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个医生的奉献

时间:2024-05-14

凤 章

战胜死神之王

尽管人为万物之灵,尽管人类的双足已经踏上遥远的月球,即将揭开太空的奥秘,但人类对于自身——人体的奥秘,认识得却远远不足,对残酷地破坏人体、吞噬人生命的某些疾病,比如癌,仍然缺乏战之必胜的办法。

于是,谈癌色变。癌,成为“死亡”的同义词;癌,便是死神。

在各种癌症中,有一种叫做弥漫型恶性淋巴瘤的,被认为是癌中之癌,癌中之王。得此病者,绝无存活的可能。为死神之王掐住脖子的人,焉能得生?

杨治中偏偏得的是这种癌中之癌。

他是南京军区总医院的主任医师,心脏科专家,他当然明白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据肿瘤专家统计,凡恶性肿瘤病人一经明确诊断,多数人惶惶不安,有的人几个月便离开了人世。可杨治中经外科医生打开腹腔,确诊自己得了癌中之癌后,却显得少有的沉静与镇定。他奋笔挥毫写了七个大字:新的革命开始了!

既然死神之王已经向他凶猛地扑来,他就得与它较量一番。

他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死,没有那么容易。他不会听任死神摆布而白白死去。较量的结果,未必都是死亡。打赢了,为悲观失望的患者燃起生的希望之火,为攻克那些恶性肿瘤作些探索;打输了,也可为肿瘤专家、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一点经验。周总理生前曾号召医务工作者“要攻克肿瘤”,杨治中是心脏科专家,无缘与肿瘤打交道,而今,这个凶神恶煞已降临到自己头上,这倒是可以为攻克肿瘤做些贡献的机会。

当时他也写下了遗嘱,但绝不意味他丧气了,悲观了,对治疗失去信心了,不是!他说这叫“背水一战”。兵法云:置于死地而后生。大不了一死,死后把遗体献出,作为对医学的最后一次贡献(他在遗嘱里这么写着)。这就想到底了,无所顾忌了,精神上轻松愉快了。这时候,他便可以全力对付掐住他脖子的死神之王,向它展开全面的反攻了。这就是他的“新的革命”的开始。

现代化的战争为立体战争。他对腹腔里那块癌中癌,施行的治疗也颇有时代色彩,叫做“立体治疗”。即以精神治疗(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为前锋,放射治疗、化疗为主体,食疗、体疗为后卫,五者同步进行。

他从容乐观,总是让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整天乐呵呵。他一清早爬九华山,漫步林间,听鸟鸣,观湖光山色;回家照样为病人看病(他是心脏科名医,在病休治疗期间,仍不断有病人找到他家请他诊治),照样写论文,研究新课题。他似乎不是一个得了绝症的患者。而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他又成了一位刚强的勇士。他采用大剂量的放疗和化疗向身上的癌细胞进攻。每死一批癌细胞,必有几倍的正常细胞被杀死;每做一次放疗或化疗,身体都要受很大的损伤。常常是肠胃水肿,产生剧烈腹泻和呕吐,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可他顽强得很。吃了吐,吐了吃;并用药物和自我催眠的办法,强迫自己入睡。这是韧性的考验,意志的拼搏。他还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大胆用牛结核活菌进行前臂下注射,引起全身发热、淋巴管发炎,达100天之久,以杀死癌细胞。这也引起全身难以忍受的痛苦。他同样也忍受住了。他说:

“宁为治疗死,决不坐等亡。”坚持便是胜利。他老伴刘素云,是苏州人,善于做菜,把有防癌治癌作用的蘑菇、木耳,高蛋白的甲鱼、海参、鲜鱼、虾、蛋等,做得美味可口,色香味俱全,激发他的食欲。食疗兼食补,使他有足够的体力与癌斗争。她是他的贤内助。

几个月过去,那位曾打开他的腹腔又立即轻轻把腹腔缝好(因已无法动手术)的外科医生惊奇地发现,杨治中身上那个弥漫型恶性淋巴瘤的“癌中之癌”,竟变小了;又几个月过去,更使他吃惊的是,竟摸不到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过去,到现在已是十年,这癌中之癌,始终未能卷土重来。

得这种弥漫型恶性淋巴瘤的病人,能长达十年之久存活下来的,世界医学文献上没有,杨治中是唯一的,而且他现在越来越健康。他虽已年过花甲,可头发还黑黑的,精神抖擞,脚步坚实有力,看上去不过五十开外的年纪。肿瘤专家们称是奇迹。杨治中却说,这其实也不算奇,生命的潜力很大,只是人还没有能揭开其奥秘而已。

鲜血放出的异彩

杨治中是我国一代名医、大医学家张孝骞的学生,医术精湛,尤以治疗各类心血管病而闻名于军内外。他曾为刘帅、叶帅、陈老总看过病;为粟裕大将、罗瑞卿大将看过病。刘伯承元帅特题“翔实”两字送他,赞扬他的诊断准确,治疗可信。在我国连续工作了四十年的美国专家阳早和寒春的儿子阳建平患急性弥漫性病毒心肌炎(此为死亡率很高的难治之症)。阳建平生命垂危,正是以杨治中为组长的抢救小组,把这位美国青年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从而使这两位国际友人对中国医生感佩不已,几十年来,他治愈过无数心脏病患者,他们是普通的干部、战士、部队家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儿童……他抢救过许多心肌梗塞、心脏衰竭的病人。在心脏科病房、门诊,他的,病人是最多的。

