独特的经济制度,进而促进了其政治制度的变化,如秦国的商鞅变法,齐国的管仲变法等。再者,春秋时期王权的衰落和诸侯国势力的强大,导致了旧有礼乐制度的崩坏。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表明了旧有的等级关系和统治秩序的崩溃,社会呈现出多元的、无序的混乱状态。

1.1.2 隐士阶层成为道家思想的先驱者

春秋以前,“士”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他们属于贵族的庶孽。春秋以后,“士”开始由贵族阶级的一个等级转变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后来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同样也唤起了士阶层参与政治、改善社会地位的欲望。作为一股独立的社会力量,“士”大多知识渊博,他们积极入仕,投身于政治活动,在思想上具有独立的批判精神。后来他们对现实彻底失望,离群索居,拒绝与当政者同流合污,做了隐士。但是,这些士对社会,特别是对政治采取批判的姿态,而这种批判也是关注社会的一种表现,就是对政治一种特殊形式的参与。士阶层是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言行思想对道家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思想渊源

近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老子的思想同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觀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崇尚阴柔就体现了老子对尚古文化中女性崇拜的继承。”《老子》中重阴、尚柔、守雌等基本特征,都是对女性美好品德的高度概括。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便集中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首领的美德。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其中“ ‘谷即山谷,特指有水的溪谷。在中国古代,溪谷常用来指代和象征女性或女性的生殖器官。”“玄牝”同样指代女性的生殖器。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老子所受远古女性崇拜观念的深刻影响。

除此之外,道家思想也与古老的月神崇拜有着密切的关联。叶舒宪先生在他的《中国神话哲学》中说道:“道的原型可以追溯到神话意识中规则变化或周期变化的物象。”基于这一点,我们看“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反着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在这些描述中,诸如“母”与其说是对太阳的描述,不如说是对月亮的描述更易于让人接受。在第五十八章的最后,老子讲到君子的形象应该是“光而不耀”,像月亮一样,明亮而不刺眼。并且在古代社会,月亮的阴柔气质也是女性的代表。因而,从民俗学的角度和古代社会的女性崇拜的观念来看,道家的思想理论有一方面也源于原始宗教文化中的月神崇拜。

1.3 职业渊源

每个人的思想和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儒家出身于朝廷的司徒之官,专门掌管教育和礼仪。阴阳家出身于朝廷的卜官。在《汉书·艺文志》中讲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福祸,古今之道。” 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掌管图书文献档案,现在人们多说这个官职相当于图书档案馆馆长。道家的思想相比于其他流派要高一筹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出身于史官,头脑冷静,史学智慧发达。他们看尽了历代历朝兴亡流转之道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社会哲学。因此,道家的职业渊源也为其治人治世之思奠定了基础。

2 《老子》中人道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何为人道

中国历史上对“人道”没有做过系统性的解释。但是对于“道”的解释,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道”在周代金文中,意为道路。后来逐渐引申出指导统治之意。而据《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道”,毛传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

在这篇文章中讲到的 “人道”指的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在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也就是人的法则和秩序。

2.2 《老子》中人道思想的主要内容

2.2.1 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

纵观全书,“清”的含义就是“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老子曰:“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认为,人如同一杯含有杂质的水,不能总摇晃它,要让它自己慢慢地学会沉淀。只有静下来,水才能静置出清澈的一部分,人们的思想才会变得清晰、冷静、理智。老子在《老子》第四十五章中讲到:“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躁”借为“燥”,干也“正”,长也,君也。老子认为,运动可以克服寒冷,而清静则可以耐得住燥热,因此清静才是天下的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则。

2.2.2 虚怀若谷,谦虚使人进步

老子曰:“旷兮其若谷。”老子认为,人应当心怀谦虚,心胸开阔地如同山谷一样,才能容纳更为浩瀚的知识和事物。一个人只有保持一种谦谦君子的态度才能走完长远的人生之路,正所谓“谦谦君子,用涉大川”。老子在《老子》第三十九章中讲到:“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高亨曰:“碌碌,钰貌美。珞珞,石恶貌。”李约曰:“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王弼曰:“玉石碌碌、珞珞,体尽于形。”玉和石的坚硬质地全部表露于其外形上,而不能深藏,因而贵贱,毁誉一目了然。所以老子认为,不要将自己定为高贵的美玉,而应定位为卑贱的石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2.3 卑

