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重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时间:2024-05-14

刘律廷

注意力训练,从0岁开始

(马先生,37岁,地质工程师)

旅途中乘火车,我5岁半的女儿乔乔用3小时完成了一幅100片的拼图。同车厢的一位小学老师说:“我观察你女儿好久了,除了喝水、上厕所,她几乎都在全神贯注地拼图。这对小学生来说都不容易,你是如何训练她做到的?”

这要从我的经历讲起。我小时候曾经有阅读障碍。同样是阅读一本小说,我有个要好的同学的感觉是,“词句仿佛从书里跳出来,毫不费力就进入了脑海,像看电影一样”,可我的感觉却是在读完每段之后都情不自禁地想:“还要读多久啊?”而且,每当从上一行转接到下一行时,我的注意力都想转移。因此,长大后我成了一个语文总不及格的“理工男”——我的视线和思想都在书页间游走,我觉得身边有无数的诱惑分散着我的注意力。这种痛苦的经历,让我特别重视对女儿的注意力训练。

女儿一出生,我常戴着颜色鲜艳的帽子向她做出生动的微笑和夸张的表情。刚开始她懵懵懂懂,偶尔会被吸引过来。我一直坚持做,女儿的目光聚焦在我脸上的时间也逐渐变长。当女儿学会做手势后,我开始引导她形成概念:如果你想要什么,你要一直指着你想要的东西。我常常故意假装搞不清楚她想要什么,为的就是要她将一种手势做得时间长一点。比如她想拿《小公主》的书,不愿按我的要求爬到书架前一直指着那本书,而是用一种“偷懒”的表达方式随手一指,然后便开始四处张望,眼神也开始涣散——她似乎希望我了解她的内心,随时为她拿来她想要的东西。于是我明知故问:“什么?指给我好不好?”她没反应,我继续引导:“乔乔是不是想要一本书啊?爬过去指给爸爸看好不好?”乔乔还是没有爬过去,而是拍了拍我的手——这是她想要我帮忙时的动作,然后,她才向书架的方向爬。途中,她要绕过茶几,爬上书房门口的台阶……当她到达时,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一脸迷茫的表情看着我。我又刺激她:“乔乔想看哪一本书呢?是不是《弗瑞德的农庄》?”她终于想起来了,指着《小公主》坚定地冲我发出“哦、哦”的声音。我看着她的眼睛,拿下书递给她,拍拍手表示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一件事情分解成简单的步骤,向乔乔提供线索和讯号,帮她练习专注在一个明确的目标上。家人们也赞同我的教育方式,当孩子有需要时,他们也不会包办代替,而是珍惜每一次机会,让乔乔自己动手,将越来越长的动作模式串在一起做完。渐渐地,乔乔表现出了比同龄孩子强很多的行动力。

我不给乔乔买太多太杂的玩具,同种类型的玩具我一般只买一个。我培养乔乔“一次只玩一种玩具”,鼓励她用不同的方法玩同一种玩具。比如,乔乔虽然只有一个芭比娃娃,但她很珍惜。她可以玩“穿衣服”、“讲故事”、“过家家”等不同的游戏。这样既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又能让她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

乔乔会说话之后,我又从语言方面来训练她。一般来说,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的对话交流越长越周详,就说明孩子的注意力越集中。当我们聊天时,乔乔会自然而然地想转移话题,我尝试着把她的思绪拉回来。我常用“大律师和小律师”的游戏来训练她的注意力。比如当她想晚一点睡觉的时候,我就会像律师一样对她说:“给我两个理由,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这是训练情绪思维的好办法,乔乔必须搜索、组织大脑中的各种想法,才能找到她认为可以说服我的理由。3岁半的时候,她能够表达说:“我一点都不困,要是现在躺在床上我会一直醒着,还不如在客厅多看会儿电视,我就可以一挨枕头就睡着。”这句话里,包含多个逻辑连接,她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精确表达出来。

每当乔乔有一种强烈的欲求时,我都借机训练她集中注意力,让她说出几个理由。我认为,亲子之间礼貌、合理、健康的辩论,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乔乔上幼儿园后,我经常启发她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比如晚睡这件事,我会问她:“你觉得你再看1小时电视,正在睡觉的爷爷会怎么想?”

