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炎黄文化内涵刍议

时间:2024-04-24

□杨世利

炎黄文化内涵刍议

□杨世利

经过学界30余年的努力,炎黄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炎黄文化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炎黄文化的认同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炎黄文化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研究、弘扬炎黄文化有助于塑造中国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有助于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正能量。然而,在弘扬炎黄文化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正式场合可以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指代中国和中国人,不能提“炎黄子孙”。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少数民族从血缘上和炎黄没有关系;二是认为炎黄是汉族人传说中的祖先,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的传说和祖先。他们认为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国人,在学术上不够科学,在实践上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学术界,炎黄文化的认同本来就不是个问题。学界主流观点均认可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是维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而反对使用“炎黄子孙”这一称谓的人,基本不是专门研究炎黄文化的学者,他们对炎黄文化研究的学理并不感兴趣,只是从情感上不认同炎黄文化。也就是说,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发生在文化认同层面,而不是学术、学理层面,文化认同本质上是个历史观、文化观问题。所以,在推进炎黄文化学理研究的同时,不能忽视炎黄文化认同层面的研究。

炎黄文化的认同问题很重要,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可能有人会觉得,部分人不认同炎黄文化无所谓,他们只要认同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就可以了,何必搞无谓的争论。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认同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而不认同炎黄文化、炎黄子孙,等于认同中国的今天却不认同中国的历史。然而现实与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不认同中华文化的历史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历史虚无主义最终必然导致否定现实的合法性。

如何解决炎黄文化的认同问题呢?首先必须明确,文化的认同不能靠强制,只能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一百年来的近代史,反传统文化是主流,所以人们对传统文化有很多偏见和误解。要把这种偏见和误解消除掉,为传统文化“去污名化”,需要热爱传统文化人士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具体到炎黄文化,尽管研究成果出了很多,但大多属于形而下层面、学理层面的研究,对于炎黄文化的超越层面、信仰层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探讨。笔者愿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阪泉之战

上古时期华夏民族形成的奠定之战。此战在炎帝与黄帝之间进行,最终黄帝获胜,黄、炎两大部族结盟,形成华夏民族的雏形。

炎黄结盟图

据史籍记载,炎黄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所谓中华5000年文明史,是从炎黄时代开始的,主要表现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很多发明创造都产生在这个时期。炎帝的发明主要表现在农业发明,黄帝时期的发明就更多、更全面了,包括天文、历法、律吕、算数、乐器、图书、冕服、杵臼、弓矢、驾牛、舟船等。那么炎黄文化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呢?总体上说,炎黄文化的核心特征是血缘、政治和信仰三者相统一。炎黄二帝有三种形象,一是祖宗形象,二是天子形象,三是圣人形象。炎黄都是部落首领,对于各自的部落来说,炎黄是祖宗。同时,炎黄又都是部落联盟的盟主,是天下诸侯的共主,是天子、帝王。并且,炎黄不仅是政治上的帝王,又是拥有最高道德的人,是以德治天下的圣王。在这三种形象中,天子形象与圣人形象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天子承担政治功能,圣人承担信仰功能。所谓文明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政治上国家的出现,二是信仰上宗教的出现。在西方这二者是分离的,而在中国之二者是统一的。内圣外王指的就是远古圣王,而不是一般的人。

先说炎黄的天子形象。人们都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中断?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很成功,中国始终追求政治上的大一统,追求一个圣王来统一天下。所以,尽管中国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人们认为分裂是乱世,是不正常的,是暂时的。在分裂时期,人们向往统一,追求统一,一旦时机成熟,总能重建大一统王朝。统一的国家是文明的载体,政治上的成功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中断的主要原因。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天子是国家秩序的维护者,当炎帝神农氏衰落,不能维持国家的秩序时,轩辕氏讨伐作乱的诸侯,重建秩序,让天下百姓享受太平盛世。炎黄是中国政治大一统的开创者。炎黄时中国处于“万国”时期,周武王伐纣之时有八百诸侯追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也始终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虽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总能保持国家的统一,避免国家的分裂,原因在于中国有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王权。炎黄时期,已经有了王权的萌芽。中国正是以王权为核心,以炎黄部落为核心,凝聚华夏大地上的不同族群,逐步成为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泱泱大国。后世尊炎黄为人文始祖,主要原因在于炎黄是帝王,属于政治认同、国家认同。至于后世各民族都向炎黄认祖归宗,那是以血缘认同强化政治认同。

再看炎黄的圣人形象。为什么中国能够保持政治上的大一统?仅靠武力是不行的。武力可以取得天下,只有道德才能长久地维持政治统一。帝王必须同时是圣人,才能得人心、得天下。这也是后世称皇帝为圣人,皇帝的命令为圣旨的原因。不是说现实中的皇帝真有圣人之德,而是说皇帝应该是圣人,皇帝应该以圣人为标准要求自己。在中华先民的记忆中,炎黄、五帝就是圣人。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能达到协和万邦、发展生产、风调雨顺的境界,可见黄帝治国水平之高。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也是一位有德之圣王,“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的儿子是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中华民族最高的治国理念比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等,都是从炎黄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保持多元一体的民族和文化格局,正是因为中国追求并实践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后世尊炎黄为人文始祖,是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对炎黄血缘的认同,目的也是以血缘认同强化文化认同。

总之,炎黄文化的内涵包括血缘、政治、信仰(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血缘亲情讲的是小家,政治讲的是国家、是大家,信仰则是对普世价值的追求。“亲亲、尊尊、贤贤”,小家、大家、普天之下,道理都是相通的。把炎黄文化的内涵局限到血缘上,是对炎黄文化的误解与偏见。

为什么会出现对炎黄文化的误解与偏见?根本原因在于以西方的理论来解读中国文化。在西方,政治与宗教是分开的,知识与价值也是分开的,而在中国这些都是统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承载着中国人的信仰。五四以来,西方现代科学被引进中国并成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承载着中国人信仰的传统文化被当作科学知识来解读。于是,出现了疑古派,三皇五帝被当作神话迷信来批判。疑古派在学术上有其贡献,但是其致命缺陷在于带来了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中国古人对五帝的神圣化,是为了给中国传统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对五帝传说的解构必然带来传统价值观的倒塌。

炎黄的传说可能有夸大之处,炎黄的事迹也许永远不能通过考古获得现代科学的证实,但五千年来中国人对炎黄文化的认同是实实在在的信史,炎黄文化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成为中国人追求理想社会的指路明灯。我们不应该以科学的名义否定中华传统价值观,而应该本着理性的精神继承并弘扬炎黄文化,给炎黄文化以现代诠释,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

[责任编辑 孟昭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