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刘律廷
主持人语: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数学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符号、概念进行思考、归纳、推理与应用。很多孩子进入高年级之后数学成绩不好,往往是思维能力存在短板。幼儿时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黄金期,家长若能在这时重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对孩子未来的数学学习有极大助益。
“玩”出数学好成绩
(孙先生,35岁,电子工程师)
我儿子伟仔上初中,因数学成绩好,连年担任班级数学课代表。我觉得他在数学方面的出色表现,跟我自幼注重对他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首先是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众所周知,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必备的三种能力。
中国的数学教育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给孩子报班进行训练。不少孩子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优异,但到了中学阶段就逐渐暴露出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数学成绩下滑。
我认为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因此家长可以就地取材,对幼儿进行数学思维的启蒙。这种启蒙包括三个方面,即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再辅以观察能力的训练。
我家伟仔是个“小吃货”,我常给他出与食物有关的数学题。比如我们去餐厅吃饭,伟仔想点一个12寸的比萨,可服务员告诉他12寸的卖光了,建议他换两个6寸的。伟仔想都没想便说:“一样大,可以啊!”我让他把两种尺寸的比萨画出来比较一下,结果他大叫上当了。原来,6寸比萨的面积只有12寸比萨的四分之一,就是说,一个12寸比萨的大小,是两个6寸比萨的两倍。伟仔不禁感叹:“数学真有用啊!差点上当了!”
因为觉得数学有用,因此每每遇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伟仔都会积极思考。而这种习惯无疑大大提升了他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是通过玩数字游戏来培养数学思维。
比如玩乐高游戏时,乐高积木可以被用来演绎数字、排序、平均数、规律、分类、配对等数学概念。我经常鼓励儿子把乐高玩具说明书上的图临摹下来,并临时给他出“难题”:“如何拿掉4块积木又保持外形不变?”当他做到以后,我就增加难度,让他拿掉5块、6块、7块……同样要保持积木整体的外形不变。这个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又能对孩子进行几何学启蒙。
最后是观察、分析与表达能力,这是幼儿数学启蒙的关键。
我家门口有条鹅卵石小径,鹅卵石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伟仔每天走在上面都会边走边念叨:“圆石头、方石头、方石头、圆石头……”我告诉他,数学模式就是按照一定规则排成的重复或递增(递减)的序列。识别模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归纳,聪明的孩子会在不同的模式中发现相同的规律。
在伟仔5岁生日时,一家人聚餐为他庆生。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奶奶穿裙子、姥姥穿裙子、妈妈穿裙子……女生都穿裙子。”这时,他姑妈带着他表妹进来了。伟仔高声说:“表妹穿了裙子,姑妈没有穿,姑妈不许进来!”我爱人责怪他没礼貌,他很不开心,仿佛自己发现的规则被人否定了。我跟他说:“你看看,姑妈跟其他女生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伟仔一番观察,说:“奶奶戴项链、姥姥戴项链、妈妈戴项链……姑妈也戴项链,女生都戴项链。”他只有5岁,就已经学会了在生活中找规律,并据此进行分类,我觉得很了不起。
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应用题?
(王女士,34岁,全职妈妈)
我家大女儿霈霈3岁开始学习珠心算,但上了小学之后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她一看应用题便以为很简单,就不假思索地写答案。在数学语言的理解与应用方面,她明显能力欠缺。
我跟我家二宝一起读绘本时,碰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会拉上霈霈一起读,比如《和甘伯伯去游河》,甘伯伯的船上乘客不断增加,每次增加一个;《月亮的味道》里面,小动物们为了尝到月亮的味道,一个一个地叠罗汉,想变得更高;《乘着校车去旅行》中,乘客的数量逐渐递减……“增加”“累加”“递减”,我有意让霈霈体会这些数学语言,并增加她在“用数字描述故事情节”方面的经验,让她对应用题里的各种描述有个正确认识。
我还要求她解题时认真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思考,想清楚之后再下笔。
小学低年级主要强调训练孩子的运算能力,由于数字比较小,霈霈可以用数数或枚举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这不是真实的数学思维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枚举法会逐渐派不上用场。这时候,霈霈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弱点就暴露了。我有意对她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之后,她有了一些进步,但数学成绩仍不太理想。
我反思霈霈在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感觉太早训练技巧性的速算是错误的。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在二宝的培养中,我汲取教训,着重培养他的“数感”。所谓数感,主要是指一个人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二宝1岁时就可以从1数到10,但数学不仅是数数,而是将数字与数量联系起来,对多和少的概念进行理解,再进行估算和测量。
