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4-05-14

谢范英

(宁德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福建宁德 352100)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1]。它是食品卫生检验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常被用作判定食品生产的卫生质量和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2-4]。

目前,国内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的方法主要是GB 4789.2—2016中的标准平板计数法(Standard Plate Count,SPC),但该方法的实验步骤较为烦琐,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且准确性易受培养基质量、配制水平及实验人员差异等的影响。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快速检测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食品微生物快速测定方法和产品被研究开发出来,菌落总数测试片是其中一种快速检测产品[4-6]。国外有不少学者采用菌落总数测试片法(Easy Plate,EP)代替平板法,部分检测机构如加拿大食药局的MFHPB-33-2001采用3M菌落测试片对食品和食品配料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き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AOAC)官方方法989.10用EP对乳制品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测定[7-9]。而国内的GB 4789.2—2022也增加了使用菌落测试片检测菌落总数的内容。虽然国内市场上使用较多的是美国3M、日本NISSUI等进口的菌落总数测试片,但近年来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国内越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公司致力于研发相关的食品安全检测产品,为食品检测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选择3株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作为质控菌株,采用国内外两种菌落总数测试片和SPC分别对6类食品进行菌落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食品检测机构和相关企业选择合适的检测产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与菌株

市场和超市随机购买6类食品,共60批,分别为糕点10批、水产制品10批、肉制品10批、调味品10批、方便食品10批以及膨化食品10批;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

1.2 仪器与试剂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北京陆桥,210428);3M PetrifilmTM6406菌落总数测试片(美国3M公司,33HRJ5/33JLE3);MicroFast®AC菌落总数测试片(美正生物,20220422);脑心浸液肉汤(北京陆桥,210118)。

生物安全柜(上海力申,Hfsafe-1500E);高压灭菌锅(日本TOMY,FLS-1000);拍击式均质器(iMiX公司,LC10063038);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DHP-9272)。

1.3 试验方法

1.3.1 标准菌株菌悬液的制备

分别从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的磁珠保藏管中挑取磁珠于脑心浸液肉汤中,在 36 ℃下培养24 h得到菌悬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合适的浓度。

1.3.2 培养基制备与样液制备

平板计数琼脂按照北京陆桥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配制;食品样液依据GB 4789.2—2016进行处理。

1.3.3 SPC试验和EP试验

SPC操作过程依据GB 4789.2—2016进行;EP试验依据相关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3M菌落总数测试片培养(48±3)h,MicroFast®AC菌落总数测试片培养24~48 h]。

1.3.4 统计分析方法

将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确定EP和SPC检测结果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即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辨识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蜡样芽孢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如图1~图3所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在平板计数琼脂上均呈白色点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形成的菌落更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在3M菌落总数测试片和MicroFast®AC菌落总数测试片均形成红色边缘清晰的点状菌落。而蜡样芽孢杆菌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的菌落形态,部分是圆形或近圆形的白色菌落,部分则是不规则的、边缘不整齐的,甚至有向外延伸趋势的菌落;在3M菌落总数测试片上形成了红色圆形、边缘稍模糊的菌落;在MicroFast®AC菌落总数测试片上形成的红色菌落边缘模糊、不规则,有的甚至有很长的拖尾。

图1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图2 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图3 蜡样芽孢杆菌标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2.2 SPC和EP检测结果与分析

60批 样 品 分 别 采 用SPC、3M测 试 片 和MicroFast®AC测试片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3M测试片与SPC测定的结果经统计处理得到tAB=0.145,PAB=0.885,PAB>0.05, 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MicroFast®AC测试片与SPC测定的结果经统计处理得到tAC=0.202,PAC=0.840,PAC>0.05,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对6类样品中的每一类样品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对于每一类别样品,3M测试片、MicroFast®AC测试片与SPC测定的结果经统计处理,均得到P>0.05,这6类样品采用两种测试片与SPC测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2.3 SPC和EP检测菌落总数的各项指标比较

SPC、3M测试片和MicroFast®AC测试片检测菌落总数的各项指标比较如表2所示。对于简便性和工作量,SPC前期需配制培养基、灭菌等准备程序,后期还要清洗,且实验步骤较为烦琐,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增加了工作量;而EP由于其培养基系统是预先制备好的,省去了大量烦琐的准备工作,且操作更为简便,增加了实验的效率;但3M测试片在检测时需要压板摁压,MicroFast®AC测试片则不需要,因此操作起来更为简便。对于培养时间和空间,虽然3种方法都需要培养48 h,但EP培养时所需的空间小,相对于SPC大大节约了空间成本。对于计数的准确性,SPC在检测如糕点等样品时,常因为有些菌会蔓延而无法准确计数,而EP能够抑制菌落的蔓延,且菌落呈现红色,更易于判读和计数;3M测试片在菌落辨识度上明显优于MicroFast®AC测试片。对于检测成本,EP的成本比SPC高出很多,两种测试片的成本相差不大。

表1 3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类别样品菌落计数结果的比较分析

表2 3种检测方法检测菌落总数的各项指标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①3M测试片在菌落辨识度上优于MicroFast®AC测试片和平板计数琼脂,对于复杂基质样品的检测,结果更易于判读和计数。②采用3M测试片和MicroFast®AC测试片测得的结果与SPC测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③EP在简便性、工作量及检测空间等方面要优于SPC,但是检测成本也较高。

虽然EP的成本比SPC高出很多,但EP的检测结果与SPC无显著差异,且EP可以省去很多繁杂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清理工作,操作更简便,可节省大量的培养空间,对于短期大批量的微生物检测工作,EP具有明显优势。食品检测机构和相关企业可考虑操作简便性、检测空间、成本及检验结果的判读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 方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