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崴脚后5 个误区要注意

时间:2024-05-14

◎ 王 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 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 敏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 主治医师

近1 年以来,王阿姨遇到了让自己头疼不已的事,那就是走路常常崴脚。由于崴脚频繁,平时走路很容易脚疼,走久了脚还容易肿胀,她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便前往医院问诊。经过一番检查,医生认为王阿姨得了“慢性踝关节不稳”,通俗来说,就是“踝关节不听大脑使唤”,导致崴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崴脚,在医学上被称为“足踝扭伤”。这种外伤是外力使足踝部超过其最大活动范围,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出现疼痛、肿胀和跛行的一种损伤, 一般为人们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楼时,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旋转,重力失衡所致。因为内强外虚,崴脚时常易出现内翻位的损伤,由于骨头很结实,大多数的踝关节扭伤不会造成骨折,但是往往会造成韧带的撕裂。

崴脚后踝关节会有肿胀和疼痛,血管遇热就会扩张,所以在崴脚急性期热敷后反而会增加出血和关节肿胀。轻度扭伤后,人们还可以行走,但是过多的活动会让关节变得松弛,致使崴脚变得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时不时来一次,这种情况专业的称呼叫作“习惯性崴脚”。

▲ 老是崴脚,可能真不怪“走路不小心”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很常见的损伤,尤其当人们跳起落地、下楼踩空、穿高跟鞋时扭伤最为多见。据统计,踝关节扭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以上,其中,足底向内的内翻位扭伤又占了80%左右。

踝关节扭伤容易损伤踝关节外侧韧带,通常症状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进而出现关节肿胀、皮下淤血。大多数人经过伤后冰敷、抬高、制动、加压包扎等治疗,2—6 周后可以好转,疼痛、肿胀大多会自行消退。

但是,有些人崴脚后并不重视,认为不痛了就是康复了,其实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急性踝关节扭伤若处置处理不当,内伤没有充分愈合,会使40%以上的病例会进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让患者陷入“扭伤—不稳—运动—再扭伤”的恶性循环。因此,踝关节韧带损伤后导致的最大的危害是引起组成关节的各个骨的互相撞击、碰撞,最终造成关节内的软骨损伤,而这些软骨损伤是不可逆的,人体不能自行修复,最终可能进展为骨关节炎。

▲ 崴脚后先判断伤势

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了踝关节局部的红肿、疼痛,伴随皮肤温度升高,尤其是站立和活动后明显加重的疼痛,用手按压也会明显加重疼痛,这时候就要高度怀疑崴脚了。

·I 度损伤 受伤当时有轻度疼痛,外踝轻度肿胀及局部疼痛,这是外侧副韧带轻微拉伤的表现,很少会出现关节不稳。

·II 度损伤 非常疼痛,伴有肿胀、僵硬和行走困难,部分可见足部瘀斑,这时外侧副韧带可能已经发生不完全撕裂,会有明显关节不稳的感觉。

·III 度损伤 重度疼痛和肿胀常比较明显,足底出现明显瘀斑,外侧副韧带可以断定为完全撕裂,这时关节明显不稳且影响正常活动。

▲ 学会自测是否存在骨折

部分患者在崴脚后有可能出现骨折的情况,因此,第一时间判断自己是否骨折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推荐应用渥太华原则判断是否有踝足部骨折的可能。崴脚后,可先后判断内踝及以上6 厘米范围是否存在骨性压痛;外踝及以上6 厘米范围是否存在骨性压痛;足舟骨是否存在骨性压痛;第五跖骨基底是否存在骨性压痛;是否能负重步行至少4 步。

如果按压以上部位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不能坚持行走1 分钟,则需要高度怀疑是足踝部骨折。在简单地自我判断之后,记得及时到医院遵医嘱拍摄X 线片,以排除骨折的可能性。

▲ 崴脚后的急救处理

·休息 停止走动,静止休息,使用护具保护,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冰敷 急性期24—48 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 分钟,每2 次冰敷间隔最好超过2 小时。

·加压 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适当加压包扎减轻肿胀,过度加压会加重肿胀、缺血。

·抬高 将腿抬高于心脏水平。增加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就医 现场处理后需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拍摄X 线片检查,以排除踝关节骨折,必要时行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

▲ 踝关节扭伤后的误区要重视

误区1:热敷消肿

崴脚后由于韧带软组织撕裂、小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增多,局部出现疼痛肿胀,且逐渐加重。有些人崴脚后会立即采用局部热敷的办法减轻疼痛,虽然暂时舒适些,但这样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渗液增加,进一步加剧肿胀程度。正确的做法是48 小时内应冷敷,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水肿,48 小时后才能热敷。

误区2:白酒擦洗

民间不少地方有用白酒擦洗伤处的做法,认为白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酒洗的同时采用局部按摩,可有效缓解疼痛及伤势,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崴脚急性期不可按摩,更切忌刚扭伤就马上用白酒擦洗。这样做往往会进一步加剧出血肿胀、皮肤瘀斑。

误区3:不愿外固定

由于踝关节扭伤多为内翻损伤,所以80%以上的崴脚会导致外侧韧带的撕裂或断裂,致使脚踝两侧韧带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认为崴脚后采用外固定很麻烦,影响行走活动,不愿固定。其实崴脚后固定制动有助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

误区4:不及时就医

一旦有骨折发生,就应引起高度重视,千万不要认为没什么大事,等到过段时间后发现症状没有改善,才犹豫要不要去医院。骨折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对位不好,这时再行治疗,就已经很难再完全复位,就很有可能会发生骨折移位或成角。

另外,少部分的细微骨折,其早期在X 线片会显示不清。此时,患者应在损伤2 周后再进行X 线片复查。临床上,医生常会发现很多患者在此阶段骨折出现移位。为了防止以上这些情况的发生,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第一时间前往诊治,并接受必要的处治措施,定期随访治疗。

误区5:不注意休息

有的人伤后不休息,认为骨折后休息与否不重要。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不无道理。休息其实是踝关节韧带恢复的一个环节。在恢复过程中,崴脚较轻者尽量少走;崴脚较重者不应下地走路,还要抬高伤足踝。如果继续过多行走则不利于肿胀消退和韧带的修复,会使损伤的外踝韧带拉长、松弛,愈合不良。因此,适当地休息,抬高伤足,有助于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 预防崴脚从生活点滴做起

平时注意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采取垫脚尖走、足后跟着地走、原地提脚后跟、跳绳等锻炼方法。在做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及牵伸等活动,维持良好的身体柔韧性,避免受伤。运动时可以选择鞋底柔软并且防滑的高帮鞋,必要时用弹力绷带保护足踝关节。少穿高跟鞋,鞋子一定要选大小合适的,偏大的鞋往往不跟脚,走路尤其是跑步时,容易摔跤、受伤。

上楼梯或者走路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很多人崴脚都是因为心不在焉,没有留神脚下,一脚踏空或是踩在了圆滑的物体上,导致受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