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王林莉
(枝江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枝江 443200)
食用农产品不耐储藏,鲜活性要求较高,无法采用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展开检测,通常采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食用农产品的检测[1]。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前移食品安全预警时间点,保证食用农产品的鲜活性,能对食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水分、色素含量等进行快速检验与分析,保障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若想实现规范化、快速化、精准化检测,有必要深入探讨影响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结果的要素,针对性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以检测时间作为主要判定标准的全新检测手段,通常在30 min 内便可获取检测结果,可实现对新鲜食用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如表1 所示,快速检测技术的精度不如传统实验室检测手段,其优势在于检测时间短,对仪器的使用要求不高,可在现场直接采用快速检测仪器进行快速检测,及时筛查出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2]。目前,食用农产品检测中的快速检测技术主要有生物传感器、化学比色法、酶抑制技术等,在肉类、水产品、果蔬产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检测农药残留情况。
表1 快速检测技术与传统实验室检测手段的对比
监管部门是影响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①监管部门在制定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计划时无法因地制宜,在确定检测品种与指标时,可能直接参考快速检测仪器供应方的推荐方案,或者借鉴其他地区监管部门的检测经验,没有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缺乏合理性。②各地区监管部门、农业部门等会定期公开食用农产品抽检或例行检测信息,然而在各地区执行过程中,存在未能将本地区食用农产品消费习惯与已公开的检测信息中提到的需要重点关注的食用农产品种类与指标相结合,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无法制定合理的食用农产品快检品种与指标清单[3]。
与实验室检测相比,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对设备要求较低,操作较为便捷,但快速检测仪器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基质干扰能力,仪器质量必须稳定可靠。目前,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几乎无准入门槛,缺乏相应的资质认定以及关于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的理论培训与实操考核[4]。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快检人员直接上岗,此类人员通常仅关注快速检测技术的操作便利性与时效性,对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的原理及技术要点了解较少,易出现操作不规范、关键控制点把握不到位等问题。此外,快检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未按照流程规范操作,造成检测结果不精准[5]。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快检试剂,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食用农产品检测的快检试剂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需要健全食用农产品的快检试剂生产监管体系,明确快检试剂的生产标准、质量判定标准。在快检试剂生产环节,快检试剂生产企业没有对快检试剂生产标准形成统一的认知,大多生产企业未构建标准化的生产制度,因此目前快速检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较为局限,仅有少数食用农产品采用这一技术,且大多用于农药残留检测[6]。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快检试剂在检测标准上具有差异,质量大有不同,严重限制了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的规范化发展。
检测流程对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①定量操作的规范性。快检人员存在定量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如未严格按照快检试剂说明书的精度与定量要求操作、振荡不充分、加样操作不规范而形成气泡等。②结果判读的精准性。快速检测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与时间,若无法在适宜的环境或规定的时间内读数,会引起检测误差。快检人员还可能因为误解判读方法,造成判读误差。③快检记录的规范性。快检人员未按照相关规范记录检测数据,无法判定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无法追溯快检记录。
食用农产品质量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阶段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易出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完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打造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机构,针对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农产品定期抽检,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予以处置和追责。快速检测技术需要制定相应的应用规范标准,落实好《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建立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信息数据档案。
在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监管体系中,应建立数据互通管理平台,实现快速检测数据的共享共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与数据公示速度。通过快速检测监管体系的数据管理平台获取快检数据、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农产品信息与检测项目信息等。快速检测监管体系提供的数据信息可有效解决食用农产品快检中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至关重要。
食用农产品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给快速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解决当前快速检测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需要着手做好食用农产品专业快速检测队伍的建设工作。培养快速检测技术人才是现代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的有效举措,食用农产品领域的快速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需要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快速检测工作中,该类型专业人才应熟悉食用农产品的基本类型,掌握快速检测技术,了解农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食用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工作。
建立专业快速检测队伍可以提高食用农产品监管水平,相关部门应开展专业快速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快速检测技术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储备,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食用农产品快检人才的培养要以实际工作为导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发挥较好的人才激励效果;要为专业快速检测队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机会,满足专业人才的成长发展要求。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着检测试剂质量差与检测设备落后的问题,为满足快速检测的需要,应使用先进设备,以实现短时间迅速检测。①引进先进的快速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度。传统食用农产品检测方法存在误差和漏检的可能性,应用先进检测设备,如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光学传感器、拉曼光谱等技术,能够快速、高效检出食用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②引进先进快速检测设备带动食用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创新。引进最新的快速检测技术可及时掌握、了解相关前沿技术的发展情况,有效推动快速检测技术的迭代更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可以将先进技术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推动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③引进先进快速检测设备提升实验室检测水平。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特点,能够更好地保证快速检测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升工作效率。在保证检测结果精准性的基础上,应用快速检测设备能够提升检测数据的分析效果,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及时改进检测工作中的不足,提升快速检测工作质量。
要把握快速检测的前处理要点。在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正式开始前,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前处理阶段要以随机检测的方式开展,保证检测样品的代表性,防止样品混批的情况出现。操作人员要充分挖掘分析关键点,保证制备样品的均匀性。在样品制备完成后,要及时检测。若无法及时检测,应低温保存,防止引入其他样品,造成交叉污染。
精准控制快速检测的关键点。食用农产品的快检工作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低温保存,操作人员在检测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熟悉实验原理、技术参数、产品性状,严格按照技术操作流程开展工作,技术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技术精度与定量要求的指导。在科学取样后,及时加入提取液和不同类型的测试试剂;在振荡提取后,充分离心,保证提取液与杂质分层清晰;在快速检测操作中,准确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保证检测的精度。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身体健康。在农产品检测中,应正视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落实好快速检测技术优化提升的相关工作,确保检测结果高效、精准,为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