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嘉莉妹妹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女士,她的婚姻生活一直不太顺利。从18岁开始结婚,到40岁那年,她一共离了7次婚。
而离婚的理由,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三观不合。有的是没有共同的爱好,有的是消费观不一致,有的是对待事业的态度不同。
这些年来,她不断地结婚、离婚,不过是想找一个三观一致的人,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但经历了这么多失败的婚姻,她终于醒悟:感情中,并不存在三观一致的两个人。如果抱着寻找一个和自己三观完全合得來的伴侣,那么结果很可能是以失败收场。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也找不到两个三观完全契合的人。
婚姻的扎心真相就是:不出意外,你会跟一个“三观不合”的人结婚。
1世上,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人
有人说,三观不合的婚姻,注定不会长久。
因为,不同频,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聊不到一起;因为,差异大,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相处起来很累。所以,人们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希望能和一个三观相合的人组建婚姻。但却忽略了,世上并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人,也没有完美契合的灵魂伴侣。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跟你三观完全合得来的人,甚至是找到三观相近的人都很不容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跟“三观不合”的人,一起走进婚姻。
为什么这样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①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不同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各自独特的经历,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的三观。
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三观一致是理想,三观不合才是现实。与其努力寻找一个三观一致的人,不如正视差异,接纳不同,在彼此磨合和包容中,携手一生。
② 三观是会变化的。
随着各自环境、阅历、认知的变化,三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之前三观相近的两个人,有可能不再有默契了;之前三观不合的两个人,有可能慢慢趋于接近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思维在成长,阅历在增加,三观也在变化。即使没有大的改变,也会有小的调整。
所以,想说的是:我们可以用动态的思维,去看待“三观不合”这件事。给彼此一点时间,在慢慢相处中,磨合掉各自的棱角与锋芒。
听过一句话:婚姻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板块咬合的陆地,你在这里多一块,我就在这里让出一块,磨合出高峰和山谷,磨合出全新的默契。
不可否认,三观不合会产生矛盾和分歧。但这个世上,并不存在三观完全一致的两个人。
那些幸福且长久的婚姻,不是没有矛盾,没有争吵,而是懂得接纳差异,懂得互相尊重和包容。而不是强行改变他人,迫使对方接受你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三观不合也可以是对的人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有没有一瞬间让你感觉跟女(男)朋友三观不合?”其中有个答主@罗格,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和妻子三观不合的地方有很多。
他喜欢看书,妻子喜欢刷视频,追剧;他喜欢打游戏,妻子就强烈反对;他比较节俭,妻子喜欢花钱。妻子给他买的洗面奶、唇膏什么的,他几乎就没用过。妻子给孩子买的很多补品,比如钙、AD酸奶之类的,他其实是不赞成的。
记得当年准备买房子时,他想买一个地段好点的学区房,房子小一点也没关系。但妻子更想买一个离家近点的大房子,虽然地段比较差,学校相对一般。
罗列了这么多,答主并不是想证明他和妻子感情有多么不好。相反,他和妻子的婚姻生活很融洽。
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事,最关键的是什么?是每次看到妻子给儿子穿衣做饭的时候,是每次看到儿子犯错,妻子教育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是每次儿子生病,妻子火急火燎请假回家带儿子去医院的时候。
每当这些时候,他就觉得妻子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对的人。
故事的结尾,答主说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婚姻,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如此而已。”
婚姻关系的良性发展,来源于夫妻双方对彼此的尊重、接纳与磨合。好的婚姻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用心经营出来的。
在婚姻中求同存异,选择包容、接纳、尊重、理解对方。你会发现,即使三观不那么契合的人,也可以幸福地过完一生。
决定婚姻走向的,不是“三观不合”,而是……在《婚姻的艺术》一书中看到一段话:如果你把原先不合适的人当作合适的人那样对待,最终你会觉得选对了人。与此相反,如果你与原先合适的人结了婚,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对方,合适的也变得不合适了。
我还知道,与其千方百计地寻找适合你的人还不如自己去适应对方。简言之,配偶是否合适主要取决于你自己。当配偶与你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不一致时,你的应对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不是对的人。
换句话说:决定婚姻走向的,不是“三观不合”,而是面对“三观不合”的态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三观不合的情形:部分人会采取一致性模型来思考,即:不允许对方和自己不一致,用自己的三观强行要求对方做出改变。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增加,分歧越来越大,婚姻也变得岌岌可危。
还有一部分人会采取互补型模型,即:尊重对方的差异,欣赏彼此的不同,两个人相互包容,共同成长。这样的婚姻,相处起来会很舒服,也能走得更远更稳妥。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非整合”,它的意思是“维持着的不一致”。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不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认知、价值观、情感等,去解决紧张和不适。而是允许矛盾的多种认知、价值观、情感同时存在,接受并且维持它们。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会让他们感到分裂,他们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整体”的。
把这一概念运用到婚姻中,就是:允许不一致的存在,尊重各自的差异。幸福恩爱的夫妻,从来不是因为两个人三观有多么一致。而是他们在三观不一致的情况下,懂得尊重对方,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心理学家周小宽曾说:比追求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平静心态,感知对方的共情力,以及整合不一致的情商。
决定一段婚姻的,不是三观不合,而是解决不合的能力和态度。既然认定了一个人,就不要轻易放手,更不要以“三观不合”为由,结束这段婚姻。要知道,所有关系的产生,都是自己与非自己的建立和碰撞。
面对三观不一致时,与其选择同化对方,不如选择转变自己。放弃改造他人的执念,接纳真实的对方,包括差异和瑕疵。多关注闪光点,可以不认同,但请试着理解对方的思维和态度。
感情是需要磨合和经营的,好的婚姻,永远都在接纳和包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