不料,自从他身上那块癌中之癌的肿瘤消失、重新上班不久,他的心脏科门诊室,竟不断有癌症病人向他求治,有的则来听他讲述与癌搏斗的经验。他总是有求必应。回到家,又总是有病人等待他,他仍然一个个耐心诊治,亲切安慰。他到底不是肿瘤医生,只能亲自为病人联系医院,介绍医生。他还为患者开列治癌食疗菜谱、甚至把老伴刘素云请出来,介绍那些荣的种种做法。

一次,杨治中赴合肥会诊。病人叫杨静民,患的是和杨治中同样的弥漫型恶性淋巴瘤,且已扩散,病情危急万分

杨治中想起医学文献上有过关于输血免疫治疗的记载,即在治愈后的癌症患者的血液里,带有某种癌症的抗体,把这血输给同类癌症患者,可以增强其免疫能力,达到遏制和杀伤癌细胞的效果。杨静民既然患的是与自己同一类型的癌,血型也是同一型的,不妨一试。于是,他立即从自己身上抽出40毫升血液,输进杨静民的血管。未想到觅效如此神速,第二天杨静民病情便有所缓解。几个月后,更大的奇迹出现了:杨静民症状竟然消失,体重增加,并能健步登上五层高楼。

杨治中身上的血,竟是具有如此神效的“特殊血液”。

当此消息从报上传出,人们对杨治中的崇高医德——为了抢救病人,不惜从自己的患癌之身抽出血液——表示了极大的敬意,同时,对他的血液所显示的奇迹,极其惊奇和关注。尤其是在医学界。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医学院的一些血液专家、免疫学专家、肿瘤专家给他来信,认为他的“特殊血液”中肯定含有“特殊抗体”,如进一步研究他的血液,把这种血液中的抗体分离出来,不仅对治癌会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可以从中得到启迪,以同样办法,可解决免疫系统的许多疑难杂症。真所谓“奇迹不奇,科技解谜”。

医学界的震动是不奇怪的。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研究发现: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攻击时会产生上亿个不同类型的抗体,这些与入侵抗原相匹敌的抗体立即处于戒备状态、严阵以待,犹如体内埋伏着雄兵百万。

待免疫进军号吹响,这些埋伏的千军万马便迅速出动,围歼入侵的病原体。正是由于这一发现,利根川进被授予1987年诺贝尔医学奖。

杨治中的“特殊血液”在杨静民身上所起的效-应,正是利根川进理论的一个证明。这自然引起我国医学界的瞩目。

杨治中现在正和国内一些血液专家、免疫专家联系,请他们进一步研究他的血液。他说,如果能从他的血液里培殖出疫苗,则可解除众多癌患者的痛苦。对攻克癌症作进一步的贡献,那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了。

这是鲜血放出的异彩,也将在医学文献上添写出闪亮的一笔。

继续奉献的十年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杨治中的座右铭。

患癌以来这十年,他从未放下手中的听诊器。他坚持门诊、巡诊、会诊,给病人复信,外出讲课、讲学,写论文等等。他还挤出时间到玄武区医院为军民共建专科门诊,每周半天,诊治心血管方面的疑难病症。每逢这一天,玄武区医院门前挂号者总要排成长龙。他们只晓得这位医生是军区总院来的心脏科专家,却不知道他是刚从死神怀抱里挣脱回来的人。

他不仅病而不休,而且超负荷地工作。

有一件事对他触动很深。离他家不远有位老人,得了胰腺癌,发烧两个多月,四处求医,未能确诊。后来辗转托人找到杨治中。可惜此时已是晚期,癌细胞扩散全身,无法挽救,不久老人便去世了。要能早一点医治的话,老人的病是可能治好的。“我家和他家近在咫尺,怎么没有发现这位病人呢?”仿佛因他耽误病情似的,他感到内疚。他想到眼前看病难,一般居民看病更难。对此,他得努力作些贡献。他的住处属梅园居委会,当即与梅园居委会联系,设立了五张家庭病床。接着又为居民中二十七名老年病患者作全面检查,建立了健康档案。星期假日,他还走街串巷,探望病人。这样一来,他除了到总院上班外,所有业余时间都塞得紧紧的。有的,刚回家坐定,想泡杯茶,休息休息,病人又登门求诊来了。看看那一副副焦急、忧虑而又满含期望的面容,他又拿起了听诊器……

几年来,他用业余时间,在玄武区医院、梅园街道以及自己家里诊治的病人,达三千多人。而且是义务性的。

杨治中的工作,得到他老伴刘素云的积极支持。她是个好心人,对登门求医者,总抱有极大的同情心,端茶倒水、亲切安慰,有时对病人家属讲些护理知识,教他们如何注意病人饮食等,从不嫌烦。

“那么多人找我们老杨看病,说明人们需要他,我怎能不支持他呢?只是有一点,我不让他晚上出去。他到底是六十三岁的年纪了,又生过那样的大病。”她说。

然而,“晚上不能出去”这条禁令,常常还是被杨治中打破。比如,有一次,患胃淋巴癌的女营业员徐宁霞晚上跑来。杨治中曾建议她到一家医院做放疗,可当时值班的医生怕担风险,拒绝为她放疗。杨治中听说后,立即挟上两大本资料,想去说服那医生。老伴劝他明天再去。他说,不行,癌病不能耽误,就跟着徐宁霞走了。结果,那医生被他说服,徐宁霞得到及时治疗,后来竟然痊愈了。还有,如遇到心脏病发作、心肌梗塞的人要抢救,虽是半夜,刘素云也只得打破禁令放行。

“性命交关的事,不让他去行吗?”刘素云叹口气说。

“我们老杨的话对。当医生的,就要奉献。他把一切都奉献给病人了。”

奉献!杨治中的奉献,是无私的奉献!

他。仍在默默地继续奉献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