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华 新(本刊记者)
“健康陕西”呵护百姓健康
◎文/华 新(本刊记者)
率先在全国开展综合医改、分级诊疗;
首创药品“三统一”制度;
探索出医疗集团、医疗联合体;
创造了“宝鸡模式”“子长经验”……
近年来,在“健康陕西”战略引领下,我省紧扣“追赶超越”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以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加快构建大卫生格局;以规划和政策为引导,加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城乡居民在看病就医、健康保障上享受到诸多改革红利,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今年2月,我省召开了第一次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对“健康陕西”战略作出系统部署,形成从思想到战略、从纲领到行动的完整体系。这次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发出“树立大健康理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使群众享受更舒心、更体贴的医疗服务,为全省人民增添更多健康福祉”的实践号令。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加快健康陕西建设”。
由此,“健康陕西”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步入全新阶段。
2013年,我省率先在1个市、10个县开展综合改革试点,这比国家综合医改试点早启动两年。试点从村、镇、县、市四个层级同步推进,着力构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监管、保障支撑“六大体系”。
在全省各地的实践探索中,延安市率先组建医疗集团,雁塔区和西安交大一附院、莲湖区和西电集团医院建设医疗联合体,澄城县试行新农合总额预付制,高陵、阎良实施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这些各具特色的探索,为创建医改新模式、加快卫生计生转型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
我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创造出了以子长县为代表的改革经验。目前,107个县区均取消了药品加成、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在全国首创药品“三统一”制度,推行“两票制”,挤去药品流通领域水分,解决药价虚高,使老百姓“看得起病”“用得起药”。
2015年7月,我省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在城市,按照“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建立医联体,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到社区坐诊,将大医院门诊下沉到基层,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在市县,以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县级医院组成医疗集团,加快提升县域服务能力;在乡村,实行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些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数出现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数量逐步增加,“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年提高。2017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630元,财政补助470元,这比国家标准高出20元。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加率99.4%,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
小病有保障,大病有救助。从2014年起,我省开始实现城乡居民商业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在新农合、城镇居民和职工医保基本医疗报销基础上,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30万元,大病患者支付比例下降了10%到15%,有效缓解了群众看不起大病的问题。
另外,按照有利于三医联动、方便群众的原则,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市级统筹,设立市、县医保管理经办中心,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应急救助、民政救助和商业保险的经办衔接机制,实现“一站式”报销。新的医保政策已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
针对贫困人口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省积极实施健康扶贫攻坚战略,出台贫困人口兜底医保政策,在农村贫困人口门诊一般诊疗费全额报销的基础上,对住院患者实行“两升两降”: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门诊慢病封顶线提升20%;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50%,省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押金下降50%,县以下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据了解,2013年至今,我省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累计达到240多亿元,年均增长22%,用于公共卫生事业90亿元。前不久,省上又出台了健康扶贫“十条措施”,包括在镇村门诊看病,一般诊疗费全报,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90%以上,在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免交押金,先诊疗后付费;特困人员门诊费用全额救助,低保对象救助50%等。
我省将扩大医院建设、改善就医环境视作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政策,加大投入,覆盖城乡的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形象极大提升。
过去几年,我省出台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启动实施卫生人才“三万工程”,即从2012年起,用5年时间为县及县以下招聘医学类本科生1万名,培训县级临床骨干1万名,培训基层医生1万名。
同时,坚持医院与高校协同发展,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大医学院、延安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支持陕西中医药大学建设全国一流中医药大学,促进省中医医院和陕西中医药大学融合发展;支持西安医学院与省人民医院资源整合,强化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才队伍建设,将省人民医院作为西安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筹建西北医科大学,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私人订制”让患者更便捷。我省将信息化应用到整个医疗系统之中,在逐步实现卫生计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集医疗卫生服务功能、金融功能、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实现对人一生的所有健康信息的跟踪指导,使得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2016年初,我省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调查数据显示,我省6所大型三甲医院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4.4分,住院患者综合满意度得分为91.4分,这充分说明了“健康陕西”行动把准了老百姓的脉,温暖了群众的心。
“上工治未病”。近年来,我省对6种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实行专病专防精细化防控策略,让群众以最低的费用、最方便的途径,获得及时有效的防治。全省出血热、肺结核、乙肝2015年发病数分别比2010年下降41.9%、16.6%、15.5%,艾滋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狂犬病死亡数由2012年的45例减少到26例,手足口病死亡数由37例减少到6例。
从2014年起,我省通过7大媒介倾力打造《百姓健康》系列宣传品牌,形成立体式、全方位、高频次健康知识宣传体系。如:在陕西电视台开办栏目,让群众与知名专家直接对话;在陕西广播电台开办《三秦健康》节目;开设《百姓健康》门户网站;利用新媒体发布健康信息;通过12320卫生热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陕西搭建科普平台强化健康陕西”被国家卫计委确定为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交流案例。
随着爱国卫生工作的扎实推进、食品饮用水三级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的着力构建,“健康细胞”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城乡居民享受上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吃上了安全放心的食品,“健康生活”的理念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同时,我省推动全民健身与“健康陕西”的融合,开展十大体育惠民工程,举办十大精品赛事,组织群体活动3500多次,经常锻炼健身人群达1200万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