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姚扶有
项大伯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夫妻恩爱,儿女孝顺。没有退休前,项大伯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领导,为人正直和蔼可亲,群众口碑良好。退休之后,项大伯回归家庭和社会,乐观积极地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角色适应非常快。可自从3年前,项大伯因脑血栓梗塞导致中风后,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上厕所或者洗澡都无法自己完成,因此,项大伯心里就涌起深深的自责、惭愧、苦恼和不安。他常常唉叹这种生活不仅自己过得太窝囊、太没有意义,而且也给亲人平添了无尽的麻烦,还不如一死了之,对大家都是解脱。
周大妈和儿女们从项大伯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了他有轻生的念头,经常劝慰项大伯说:“他就是项家的顶梁柱,虽然现在生活不能自理,但只要他活着,项家的脊梁就在,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儿,项家人都会始终如一地并肩前行。”周大妈和儿女们给予项大伯如此这般的温暖,不仅没有宽慰好项大伯,反而使项大伯好强和内疚的心情交织纠结万分,轻生想法越来越严重了。
于是,家人帮项大伯找了位心理咨询师,经医生了解后,发现项大伯虽然疾病缠身,但他的意识清晰,思维正常,只是觉得自己拖着病体,给家人添了无尽的麻烦,因而产生抑郁状态。
一个人患了疾病,躯体及心理上都要去对付病患,希望能痊愈。可是,慢性的疾病常会折磨一个人的意志,把心情弄低落,变得消沉。当这种忧郁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项大伯的这种现象。其实,老年人口头上说不想再活下去,其心理则有另一层含义。我们可以很单纯地解释,这只是对家人觉得歉意而说的话,如果有治愈或良好恢复,其实心里还是想继续活下去的。因为,项大伯说这样的话时,多半是在没有很忧郁的情绪的连伴,没有哭泣伤心、也没有自我毁灭的企图或者计划的情况下而透露的。
像项大伯这样“贴心”的老人,家人该如何帮助他走出抑郁,积极对抗病魔呢?
1.以“同理心”去体会与理解患者的心境 家人要经常向患者表达久病是难受的事,但家人都能体谅,不会怕麻烦,更不会弃之不管。同时,经常告诉患者,轻生是弱者的行为,大家都希望他能勇敢地与疾病斗争到底,随便地说“不想活了”的话,只能增加疼他、爱他、关心他、照顾他的家人的烦恼。在行动上,要坚持每日耐心服侍患者而没有怨言。
2.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 家人要及时排除各种影响患者治病的消极心理情绪。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疾病都是能够得到治疗或使病情减轻的,即使是癌症,只要早治,也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根治。老人对治病应抱有信心,不急躁,不消沉,不畏惧。要始终保持镇定、冷静、沉着、乐观、开朗的心情,与病魔做顽强的抗争。
3.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情绪稳定与镇静会使患者对疾病的苦恼感受迟钝,疼痛反应减少。为此,老年人患重病必须坚信疾病缠身并不意味着死亡,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家人也要注意不在病人面前过分难过,以免导致病人的情绪不良。要经常与病人一起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景,使患者感受到人间温暖。病人心情好了,就会大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
4.利用音乐的回春之力 音乐能调剂人的和谐生活、涵养德性、增进健康。从物理作用来说,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振动,能协调人体各器官的节奏,激发体内的能力。国外有人用电子仪器测定发现:节奏感强、音调高昂的乐曲可增强肌力;节奏徐缓、音调和谐的乐曲可使呼吸平稳、心跳规律、血压下降,并且还有助于调整自主神经功能。 (编辑 王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