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三变”实现整村脱贫——大胆试 大胆改 闯出加快农村发展之路

时间:2024-04-24

◎榆林市政协副主席 榆阳区委书记 苗 丰

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三变”实现整村脱贫
——大胆试 大胆改 闯出加快农村发展之路

◎榆林市政协副主席 榆阳区委书记 苗 丰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认为,赵家峁的做法搞活了农村经济,完全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路径,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改革和脱贫攻坚探索出了新路子。省委认为,这一做法代表着农村改革的大方向、大趋势,也是一条贫困村依靠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摆脱贫困的路子。

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属典型的区域性贫困村,全村618人,耕(林)地5300亩,人均8.4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杂粮、马铃薯、林果等,一直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三空”现象突出。2013年,村内常住居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

2013年,赵家峁村建设设施果蔬基地、现代养殖区和修建新民居,需要集中连片的大面积土地。但现实情况是,村里耕地、林地分布零散,土地多半撂荒,经营权又在各家各户手上。如何改变现有生产关系,解放农村生产力?土地经营权流转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举措。赵家峁村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讨论,根据村情实际,大胆提出以土地折股流转、现金入股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

区委、区政府坚决支持这一做法,并把解决村集体经济滞后、主导产业单一、群众增收困难等问题,上升到创建三农工作“榆阳模式”(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工业反哺、科技支撑、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的战略层面决策部署,把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作为一号工程、书记工程,下决心为全区农村改革发展闯出一条新路。经过三年多的改革探索,赵家峁村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全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016年,村集体资产超过千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3年前增长了3倍、达到1.12万元,其中,贫困户从90%减少到3%,贫困人口从81.7%下降到2.4%。

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为核心,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确权确股不确地”就是把土地经营权等经营性资产量化成股份后,每一户农民具体经营哪块地,不再像过去那样确定到人头上,而由村民小组统一经营,做到确权不分家。

赵家峁村“确权确股不确地”中,最艰难的就是“确股”的过程。“确股”,就是把土地、人口、劳动贡献、资金、旧房产等转化为股权,科学合理地确定每种股权的比例,并把这些股份量化到人,这牵涉每家每户的利益。如何保证村里的贫困户权益得到保障,分到应得的股份?历时半年多,前前后后调整了50多次才确定了让全体村民都满意的股权设置方案,把资金股从最初的44%降到了最终的23%,人口股和土地股占到了60%,充分保障了留守村民和低收入村民的权益。

在股民界定上,坚持“宜宽则宽”,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将2015年10月1日定为基准日,基准日之前核定的人口既是股民也是村民,基准日之后的新增人口只是村民、不是股民。在股份设置上,按照村民意愿设置5种股权,总股本1890万元,其中土地股占38%、人口股22%、劳龄股5%、资金股23%、旧房产股12%。2017年3月向630个股民按户颁发股权证218个。在股权管理上,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制定《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实施静态管理模式,也就是生不增、死不减,股权流转必须在村集体内部封闭进行,只能通过继承和转让获得。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关系,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构建“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

“确权确股不确地”后,由谁经营?生产发展由谁组织?成立榆林市第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定章程、选举股东代表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建立起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管理制度,推动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转变,实现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并行的新型农村治理模式。同时,合作社下设红雨农业有限公司和金润园种养合作社,把量化给农民的股权由村集体集中流转给公司,建立“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业统一经营、农民按股分红,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

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方向,探索“业态创新、多元融合、保值增值、持续增收”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股份合作社将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以及贫困户专项扶贫资金整合起来,建设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建成40亩设施果蔬、150亩葡萄、150亩山地苹果和30亩酥梨为主的设施农业及时令水果采摘区和占地35亩的现代养殖小区。与此同时,实施以“难忘乡愁、老家记忆”为品牌的休闲度假项目,以“景点错位特色、产业高度融合、脱贫小康同步、主体多元互补、城乡统筹一体、乡音乡愁长存”为指导思想,建成66亩的垂钓农家休闲区、300亩的葡萄酒庄基地、1000亩的旱作农业体验区和1500亩的杏树文化观光区,开发出了以高空滑索、水上游乐、森林穿越、小吃街区、民俗客栈、培训研讨等新兴业态为代表,集吃、住、行、游、购、娱、研、学、旅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

赵家峁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借助现代化的市场理念、资本运作、产业融合等新机制,实现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次新飞跃。一是实现了全民受益。通过“确权确股不确地”、村民人人是股东、人人按股分红,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有了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来说,也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的政策资金折股量化,参股合作社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收益,破解了贫困群众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二是改善了生产关系。通过股份制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以及抵押、担保、继承的权利,农民由村民转变为股民和农业工人,既有股份分红,又增加了务工收入,打破了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本。三是解放了生产力。经营主体由原先的上百个,变成了一个合作社,有利于把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与各种创新模式相互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农机农技、农田水利、农资农网各类要素高效整合起来,有利于把生态文化、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各种业态有机融合起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实现了多元脱贫增收。四是带出了好村风。修起了整齐漂亮的住宅小区,幼儿园、卫生室、村委会、警务室、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敬老灶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周边青山绿水,一派田园风光。特别是自从推进改革以来,赵家峁村人人有事干,人人干劲足,实现了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的根本转变,走上了加快发展,共同富裕的新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