假如乔乔的表现差强人意,我也会积极鼓励。我所要做的是启发她学会将事情考虑得更复杂、更全面,这对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大挑战。在无数次失败后,乔乔慢慢积累了经验,思考问题时渐渐有了全局意识。我始终坚信,这样一点一滴的训练,对她今后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一定大有裨益。

儿子的思想在空中乱飞

(卢女士,28岁,会计)

我儿子小伟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还很难长时间注视大人的脸,也不能盯着一件玩具太久。会走路以后,他对大人的指令也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准确地遵循。我婆婆安慰我们说:“很多孩子都这样,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中渐渐长大,小伟喜欢看动画片,更喜欢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吃饭的时候总是坐不住,吃几口便会跑去看电视,我婆婆则会追过去给他喂饭;家里玩具很多,各式各样的应有尽有,可一种玩具,小伟每次只玩几分钟便会丢到一边换另一种,爷爷要跟在他后面不停地帮他收拾。

上幼儿园后,小伟在老师眼里是个“整天思想在空中乱飞”的孩子,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不管老师布置什么任务,他只能坚持几分钟,接下来便会心不在焉。老师问他:“你究竟在做什么?”他一脸无辜地回答:“我不知道。”

幼儿园放学,小伟走出幼儿园大门的时候经常忘记背书包,需要爷爷提醒他回去拿。问他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他的回答总是两个字:“还行。”然后就把话题转移到别的地方,而且说起话来东一句西一句,似乎很难固定在一个主题上,还经常做出夸张而不合时宜的表情。到了四五岁以后,小伟对电子游戏更加沉迷,我发现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我让他去帮我拿个碗,他会在前往厨房的途中突然拐弯去做别的,把拿碗的事忘到九霄云外。

上学期期末,幼儿园老师约我和妻子去商讨孩子的问题,他们给我们放了小伟上课时的实况录像。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小伟常莫名其妙地发笑;要不就嚷嚷着要上厕所——老师的判断是他想借机躲开正常的上课。课间,他常跟别的小朋友说:“我的腿消失了!”“我的僵尸出动了!”这都是网游里的话。老师告诉我们,小伟的异常行为表明,他大部分时间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而不是生活在现实中,这样下去会很危险,建议我们“最好让孩子休学一段时间,接受专业的治疗”。其实,一看完录像,我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带小伟接受了专业辅导。除了坚决不许他玩游戏之外,医生鼓励我们放弃自己的娱乐时间,花心思与小伟一起做更有逻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医生认为,小伟注意力涣散,是因他对虚拟世界的高度热情和执着所导致,家长必须帮他转移这种热情,让他和真实世界产生互动。比如他一直想玩电子游戏里的赛车,我就买了类似的赛车,进行真人游戏。最初他固执地拒绝、哭闹,但僵持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勉强能跟他爸一起玩了。

每天晚饭后,我都坚持与小伟互动。当我倾听并支持他的每一个好的想法,并参与到他想象的世界中去之后,他不再那么强烈地要求玩电脑了。他还是会常常发呆,这时候,我会温和地提醒他:“小伟到哪里去了?”“你刚才不是说……”

当小伟因为压力或受挫而情绪不佳时,他会展开想象,让自己变成“网游怪物”,我们会采取“先接纳,后引导”的办法。举个例子,他常常莫名其妙地模仿“愤怒的小鸟”,朝家中的某个角落猛撞。以前我会说他“发疯了”,现在我会问他:“做小鸟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让你不紧张了?”当他看到我的真诚时,他会告诉我,他为什么想逃避,为什么想发泄。然后我们就可以引导他去面对这种情绪,渐渐摆脱过去那种“以虚拟角色逃避现实”的方式。

面对小伟因注意力问题而出现的学习障碍,心理医生帮助我们找到了小伟的优势,然后取长补短。小伟对颜色和图像非常敏感,这也是他之所以会迷恋上电子世界的原因。我们尝试着让小伟用这种方式来梳理自己要学习的东西。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小伟是无论如何也背不出来的。我就引导他用他所感觉到的颜色和形状——一个鲜红色的圆形(白日)、一个蓝色的三角形(山)、一个巨大的橙色块(尽)、一个黄色的长方形(黄河)、一个巨大的蓝色块(海)、流动的画面感(流)。这样,小伟能够将听到的东西,“改装”为他能集中注意力的“一堆色块”和“动作”,然后“翻译”着背出来。这个过程比较慢,但小伟很快就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我们扬长避短地找到一种适合小伟的“保留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之后,小伟对别人的话渐渐有了正确的反应。