2.2.3.1 善于处下

《老子》中所讲的“卑”,并不是我们现代所常理解的“卑鄙”之意。《老子》中的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对“道”赋予最直接的含义就是“道路”,道路就在我们脚下,道路将自己的位置摆地很低。由此看来,老子认为认为做人也要符合道的含义:善于处下。这也就是《老子》中所讲的“卑”的含义。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认为,大江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江大海,就是因其低洼的地势,所以其他的水系才能汇聚在他们这里,形成庞大的水系。他同样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若想领导好他的人民,那么领导者在语言上一定要表现地非常谦卑。正所谓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2.2.3.2 低调

“卑”的第二层意思是“低调”,表示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老子》第五十八章的最后四个字是:光而不耀。“光而不耀”的前提是有光,没有光一切都是空谈。老子所提倡的低调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自身首先具备一定的实力。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认为,真正身怀绝技的人是不会总将自己的长处拿出来和别人较劲的,这样一种低调的方式,反而更能显示出自身的修养。

2.2.3.3 韬晦

韬晦,也是《老子》中“卑”的一层含义。“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就是“韬晦”之意。“韬”指宝剑的鞘;“晦”指把光芒隐藏。将一把明晃晃的剑放在剑鞘里,不单单是为了保护它,更是为了隐藏其光芒。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几乎每一年都有战争发生。因此我们从建国以来,能有这么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时期是非常难得的,是用智慧换来的,而不是逞匹夫之勇所能达到的。这也是道家“韬晦”智慧所带给我们的财富。

2.2.4 柔弱胜刚强

《老子》的“柔、弱”,不是让人成为弱者,而是让人善于“守弱,守柔”。“善于守弱,柔弱胜刚强”就是“柔弱”的含义。

老子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用六个生动的反面事例,形象地表现了不善于守柔的人是不會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的。只有懂得贵柔守弱之人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仅如此,柔弱的东西更长久,并且更有生命力。因此,哪怕是一根细细的柳丝都很难被折断,然而到了秋冬之际,那些看似强大的枝叶却一折就断,此所谓“木强则折”。柔弱是生命的状态,僵硬刚强是死亡的状态。因此,保持柔弱才是生路。

3 《老子》中人道思想的现实意义

3.1 柔退不争

很多人认为《老子》宣扬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是通读整部作品,可以发现其中有很明显的积极入世的倾向。正所谓 “以退为进,以不变应万变”。在老子看来,世界上的万物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并且“周行而不殆”。他认为正是因为世界处于一个这样自然的没有任何干扰的状态,万物才能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才能够稳定和平地发展。“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之意,而是指以不破坏世界万物这种自然的状态为前提的一种的行动。老子认为要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只有把自己的地位放地低一点,才能将“小溪”汇成“江河湖海”。做人就要如同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卑屈下,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

3.2 虚怀若谷

老子曰:“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就是说一个国家最强有力的东西最好不要轻易拿出来展示,以防招来不必要的祸患。近来的国际社会,不少国家纷纷亮出自己的军事装备,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频频秀“肌肉”。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然要展现出自身的大国气度。在大家纷纷亮“国之利器”之时,我们安安稳稳地搞建设,如果你的东西比我们的先进,那我们就学习;如若没有,那我们仍然要埋头苦干。为人之道也同大国之道一样,首先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实力,落后于人了,奋起直追;自己遥遥领先时也不能掉以轻心,更要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适当地崭露头角和适当地收敛锋芒也是《老子》教于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人道思想。对我们而言,不管旁人怎么打压和讽刺,都要用“若谷”的心胸去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

3.3 与人为善

《说文解字》中说:“善,吉也。”老子认为“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做人原则。据《说文解字》,“慈,爱也。”老子认为“与人为善”首先要做到“慈爱”。老子认为人应当具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将“慈”作为三宝之首,可见“慈”在我们人生之路中的非凡意义。

“善”体现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比如下雨天,和树下避雨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雨伞等等,这样看似不平凡的举动都是善意的表现,都是爱的流露。那么对于乐于施善者,大家都会看到你这种可贵的品德,必然有很多人在各个方面支持你,所谓“得道多助”,乐施善者得道多助,必然仁勇无敌。面对被误解和不被理解的这种情况,老子认为要:报怨以德。“报怨以德”就可以息事宁人,转危为安。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报怨以德”是与人为善的一种极高姿态。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的关注点都放在物质的享受方面,而更多地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然而社会中大大小小矛盾的闪现,引发了人们对心灵世界的深思。《老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精髓,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为人处世之道无疑对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一条人生之道,其中所阐释的种种治人治世之理,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对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诗静.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载《文学教育》,2016(01).

[2] 栾英.论老子思想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实意义[J].科技文汇,2008(07).

[3]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中华书局,2010.

[4] 王蒙.老子十八讲[M].三联书店,2009.

[5] 徐敬龙.中国传统人道思想的三个维度[J].学术交流,2016(05).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