每次去超市,都是学数学的好机会。刚开始的时候,二宝坐在购物车里对我选购的商品边摸边数,慢慢地发展为指点物品也可以数清楚,最后只用眼睛区分物品并点数,以眼睛代替手的动作。到5岁多的时候,二宝的视觉数感已經锻炼得很好,小于15的数量他可以直接目测。我还带他记账,引导他在实物、图像和符号之间进行思维转换。
摆放碗筷是我给二宝安排的日常家务。每到开饭时,他要考虑有几个人吃饭,拿几个碗、几双筷子才够用。在幼儿园,二宝在老师点名之前就能目测出有多少小朋友,再进行核对。老师对他赞不绝口。此外,下棋也是锻炼数学思维的好途径。在棋盘上行走,要有规划好的路径,还要有“数的集合”的概念。二宝从中学习到集合之间根据数量的属性进行比较,根据多少进行排序。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每个周末,我都带霈霈与二宝下棋。霈霈从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二宝则提高点数能力、估算能力与推理能力。在帮助霈霈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数学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在生活中更多地为两个孩子创设用语言来说数学的情境与机会。比如我经常让霈霈编出应用题来考二宝,也让她解决二宝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霈霈表达她的观点、看法和分析思路时,二宝也跟着一起学习。
我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宝不但数学很好,而且能言善辩。对比一下,我觉得当初让霈霈去学习珠心算,远不及在生活中教二宝学数学所取得的效果好。所以我认为,数学启蒙是家长的责任,不能外包。
数学启蒙要把握四个核心概念
(孙教授,幼儿心理专家)
很多家长误以为,教幼儿认识、书写数字,掌握加减法运算就是数学启蒙。其实这些只是数字启蒙或算数训练,不是数学思维启蒙和数学能力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越强,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也越强。第二个案例中的母亲用绘本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理解能力与表達能力的提升,也能从多个维度帮助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与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学习第一个案例中的家长,他激发孩子对数学的自然兴趣,因地制宜地与孩子“玩数学”,让数学成为孩子思维训练方面的体操。
我建议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数字。美国学者格尔曼等认为,儿童在学习数数时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一一对应原则,即儿童在数数时,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有不变的顺序;基数原则,即数到最后一个时得到的数值,就代表这个集合所含元素的整体个数;顺序无关原则,即一个集合的数目,和从什么地方开始数数无关;抽象原则,即数数的原则可以用于任何事物。
测量。对幼儿来说,用什么做测量工具呢?他的手、胳膊、步子,都是好工具。当孩子不具备抽象思维来理解测量单位时,要使用他们熟悉的“工具”。家长可以带孩子用一根绳子测瓶子的粗细,用孩子的奶瓶去测水杯的容量。家长要教幼儿使用丰富的描述性语言,比如更长、更高、更大、更快等。
孩子上学后,家长可以在包里常备一个卷尺,当孩子想要测量时,随时予以满足。
空间关系。孩子对空间有一个敏感期,在敏感期内,他会探索不同的空间状态,比如喜欢钻到餐桌下面、睡在帐篷里等。在对空间的描述上,家长或老师的语言如果是丰富、准确的,孩子头脑中的概念也会更精准。建议家长平时多学习“地图导航软件”里的空间描述词汇,帮助孩子更精确地理解空间概念。
“玩具说明书”可以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第一个案例中的父亲带儿子玩乐高时,鼓励孩子将示意图熟稔于心,再进行拼搭,这就是探索空间的好方式。幼儿大脑可以借助其形成立体的视觉图像,长大后,他们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上会更加轻松。
集合。集合概念人皆有之。家长若拿出两堆糖果,幼儿一定要多的那堆,这就是孩子在潜意识中对集合的理解。
集合涉及数量、排序、匹配、分类、组合、比较等多种问题。让孩子整理衣橱时,可以要求他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比如T恤、裤子、裙子等各属一类。当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更细化地进行分类,比如上衣,有系扣子的,有拉拉链的,可以让孩子根据物体属性细分,并在集合之间进行比较和排序。再比如从超市购买食品回来,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哪些食品要放在冰箱里,哪些食品不用;放在冰箱里的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需要冷冻,有的只需冷藏。
幼儿时期的数学启蒙,要生动有趣。最好能玩中学,学中玩。这就需要家长把这四个核心概念融入孩子的日常活动中,让孩子乐在其中。学龄前的数学启蒙,重点不是计算,而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开阔性。所以,家长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不宜把教育意图表现得过于明显,否则孩子会有抵触心理。若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并结合游戏竞争的方式,会更有助于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更科学的数学思维习惯。
〔编辑:冯士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