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学生吸烟心理和干预

时间:2024-05-14

周正猷

据调查,我国吸烟人数数倍于其它国家。近年来,烟民年轻化趋势更为显著,中学生吸烟人数明显增长。1991年,对北京4700余名中学生调查,发现有吸烟行为者占15.2~19%,其中男生高达40.4%;近期在天津调查5670名中小学生,初中生为16.7~18.6%,高中生为21.7~23.6%,职校生为28.4%。中学生吸烟为何如此盛行?除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学校的有关因素外,对中学生心理卫生重视不够是很重要的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和飞跃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发生吸烟行为:

一、由于脑的抑制过程发育尚不够成熟,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知识和经验尚嫌不足,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常会发生挫折。此期情绪发育不成熟,自尊心又很强,心理成熟度不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调适能力都还比较弱,因而容易受到伤害,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产生苦恼、空虚,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促使他们从吸烟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二、由于成人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处处模仿成人。成人的吸烟行为也自然是他们模仿的一项主要内容。他们甚至觉得学会吸烟是学做成人的第一步,不会吸烟就不算男子汉。

三、中学生心理成熟度不够,知识、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浅,而他们的成人意识、独立性、自尊心又使他们较少依赖父母和老师,而更倾向于同龄朋友。中学生的群体凝聚力较大,相互之间影响较大,相互帮助、相互制约、相互服从比较明显,由于自己认识问题不全面,从众心理表现更突出。胁迫于群体的压力,胁迫于“哥儿们”义气,很快就会从同伴那里学会吸烟。

四、由于中学生心理可塑性大,容易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受父亲和老师吸烟的影响,有些则可能受坏人教唆。女生吸烟可能有好奇和时髦感等心理因素。

如何帮助中学生戒烟?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戒烟的法制宣传。要积极推行现有戒烟的法律和有关儿童场所、公共场所不吸烟的规定,并适时制定限制或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的法律,颁布学生不准吸烟的规定等,适当运用行政手段宣传戒烟。

二是加强教育。其一是文化知识、文明道德风尚的教育。据有关调查,在吸烟人群中文盲占67.8%。大学文化程度只占44.7%,文化层次愈高吸烟者愈少,可见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是禁烟的基础工作;其二是加强吸烟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教育,这首先要求医生要戒烟;其三是美学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青少年的气质、风度之美;其四是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科学施行,充分运用老师和同学中的优秀分子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因势利导,耐心教育。

三是心理疏导和干预。当孩子受好奇心理的驱使想吸烟,或刚开始吸烟的时候,要及时疏导,力劝他停止这种尝试。当孩子最初吸烟又咳又呛的时候,要立即抓住这有利时机,耐心讲解不能吸烟的道理。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有些家长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会答应让孩子“尝尝味道”,“体验一下”,这是不行的。孩子吸了一次就会想到吸第二次、第三次。

吸烟一旦成瘾,戒断更为困难。心理干预要做在烟瘾到来之前。当他们受挫或情绪消沉颓丧的时候,要给他们热情的关心、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支持,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以新的事物、新的兴趣转移他们对吸烟的欲望。

当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时,要引导他们谈论一些积极向上的话题,避免一些消极情绪。有人掏烟。要及时劝阻,要求他们互相监督,互相“从众”于不吸烟。

烟瘾的戒断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激励他们下最大的决心,作出最大的努力。

成人的干预要耐心,要诚心,不可简单粗暴,要巧妙运用同伴、朋友的相互影响,把成人干预转化为朋友干预,把家庭干预转化为同龄小团体干预,强调科学干预,要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

四是提供良好的戒烟环境。青少年的从众心理强于成年人,环境中吸烟者比比皆是,由学生们自然会“从众”于吸烟。所以要减少少年烟民的产生,就必须增强金民禁烟意识,尤需强化老师和医生队伍的禁烟意识,因为他们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不仅要使环境中吸烟人数减少,还要形成吸烟是坏行为的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