再比如忘带书包的问题。我们教给小伟形象思维:将一幅图画与教室大门联系起来。图画上,一辆小火车开来,喷出的浓烟形成了一行字:“你今天带书包了吗?”这样训练之后,他渐渐记住了这件事。

我们还教小伟在幼儿园每隔一会儿就问自己:“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傻,但有种自我治疗的效果。

陪伴小伟从注意力涣散的世界中走出来,这个过程是我此生感觉最困难的一件事。打个比方,就好像要小伟用左手倒着写自己的名字100次那么难。我只能把庞大的任务肢解为小步骤,在他每写一个字母时奖励他一块巧克力,每写一遍名字的时候奖励他一辆车……直到今天,小伟在注意力方面还与同龄人存在差距。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如果我从他零岁时就高度重视该多好啊!

正确认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方教授,55岁,儿童心理专家)

首先,我要纠正人们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错误认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课开小差是因为他不想听课,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者给予奖励或惩罚,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事实并非如此。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孩子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孩子太容易被喧嚣的声音和周围的刺激所吸引。

举例来说,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坐在教室里不仅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还能听到教室最后一排同学的窃窃私语、学校停车场的喇叭声、走廊上的脚步声、同桌拉开笔袋拉链的声音……更要命的是,他头脑中还有杂乱的思绪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这种孩子常感到“力不从心”,他需要更多坚定的声音和指令,才能从杂乱如麻的思绪中跳出来,转向他真正应该注意的东西。

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就会明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重在营造环境,宜早不宜迟。案例中的马先生就是未雨绸缪的好父亲,他从表情、动作、情绪、语言、逻辑等各方面训练女儿的专注力。他的训练循序渐进,科学合理。虽然每个孩子天生性格不同,但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有极大的可塑性。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较单纯、不嘈杂的环境,培养他们对“听故事”、“欣赏静态图片”、“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宜早不宜迟。万不可让孩子习惯于以看电视或利用点读机及学习软件这样的方式来认知世界。家长要清醒地意识到,在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亲子间的互动非常重要。电视节目和电子产品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且需要控制时间。

下面我要谈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般来说,这样的孩子对“一种或两种感觉刺激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信息”反应过度或不足。比如孩子在理解声音和学习词汇时常常走神,他可能在图像和图形方面就很专注。所以,家长们必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才能调整自己所提供的感官刺激的类型和层次,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训练。

比如对于有听力信息处理障碍的幼儿,你较快地说话或歌唱,他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那么,你就可以用更短的句子与其交流,把指令说得尽量简单。比如,说“捡起你的卡车”而不是“捡起你的卡车放到玩具箱里”。你可以慢慢加长你的句子来训练他。随着孩子理解力的增强,你可以从问他“你想要什么”逐渐过渡到“为什么你想要”。

对于视觉能力较弱的孩子,他画图的时候可能很不专注。你可以和他聊聊别的,曲线完成任务,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口头语言把视觉形象进行转化。比如,孩子会迅速说出“1+1=2”,你鼓励他想象“一个苹果跳出来,又有一个苹果跳出来”的图画。这样的练习,会帮助孩子“以强补弱”,因为孩子们都是在自己的优势上专心致志,而在自己的“短板”上注意力涣散。案例中,妈妈帮小伟用一块块鲜艳的色块来背诵古诗,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

对于运动技能方面不能专注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他的语言强项来帮助他。比如系鞋带这种事,家长可以说:“现在我用右手抓住右边的带子,用左手抓住左边的带子,然后我将右边的带子穿过左边的带子,在下面系住……”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的视觉强项来帮助他,比如把系鞋带的过程画成图表,让他借助图表学会如何系鞋带。

总之,注意力训练也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质的孩子,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最终收到成效。

〔编辑:冯士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