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医在加拿大

时间:2024-05-14

颜德馨

加拿大地大物博,近年华人移居不少,从香港入境者大众。有华人就有中医,全加拿大有中医从业人员约2 000人,多伦多占700人,温哥华也有中医500人,其他则散居各处。加拿大政府对中医不了解,放任自流,医生自设诊所,自设医学院教授学生,无人管辖。

加拿大的中医,因人数不多,竞争不像美国那么厉害,而且大都附设药店,经济收入也不错。即使受药店聘用的中医师。按每个病例取酬。每天可诊20余人,收入也不菲。我曾走访了几位医师的家庭,从房屋的层次以及乘车的档次,说明他们的生活是优裕的。

我是应加拿大中医针灸学会的邀请去讲课的,讲题为《瘀血的证与治》。据当地《世界日报》报道:“参加人数非常踊跃,会员占3/4,非会员占1/4,颇获好评。”课后就有三位医师拜我为师;也有好多疑难杂证患者求我指点,气氛热烈。深夜了,还欲罢不能,说明那里的学术活动不多,而对他们的挑战不少,复杂的疾病,迫切需要新知。在加拿大7天,看到青壮年医师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我深为感动,由衷地发出同情和爱抚。在离开多伦多的那天,在机场里发现两位大夫放弃门诊来送行,其中一位还是抱病而来。他们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老师,千万别忘记我!”充满了热情和期待。想到他们在国外就成了中医的象征,我们老一辈有责任对他们扶植和培育,临别,我竟为之洒下了几滴同情之泪!

中医是一门实践医学,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衰,它的生命支撑点就是靠疗效,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在国外的报纸上可常常见到“看疑难杂症到大陆去”的广告语,事实上确有很多疑难病到中国来求治于中医。中国人来,外国人也来。当真诚的信念得到满足的时候,精神变物质,临床上确实能出现奇迹。上海旅加华侨杨君,哮喘多年,在报纸上看到我讲课的消息,欣喜万分,叫他夫人前来听课。其夫人坚决要求为杨先生诊治,我如其所请。杨先生无法掩饰其兴奋之情,说道:“我得救了!”居然还哼起上海里弄的俚调:“白糖莲芯粥,桂花赤豆汤”,一反呻吟状态。疏方付予后依依惜别。我返国后已接到两次来电报平安,说病状好多了。这种顽固性的疾病也能取得缓解,这说明精神舒展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关系重大。我行医近六十年,继承先人的经验还很肤浅。我从来不敢夸耀自己的技术高明,但有一点可为后者参考的,即治病先治人,先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所关心的问题,说得清,道得明。心理可以影响生理和病理。兵法说得好:攻心为上。做医生也应这样。周总理生前常说,医生不能搞一言堂,也要听听病人意见,就是说要尊重病人,心中要有病人,先做到这一点,再加上精湛的技术,必有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应走向国外,因世界需要我们,因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