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冠心病用药的“ABCD”原则

时间:2024-05-14

专家介绍

陈艺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等。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危重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下午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要预防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发生,除了跟踪好自己的健康状况外,坚持规范用药至关重要。

“四高”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据了解,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近年来,冠心病的新发病人数在75万左右,且有年轻化趋势,冠心病不再是一种老年人“专属”的慢性病。

冠心病之所以高发,与现代人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紧密相关。“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有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超重或肥胖,等等,都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如果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在活动后经常感觉胸闷、胸痛,但休息之后又有所好转,就要高度警惕冠心病的可能性。

我们不妨将血管比作河流。血糖、血脂、尿酸就像是这条河流里的“杂质”。正常的血管内壁是光滑的,但随着“杂质”数量增多并沉积在血管壁上,血管内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生破裂,堵塞血管。当斑块破裂,血管内周围血液的血小板就会“聚集”起来堵住缺口,形成血栓,导致血液无法流动,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控制高危因素

遵循用药的“ABCD ”原则

冠心病治疗并无捷径,想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事件的发生,患者应坚持药物治疗,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尿酸的水平。用药时,不妨记住以下“ABCD”原则:A指阿司匹林;B是β受体阻滞剂和降压药物;C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D是降糖药物。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阿司匹林要长期服用: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应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和早期冠心病的形成。服用阿司匹林的有效剂量是75~150毫克,应在饭前空腹使用。

β受体阻滞剂不能随便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跳次数,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的发作。不过,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切忌随意停药,否则容易引起心绞痛,严重者可能会诱发心肌梗死。

降压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高血压也是引起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因此,降压药物的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发生概率。

他汀类药物可抗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概率。虽然他汀类药物有1%~3%的概率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导致肌溶解等副作用,但在停药后副作用会随之消失。服药期间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除遵医嘱服用药物外,患者服药期间还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转氨酶的指标,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降糖治疗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可增加2~4倍。所以,冠心病患者应选用适宜的降糖药物,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坚持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除了规范用药外,冠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和运动方面,也要做好自我管理。

这里推荐一份适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食谱,供大家参考:

(1)控制主食分量,男性每天摄入300克主食,女性200克主食,以全麦面包、燕麦、糙米、土豆、南瓜为宜。

(2)每人每天烹饪用油小于25克,多选择橄榄油或菜籽油。

(3)每周食用鱼肉2次,蛋黄2个。

(4)牛奶选择脱脂产品。

(5)每天保证500克蔬菜和1~2个水果的摄入量,再搭配适量的豆制品。

运动方面,则可按照“一三五七”的原则进行锻炼,即每天至少锻炼1次,每次在30分钟以上。每周锻炼5次,每次运动心率达到170以上最佳。锻炼方式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

(梁嘉韵    整理)

(編辑    杨小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