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 陈玉铭 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主任、副主任医师
郑访江 甘肃省中医院宣传统战处 副主任医师
自然界是一个充满奥秘的生态系统,而人体也正是这个大环境中的一个小环境。如果人体管理不善,排污清道不及时,会导致正气虚弱,从而形成血管和经络栓塞、结节、囊肿、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或过度排泄导致出血、泻痢、白浊等。当这些“杂物”堵塞生命之道,便会出现瘀则不荣,或气血亏虚的情况,难以充养心脑,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气是人体不断进行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抵御外邪入侵的藩篱,是祛除体内邪气的一身“正气”。人体每个部位都因气而维持,如脏腑有肝气、脾气、肾气、胆气、胃气等,经络中有经络之气,皮肤有掌管汗孔开关的卫气,血管中有推动和约束血液运行的营气,以及和邪气相对应的正气。广而言之,人体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都可纳入正气的范畴。
补气首重补脾气,但久病之身,如久泻、水肿、月经稀少和贫血等,通常仅补脾胃难以温中利水或滋养气血,当兼补肾气。以脾土之气养肺金之气,若肺金卫气供养不济,或营卫不和,风寒暑湿燥火疫等诸邪就会乘虚而入,发生感冒、咳嗽、中暑、水肿。如果风气与体内的湿痰瘀滞集结了很长时间,则易产生肿瘤、肺胀、痹病等。另外,体内正气不足,或凉药冰伏邪气,则邪气不能尽快祛除;癌细胞在放化疗后由于正气亏虚,正不胜邪,就会不断增生,转移到其他脏器,疾病就难以恢复。
至于补气的处方,如补脾胃之气的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肺气的玉屏风散、补肺汤、桂枝汤,补肾气的桂附地黄丸、二仙汤、参芪地黄汤,补心气的养心汤、炙甘草汤、生脉饮、归脾汤等,可以根据辨证、症状、体征和生化超声影像的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处方和药物。
痰是指由于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水液与气血混合而凝结成的黏稠物质。黏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眼睛能看到其形态、色质的痰,主要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从气道咳出的痰。一般有热性的黄稠痰、寒性的白稀痰和因肺脓疡产生的脓痰,是引起和加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期吸烟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容易产生痰,并集聚在气管、支气管中。有的患者具有痰栓,排出不易,可以采取催吐、化痰、吸痰和排痰等方法,常用的有探盐吐法、雾化吸入、机械排痰和捶背等,或在医生指导下食用二陈汤、紫菀、款冬花、前胡等中药。
无形之痰泛指脏腑和肌肤中看不到的具有活动、变形、柔软等特性的物质,不仅仅是液态物质,固态也不少,临床包括皮下脂肪沉积、包块、囊肿、纤维瘤、脂肪瘤等。另外,痰的存在,与昏迷、癫狂、郁症、失眠、眩晕头痛等神经病变的发生有重要的关系,常用温胆汤、礞石滚痰丸、天竺黄、胆南星等治疗。治痰之法,除了治标,还可通过调和脾肺治本,如使用六君子汤、补肺汤、金水六君煎及丸剂等。值得注意的是, 此类汤药均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淤血症是血液在局部组织器官淤积导致的病变,因淤阻部位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其病症表现也有不同,如淤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淤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淤阻于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淤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症状以刺痛为主,夜间疼痛加重,外伤可见肌肤局部青紫肿胀。皮肤上多有瘀点、瘀斑,颜色偏暗、偏紫或者皮肤干燥脱屑。
瘀血的存在不利于所在脏器的功能正常运行。刘宝厚先生曾提出:“瘀血不袪,肾气难复。”此处的肾气包括脏腑组织器官。清代名医王清任打破“死人不解剖”的旧俗,从而发现瘀血无处不在的道理,并创制了许多活血化瘀方剂,为活血化瘀法的创新立了一大功劳。
久病必有瘀,病情持续良久且难以治愈的疾病,采用活血法不失为一良法。关幼波提出的“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也表明化瘀法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更说明消瘀法在治疗外感内伤邪气中的重要地位。无瘀不成瘤,凡是有肿瘤、肌瘤、纤维化、结节等,都可以试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缓解。在临症中,医生常用三七、水蛭、丹参、当归等活血更兼止血、破血、养血功效的药物,治疗效果可靠。
消为消化、消溶。消化之物,有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鸡内金等,能促进胃消化食物,胃和周围脏器的负担就会变轻,减少发生其他疾病的概率,也增加了其他疾病的恢复率。消溶指溶解结石,如金钱草、芒硝等,假如结石溶解崩开,化为细末,就容易排出去了,治疗其他疾病的干扰因素就会减少。
对于咳嗽、发热等疾病,风邪往往与饮食积滞相伍,使发热难退、咳嗽难止,所以使用槟榔、鸡内金、莱菔子、焦山楂等帮助消化的药物很有必要。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木香槟榔丸等方,也可使用大黄、牵牛子、甘遂、芫花、巴豆等药。
对于小儿疾病,如果粪便中出现绿便或含未消化食物,或面部、舌部有虫点,最好加入杀虫药物,如使君子、百部、槟榔、鹤虱等。
民间常用的减肥处方,大多含有山楂、大黄、决明子及化湿的佩兰、荷叶、泽泻等,这些中药其实是很好的消导剂。
湿浊就是水分超过正常而形成的邪气,但不包括痰饮。五脏六腑,皆有津液,变性过多则为邪气,然不离乎脾。脾脏的阳气亏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产生湿浊,上溢头发为脂溢性脱发,溢于面部则为黑斑、熊猫眼,熏蒸肝胆和肌肤则为黄疸,辐布于腋下则为狐臭和腋汗,聚于腹中为腹水,下流则为带下、淋病、浮肿和外阴潮湿或溃烂。
治疗湿浊,可在医生指导下或用理中丸温中化湿,或用济生肾气丸温肾利水,或用苓桂术甘汤通阳化湿,或用五苓散、茯苓导水汤利水渗湿、茵陈五苓散利水化湿退黄,或用己椒苈黄丸导水除湿,湿去则风寒热瘀之邪孤立。
至于理气,气为血液、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运行的先行官,可分为理肝气、顺脾胃之气、宣肺气等,散结之法融于理气、化痰、行瘀等法之中。
总之,对于人体内部的气滞、血瘀、痰饮、湿浊、食滞等,通过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合用,能够为人体构建洁净的生命内部空间,对治愈疾病和延年益寿起到促进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